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完课后,我就把上午收集的稿件送到政协楼《陆河文丛》编辑部,在与编辑闲聊的过程中,只见一个老人提着一个黑色的大包匆匆地到了另外一个办公室,见到他的到来,编辑们显得很忙。我也走了过去,发现那个老人的包里带来了他的作品,而那作品几乎让我感动的得流泪。
那些作品不是普通的作品,是他用心一笔一笔画出来的作品,作品里面,全部都是他收藏的东西,有很多东西现在已经无法找到了,他画的东西都是按照物品的比例真实地再现给人们,除此以外,图画里面还有文字说明,复杂一些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难懂的东西就根据科学原理一步一步地把它叙述出来!“我画这些东西我得把它的原理弄懂,否则画了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你无法给人一个交代,怎么能说服后人呢?”他把他的作品拿出来,有很大的一大叠,起码有几千个作品吧?老人按照自己的见解,将藏品分为“客家民间古瓷器”、“客家民用木器”、“客家民用竹器”、“客家民间捕鸟工具”、“客家民间粄印”、“客家民间刺绣”、“客家民间泥水用具”等十多个门类,每一个门类的都是开放式的,也就是说,除了给现有藏品“建档”外,每每得到新藏品,就按门类添加进去。用老人的话说是:“无穷无尽,无穷无尽……”
我自己都不知道这里面究竟有多少作品”言谈中他现出一副淡淡的微笑。
因为编辑们还要让这个老人回去,为了争取时间,编辑们就做了分工,一个在帅选,一个在翻,一个就负责照相。像很快就照好了,我被编辑留在那里,为了老人的安全,叫我送他回家。
到了老人的家里,我见到了只有两层楼房的客厅里面,全都摆满了他的收藏品,连他孩子的房间也堆满了,而那些藏品中,我没有看到一件是值钱的东西,我打趣地问他娶了儿媳没有,他说娶了,我说如果没有娶的话,可能比较难啊,他说,“可不是么,我的孩子一回来就怪我,但是有什么办法呢?除此以外,我已经没哟地方可以放了,我看如果我死了,这些东西也就会完蛋喽。”虽然是晚上,我看不清他的脸,但是从他的语气里,我明显地感受到了下午他在跟编辑介绍他的作品时,样子显得十分的紧张和不安,现在我终于感受到了:他想通过编辑们的努力,收录更多的作品,尽量地向后人介绍这些历史,怕自己死去后,他的心血完全白费!
“我收藏的这些东西都是不值钱的,我只是想给后人一个了解,知道我们以前人们用过的东西,知道我们客家人是怎么样生活过来的。”他很平静地说着,“如果我死了,这些东西恐怕再也没有人能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再也不会安装它了。你看,就这架织布机,”在他二楼的房间里,他拍着那个已经布满灰尘的架子说,我看见一个像梯子一样的木架,被放在墙壁边上,看不出是一个什么东西,‘“我之所以要把它拆开,它占地很大,如果把它装好,起码要一个房间,甚至还不够。”“那也是我把它修好了的水车”,他指着堆放在房间角落里的一根长长的木头,在木头的中间,明显地见到了几根新的木头镶嵌在那里,见证了主人对他的爱护和无奈。在昏暗的灯光下,木头显得很是憔悴,像在诉说老人的历史,像在焦急地等待着主人把他们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
“我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绘画了这本书里面的五百罗汉,”不知道在哪里,他拿着一本书对我说,“我就是根据这本书里面的人物,里面的内容,用了几千米的萱纸,没有打草稿,直接把里面的人物画了进去,”他说话时语句很是平和,“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打草稿呢?”我不禁为之震撼,我曾经见到新闻媒体里面说有谁谁画了多少米长的什么东西,我很感动,现在我才觉得,我错了,在这个老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精神与作品中,那些人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我清楚地看到了,在他是办公桌上用过的笔,起码有上百只吧?
由于天太黑,我无法见到放在他顶楼的两个房间里面的藏品,不过我一定会再去的。
这十几年来,老人起初是挨家挨户上门收购藏品,近年来名声在外之后,有人主动送上门来。他的藏品日益丰厚。
“可惜,家人不理解。我的几个孩子都在深圳、东莞等地做生意。他们要我和他们一起生活。可我一来过不惯大城市的生活,二来放不下我的藏品。所以大多时间还是呆在家里。”
今年六十八岁的老人告诉我:“我搞民俗收藏,不是为了自己。我越来越老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给我的藏品找一个归宿。最好能在陆河建一个民俗博物馆,,其次是能把我的这些作品出书。如果将来这些藏品散落到汕尾之外,那我心血就完了。”
是呀!谁能理解老人呢?谁来帮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当天晚上,我无法入睡:“我要怎么样才能让这些东西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呢?”我要尽快地把他的作品编辑成书,尽快完成他的心愿,为了后人,为了我们人类的精神家园!
老人能够把繁杂物品的根据科学原理一一地介绍,并且用笔最真实地用画把它画出来,甚至能够凭想象把以前的物品作画,他是一个收藏家、一个画家、更应该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老人叫郑仁长,陆河县上护镇人。
2012年9月22日星期六
广东汕尾陆河县实验中学高三:彭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