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的90年代,厦门就把建设“艺术之城”作为战略任务之一。围绕这一目标,厦门从娃娃抓起,提高艺术课堂教学水平,实施高雅音乐进课堂、艺术社团精品化等措施,让每个孩子都沐浴艺术的阳光,提升了学生整体的艺术水平。同时,厦门抓好艺术专长生的培养,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专才。厦门还抓好乡土艺术在校园的传承,弘扬本土音乐家与艺术家的成就。这些措施为厦门建成艺术之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抓艺术课堂:规范发展换来花开满园
多年来,厦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规程》,认真执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加强艺术教育的软硬件建设,加强艺术专业师资配备,创造条件开足、开齐艺术教育课程;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学校的艺术教育经费,确保艺术教育活动场所;重点扶持农村学校,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艺术教育的均衡发展。
围绕教育部门的要求,各校在严格落实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断探索。已经走过百年沧桑的厦门一中,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提出:“要像抓中考、高考一样地抓艺术教育。”学校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掌握音乐课和美术课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使8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一项专长,如:音乐识谱、视唱、使用器乐、美术绘画、软陶制作、文艺表演等,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在一中,没有因为高考压力而挤占艺术课时间的现象,学校构建和完善了艺术教育模块选修课程。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开足、开齐高中艺术必修课,在高一年级开设音乐鉴赏,高二年级开设美术鉴赏,通过美育陶冶同学的情操。在一中,艺术教育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精神乐园,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2月,厦门一中合唱团作为福建省唯一的一支代表队,参加全国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合唱总决赛并荣获全国一等奖。厦门一中是厦门创造条件开足、开齐、开好艺术教育课程的一个侧影。
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以“中小学艺术教学衔接”为特色,既按照不同的年级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又将中小学各年段艺术教学难度逐级递加,综合联系在一起加强衔接,努力形成学校的教育特色。
厦门市教育局还将2012年定为本市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年”。在这一年,厦门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活动,即让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同时推进高雅艺术和传统艺术进校园。这一年,交响乐进校园活动继续开展,京剧、南音、闽南地方戏曲、民间传统艺术、书法、绘画、漫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在校园里进一步活跃。
教育局还加强艺术教育师资培训,充实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师队伍,深入开展艺术教育学科教师的岗位大练兵活动,强化教学技能,提高业务水平,提升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厦门还打破常规,争取人事、编制部门的支持,从海内外引进紧缺的指挥、编导等艺术教育高层次人才,为提高全市艺术教育水平打造新的人才高地。
学生艺术社团:用歌声琴声演绎素质教育大剧
在厦门外国语学校的校庆上,一群学生在舞台上演出的世界著名交响乐,引来观众的阵阵喝彩。值得一提的是,这群学生并非特别招收的艺术特长生,而是从在校生中选出的音乐爱好者。
厦门外国语学校管弦乐团成立于2006年底,他们秉承“奉献造就生命,信念成就梦想”的精神,从成立初期的40多位乐手,发展到现在编制齐全的百人阵容,遍及初一到高三的各个年段。2010年,乐团荣获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总决赛器乐二等奖。乐团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曾先后接待了来自奥地利、以色列、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法国、菲律宾、荷兰等国的访问团,并多次应邀到国外访问演出,成为福建首个出访欧洲的学生乐团。
在厦门,拥有自己乐团的学校还有厦门一中、双十中学等学校。除了交响乐团,厦门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艺术社团,涵盖舞蹈团、书法社、合唱团等各个门类。其中颇具名气、数年坚持开展活动的有50多家。
在厦门的广场上、社区里,经常可以看到各校社团的表演,同学们美好的未来就在这浪漫飘逸的音符、曲折的剧情中起步。这些表演已成为厦门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是什么让厦门学生有时间来钻研艺术?艺术社团为何能蓬勃发展?这些都得益于厦门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多年前取消补课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从事艺术活动。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教育部门的保障机制。教育局要求把课内外艺术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课内外一体化,在上好艺术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艺术活动。艺术教育学科教师组织课外活动的时间纳入教学工作量计算,纳入绩效工资考评;艺术教育学科教师要制定课外活动计划,并有落实、有检查,要求视为班主任工作量,并折算为课时津贴。
