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此外,该区还采取集团互派、进城进修、轮岗交流等形式加强教师流动,上学年全区共交流教师231人,占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总数的14.7%。
2012年暑期,清浦区教育局又从城区学校遴选了25名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谈起自己第一次到电站教学点报到时的情形,特级教师陈军记忆犹新。那是8月30日上午,校园里彩旗飘扬,校门口的学生家长排了好几排,当他们乘坐的汽车开近,人群里的掌声一阵接着一阵。陈军是从城区的人民小学来支教的,和他一同前来的还有其他城区学校的5位年轻教师。作为全区支教教师组组长,陈军除了每天在电站教学点上课外,还要抽出时间到城南、盐河、黄码三个乡镇的教学点和村小指导教学。原来在城区新民路小学任教的万兆荣老师,主动要求来到谢碾教学点,不仅教课,还辅导老教师使用电教设备、开展教育科研。人民小学副校长薛桂萍挂职担任城南乡新闸小学校长,新校舍、新校长,学校面貌一新。原来这里到城里择校的学生比较多,本学期已有8人回流就学。学生家长说:“现在家门口学校条件这么好,还来了城里的名教师,用不着费劲儿去借读了。”
为了鼓励城区教师下农村,清浦区出台政策,对不同层次支教教师分别给予每月600元到1000元的津贴,每人每月发放300元伙食补贴。“区教育局考虑得很周到,每个支教团队每月还有1200元交通补助,我们每天拼车上下班,大家轮流开车,费用足够了。”从城区纪家楼小学到甘露棚教学点支教的魏怀珠老师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采访调查中记者发现,由于一些农村学校达不到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导致许多农村学生到城镇学校借读,进一步加剧了学校之间的不均衡,造成部分农村学校生源过少、师资和教学设施浪费,城市学校出现“大班额”现象,加重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农村学生的择校之痛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短板”。
“地误一茬,人误一辈子。”如何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清浦区的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破解择校难题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是否有决心真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方面要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主要投入到薄弱学校和农村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另一方面,要均衡配置师资力量。地方教育部门要创新机制,出台鼓励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的政策。均衡教师收入、福利待遇,提高在边远地区和农村工作的教师待遇,逐步推行区域内校长、教师轮岗,还可以实行区域内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必须有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让师资合理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