“每天,在郊外工人区的上空,在充满煤烟和油臭的空气里,当工厂的汽笛震颤着吼叫起来的时候,那些在睡梦中还没有得以使疲劳的筋骨完全恢复的人们,满脸阴郁的,就好像受惊的蟑螂似的,从那些简陋矮小的灰色房子里走到街上。”小说的开头描绘了一幅阴森森的工厂画面,但就在这个地方展开了对光明、对真理的传播。那位伟大的母亲,义无反顾的走上了为人民带去光明的道路。 高尔基的这部作品,我是看了三次的,每次看的年龄都不同,所以感受也很不用。第一次看完后,感觉很茫然,根本不明白他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第二次看完后,我记住了故事的大部分情节,心里有一些伤害,但依旧不明白它的意义是什么。而现在,在学习了一些知识后,再来读这部反应当时苏联社会的著作,心里的感触便加深了。那样的社会里,光明和真理是那么的宝贵,敢于追求真理与光明的精神是多么的伟大,看完后,我的眼眶竟湿润了。 这部伟大的作品里,铸就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本该那样屈辱的过完一生,但他那渴望真理,追求的真理的儿子,却把她带上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起初知道儿子传播那些“禁书”时,她是那么的害怕,但她渐渐的发现那些从城里来的儿子的朋友身上有一种孩子般的气质。她越来越明白地感觉到这种信仰的深度,他们对于正义的胜利的梦想,使她得到安慰和温暖,她觉得他们的确是发现了人类不幸的真正的原因,因此也就习惯地同意了他们的思想。 她开始了她传播真理,给人民带去光明的任务。在她心里,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意识,意识到自己对于新的生活是一个有用处的人。从前,她从来没有感到过自己对什么人有用处,但是现在已经明白地看到,她对许多人是有用处的。 在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儿子的入狱,朋友的牺牲,但她没有退缩,心中一直坚信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理,要让全世界人民站起来,为自己的自由和民主奋斗。她觉得这种生活虽然危险,但还是值得热爱的。 小说最后,母亲为传播儿子的理论而与宪兵争斗,她看到了人民眼睛里燃烧着她所熟悉的勇敢而锐利的火——和她的心接近的火。她说:“真理是血海也不能扑灭的。”这大概也是高尔基的心声吧。 她是巴威尔的母亲,更是所有那一时代革命者的母亲,她是那样的伟大和神圣。是的,“一个人要是能够称自己的母亲在精神上也是亲生的母亲——这是无比幸福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