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在生活中学习,让孩子强记数字、机械训练违背了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孩子需要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亲自体验自然的、有趣的数学知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而这需要家长抛弃一些陈旧的、应试的思维方式,学习和发现数学的魅力,并用适合孩子的方式,打开他们的思维之门。
走出“数学就是算数”的误区
■王文洁
陶行之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我在幼儿教育工作岗位20多年,深刻体会到生活和游戏才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而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家长们也要更新教育观念,走出“数学就是认识数字、加减乘除”的误区,形状、空间、时间、排列、组合……这些概念,在生活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在日常生活和周围的环境中寻找数字,帮孩子得到具体而丰富的知识;家长还可以帮孩子将这些数字拍成照片,探究这些数字在不同地方所代表的不同意义。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进一步探索,请孩子按照数字的用途进行分类,如货架标签上的数字、电影票上的数字、汽车牌上的数字、鞋子上的数字、钟表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数字、电话上的数字、门牌号上的数字、乐谱上的数字、衣服上的数字、天气预报上的数字、温度计上的数字、车站牌上的数字还有数字网络语言等。
在和孩子到处游玩的时候,家长要陪孩子一起观察,体会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图形、物品,都有其美感。
家庭生活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感知数学的机会。家长可以将生活经验与时间联系起来,在对话中,帮助幼儿理解早晨、晚上、白天黑夜等时间概念;在家庭生活中,将家长和孩子的生活用品分类,让孩子认识、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把毛巾和缸子要放到不同的位置;晚上睡觉时,可以示范、教导幼儿把脱下来的上衣、裤子、鞋子等分类摆放在一定的位置,让幼儿体验“按顺序分类摆放”的益处。
在玩积木的时候,让孩子感受形状和空间的概念;在孩子跳舞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感知、位置变化,直接感受空间和方位的意义。
好玩的亲子数学游戏
■于德明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也最喜欢陪着女儿一起玩,而她的数学启蒙,就是在我们共享的亲子时光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踩背数数。晚上睡觉前,我经常让5岁的女儿为我踩背,缓解一天工作的疲乏。女儿非常乖巧,扶着妈妈的手,站在我的背上,一边数数,一边踩背。有的时候,女儿还邀请妈妈一起躺下来,享受一下。女儿认真地问:“爸爸、妈妈,你们要踩几下?”我和爱人认真地思考,回答她,女儿开心地在我们背上踩来踩去。累了,一下子躺倒床上:“爸爸妈妈,我想让你们帮我按摩腿,一边100下!”这次换我和爱人,给女儿按摩,我们时不时地给她挠痒痒,女儿在床上滚来滚去,好不快乐。
购物游戏。为了让孩子从小学会如何使用金钱,也为了孩子掌握一定的数学概念,我每个月给女儿一定的零花钱,她可以在我们的指导下自己支配。我们会带她到超市,指定一些健康的零食,给她小额的钱,然后选择自己要买的东西。女儿非常喜欢这个真实的情景游戏。我们也鼓励她应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来思考,鼓励她和售货员阿姨直接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在找零钱的时候,我们会在她的旁边,耐心地等着她扳着小手指,认真地数着、算着。
讲故事游戏。我很喜欢带孩子到处游玩,而每次游玩后,我都会和孩子一起讲故事。说一说今天见到的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和腿,它的身上还有花纹;熊猫的身体圆鼓鼓的,全身好像是一个个的圆形组成的;孔雀开屏时尾巴像把大扇子等。女儿在这个过程还经常发挥想象力,给小动物以人物身份,编有趣的故事。
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唐春兰
孩子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的,他们喜欢探索和发现,因此,父母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也千万不能对孩子过早地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真正有智慧的父母,要了解孩子并善于学习,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我的儿子5岁半,上幼儿园大班。我摸索到一些情景教学的方法,试着通过设置一些情景让儿子对数学感兴趣。
用攻关情景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孩子大多对挑战性的游戏感兴趣,酷爱闯关,我经常看到一些孩子,目不转睛地看奥特曼大迷宫,玩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我常常给儿子设置攻关类的数字游戏,如画一个迷宫,在迷宫中设置很多条路,告诉儿子只有沿某些数字才能走出迷宫。在这种探索意识驱动下,儿子并不是在识记数字,而是把它们当做走出迷宫的法宝。
用悬念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孩子对神秘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勇气和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孩子都是出色的小侦探。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这是因为在捉迷藏的过程中,悬念的存在一直刺激着孩子的好奇心:他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一直要到最后才会揭晓,孩子找到了那个隐藏的人,他欢呼雀跃,因为他成功了,好奇心也得到了巨大的满足。我给5岁的儿子设置了隐形图案的数学游戏,连接一定的数字,就会看到一只可爱的动物,它的尾巴很有趣。儿子一直喜欢小动物,所以他非常想知道这只可爱的动物是什么,于是非常认真地将数字连起来。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周玉平
家长要想让数学“活起来”,就要寻找生活中的机会,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法。
一天,儿子告诉我:“妈妈,昨天,你给我买的7个山楂糕,今天还有4个。”我笑着问他:“你昨天吃了几个呀?”儿子想了想,摇摇头。
我并没有着急,而是把山楂糕的盒子拿出来,让孩子和我一起观察,看看山楂糕盒里有几个小方格是空着的。儿子用小手指头指着空格子:“妈妈,我昨天吃了3个山楂糕。”我问儿子:“你愿意把剩下的山楂糕分给爸爸妈妈吗?”
儿子开心地说:“愿意!”
我们家吃饭的时候,也是儿子负责给我们拿餐具,有的时候来客人了,我们会请他数一数有几个人,需要多少餐具。儿子特别喜欢给大家分水果。我则在分水果的过程中,设置不同的难度。例如,有的时候水果是一人一个,但有的时候,我会故意少给或者多给孩子,看看儿子要怎么办。
有一次,我一共给他6个苹果,可家里一共有7个人。我问他:“舅舅没有苹果怎么办呢?”儿子歪着小脑袋:“我把我的苹果给他吃一口!”他可爱的表情,让我们全家都笑了起来。
当然,家长不能把问题抛给孩子,而不加引导。孩子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收获也会有困惑,家长要设置适当的情境,同时要观察孩子的行为,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孩子支持。邻居的宝宝来家里玩,我们“故意”给了儿子5块饼干,让他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这是一个无法“公平”的小游戏,对4岁的儿子而言,可是不小的考验。儿子每人分了两块之后,看着剩下的一块饼干,不知所措。这时候,年龄小一点的宝宝一把抓过他手中的饼干。儿子惊慌地看着我。
我知道他的困惑和不理解,走到他面前:“儿子,谢谢你,宝宝抢了最后一块饼干,你并没有生气。爸爸这里还有一块,分给你吧。”儿子开心地笑了。
用数学解决问题,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还可以增强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