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的命题,也可以写出大时代的小人生
在过去的41年间,高考作文虽经历分省命题的变化,但题目方向始终“紧跟时代”:从北京卷的“新时代新青年”、天津卷的“国之重器”、上海卷探讨“被需要”,到今年全国一卷的“写封信给2035年的18岁青年”……题目背后尽显时代脉搏、家国情怀。
对于这篇2035年的18岁少年们才能开启的来信,着名作家张悦然认为,用微观的片段去化解宏观的命题,写出来的文字更有个人特色。“再宏观的命题,也可以落地到一个人的小生活”。
就如东野圭吾奇幻温情的《解忧杂货店》,浪矢爷爷总能收到来自过去30年的一封封困惑烦扰。写给未来的下一代,不妨也从微观的生活细节片段中,去窥探大时代的历史变迁和情感变化。
中国文学的阅读,对写作质地的影响尤为重要
写作的成文输出,离不开阅读的持续输入。张悦然回忆自己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的阅读谈到“七八岁时,《法国童话精选》故事里的细节描写像一根根新长出来的树枝,让我渴望阅读更多细节;四五年级,欧亨利小说那些总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尾,让我特别盼望每一节作文课;中国文学规范的汉语表达,汉语写作的质地,滋养了我语感的培养……”
在她看来,中国文学的阅读对于语感方面的培养是国外名着无法给予的,阅读《红楼梦》时,汉语文字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让她甚为着迷,于是开始钻研起陌生词语和古文句式。近现代作家,如鲁迅、张爱玲的作品,这些语言的样式,也为她的创作带了许多灵感。
此外,她特别向家长强调,孩子小时候的“初稿”,是最为重要的:小时候的写作不必要过于强调句子之间的逻辑,因为逻辑会取消孩子自由的想象。初稿可以写得快一些、不假思索一些,关闭逻辑对孩子行文的控制,让他们更自由、更飞扬。当家长拿到孩子们注满创造力的初稿,再把自己变成苛刻的读者,进行仔细修改。
修辞和情感是成就一篇好作文的两大法宝
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到成为职业写作者,开创“鲤”书系,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张悦然分享自己写作中最重要的两样法宝,便是“修辞”和“情感”。
“在写作中,别致的修辞能让作文获得更高的分数,让一个客观事物变成属于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带有自己色彩的主观事物,表达让孩子获得表达的满足感,确认我和别人不一样;而情感,作为最重要的驱动力,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让孩子写自己的情感,能让孩子拉进与写作的关联,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写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