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重硬件更要培育“安全土壤”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上接第一版)

  2010年,黄龙县人事局和劳动服务局开始了公益性岗位试点,其中一项就是将学校保安纳入公益性岗位,政府财政掏钱,学校管理。目前,黄龙县在岗的24名公益保安,大多是当地农村闲置劳动力。

  通过借道公益性岗位,黄龙县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学校的保安问题。公益保安的属地原则或许可以在积弊已久的校园安保问题上打开一扇窗。这也说明,地方的主动作为、创新求变,同样是做好农村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动力来源。

  加强硬件建设,可以筑起农村学校安全的有形围墙。但是,加强农村学校的安保能力建设,并不意味着农村学校只要围墙达标了、专职保安配齐了、物防手段到位了,建起来的“安全篱笆”就能很好地应对外来入侵的冲击。

  要真正做好农村学校安全工作,尚有许多事情要做。正如长期关注并研究学校安全的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李雯所言,在积极争取支持、逐步改善学校安全工作的硬件和资源投入的同时,要更加努力修炼内功,不断提升学校安全工作的软实力,并以此来弥补学校硬件和资源投入的不足。她认为,就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的岗位职责而言,修炼内功、提升软实力更为重要,也更为有效。

  当然,要提升农村学校安全水平,一个极其重要却又被忽视的重要问题是,农村学校缺乏学校安全内外协同。农村学校在提升安防水平的同时,应当主动和周边、社区、村民建立一种融洽积极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充学校的“安全土壤”。

  这不禁让人想到,“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在进行农村学生营养餐地方实验时,要求所有食堂工作人员和账目明细监督者都由当地村民兼任。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村依旧保持着熟人社会的密切联系。通过担任学校厨师和保安,村民会将学校当成乡土情感脉络中的一个节点和纽带,而不是一座冷冰冰的建筑。

  正如邓飞所言:“农村教育中的任何一项改造,只有将资源和权力最大限度下沉到乡村和学校,才能把底盘做稳。”

  确实,如果农村学校的生命状态、运转模式完全和城市一样,以拒斥乡村的姿态经营安全工作,很可能陷于表面强大实则脆弱的境地。缺少真正的“安全土壤”,有些事情是防不住的。将危机解决在社区、家长中,化解在萌芽状态中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应成为农村学校安全工作的软实力建设之所在。

  在邻国日本,不少中小学组成了“妈妈特工队”,邀请妈妈轮流做安保志愿者。其职责包括盘查可疑人员、护送孩子上下学等。由此可见,真正把农村校园安全落到实处,靠的不是对高大围墙、高技术设备的过度追求,而是大力培育“安全土壤”,拆掉乡土社会和农村学校情感的藩篱。



/jiaoyu/zatan/2019-07-27/1025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