教育局还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普遍成立各种艺术活动小组和社团,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艺术活动。要求学校大力组建以“三团一队”(合唱团、舞蹈团、戏剧文学美术社团和乐队)为主的校级艺术团队。同时,加强市级和区县学生艺术团队的建设,鼓励艺术团团员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在双十中学,向来把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部分。该校每年在5月、12月组织两次大规模的全校性艺术展演活动,以此检阅并推动艺术教育不断进入更高的层次。学校的管弦乐队、合唱队均有不俗的表现。在世界合唱节国际大赛中,他们和台湾台中双十中学的学生同时登台竞技,赢得了高度赞誉。
同安一中的轮山书法社成立十余年来,许多厦门同安、翔安的本土书法家都成为这里的老师。学校在初中还开辟了校本书法课,现在书法已经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张名片,多名学生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
厦门五中的话剧社团,以校园情景剧、课本剧、心理剧为载体,并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经典诵读,开展惠及全体学生的话剧艺术表演社团活动。在此社团活动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待人接物更加大方得体,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该校表演的《我的矮爸爸》荣获2012年艺术节厦门市中小学生校园剧(课本剧)曲艺比赛甲组表演一等奖。
专才培养:把艺术的种子播向五湖四海
音乐是厦门的特殊名片。市教育局领导认为,厦门应该做自己的音乐品牌,培养自己的音乐专才。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厦门音乐学校、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等特色学校应运而生,其他一些中学也通过各种途径培养音乐专才。
厦门音乐学校坐落在鼓浪屿上,这是一座斐声海内外的钢琴之岛。从这里走出的世界级钢琴家、音乐家、歌唱家,灿若群星。钢琴演奏家殷承宗、男中音歌唱家林俊卿、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周淑英、中国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煌等名家都从这里走出。
其实,厦门音乐学校并不是一所以音乐为特殊专业的学校,而是一所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制度的普通学校。学校实施的是音乐特色为主的九年义务制教育,与此同时,在音乐方面特别强化。这所学校一直让人疑惑不解的是,这些学音乐的孩子文化课非但不比别人差,他们的中考成绩几乎每年都名列全市学校的前茅。更重要的是,这些文化课成绩是在老师不加班加点、不布置题海战术的前提下取得的。
音校的音乐特色也从课程中得到保证,学校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每周开设两节基乐视唱课,学习基本乐理和视唱等,还开设合唱课、音乐欣赏课等。与此同时,从小学一年级起,学生每周有一节专业课;在中专,每周则有两节专业课,三节基乐视唱课,副科选修课程等。
厦门音乐学校有三大学生乐团——合唱团、管弦乐团、民乐团,他们多次代表厦门和福建参加全国甚至世界合唱节的比赛,一次次地捧回奖杯。
音校的中专部,走的是培养音乐专长生、向高一级音乐院校输送人才的道路。学生以学习音乐专业为主,文化课学习的是普通高中文化课程,3年后可参加艺术类高考。2012年,厦门市音乐学校5名学生通过了上海音乐学院的专业考试。不仅如此,5名学生中,叶子豪的钢琴专业成绩名列全国第一。
位于五缘湾的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从2007年诞生至今,已走过5年多的历程。除了钢琴专业外,学校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开设的以柯达伊歌唱体系为主、结合奥尔夫、达尔克罗兹体系的音乐教育专业,能让孩子们很好地感受音乐、表达音乐,这种音乐教育模式在国外已普遍实行,很值得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推广。
如今钢琴学校的学生,几乎被抢着要,除了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60多名毕业生去了世界各地的知名音乐学府,其中包括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爱沙尼亚音乐戏剧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美国奥柏林音乐学院等。
除了专业学校,厦门其他学校也充分尊重和珍惜孩子们的艺术天赋,为他们将来走向高雅的专业艺术殿堂架起桥梁。如厦门六中办了一个特招班,把艺术方面具有特长的孩子们招进来,加以特别的培养。特招班连续几年都有学生考入全国一流的专业院校。
拓展与升华:结合地方文化传承民间艺术
2012年1月,厦门古宅小学的22名农村娃儿,以竖笛演奏《草蜢弄鸡公》从114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二届“魅力校园——全国春节联欢晚会”金奖。《草蜢弄鸡公》是由取材于农村生活的闽南童谣改编成的曲目,为了更好地展现孩子们的天真烂漫,表演中又添加了舞蹈和队列变化。
古宅小学只有180名学生,但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选择竖笛作为器乐队的主要乐器,使这所小学校的节目走向了各级大舞台。器乐队成立后,于2008年7月在厦门广电中心参加厦门市首届农民艺术节系列活动颁奖晚会,之后便开始崭露头角。紧接着参加第十届福建省音舞节比赛,就荣获表演银奖、节目铜奖的好成绩。现在新圩镇有三张文化名片,它们分别是新圩“汉子”表演的拍胸舞,新圩“嫂子”的原生态歌曲,以及以古宅小学器乐队为代表的“新圩孩子”。
近年来,厦门市在中小学开展民间乡土艺术进校园活动。积极引入社会艺术资源为中小学艺术教育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开发和引进闽南童谣、地方戏曲、南音、书法、雕塑、软陶、纸艺等活动,聘请民间乡土艺人到学校上课,与高水平艺术团体和艺术教育专家建立密切联系,活跃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
2012年7月,在“第七届艺教之星全国师生书画大赛”上,翔安区蔡厝小学农民画培训基地的叶煌达凭借农民画《支援灾区去》,一举获得金奖,和叶煌达一起参赛的21位小画家也为厦门市争得了荣誉,共捧回1个团体金奖和21项个人金奖。蔡厝小学农民画培训基地成立于2009年11月,聘请市级非遗传承人梁金城为培训教师,开班传授民间绘画技艺。除了对学员免除全额学费,更提供一切培训所需的笔墨纸砚。3年来,培训班共接收学员近200人,学员累计获得20多个国际金奖、40多个全国金奖,保持年年有“国家级金奖”的纪录。
厦门翔安艺术教育最让人们心动的地方,是他们对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闽南乡土艺术的坚守。翔安内厝中心小学的掌中木偶戏,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情趣横溢,激起了孩子们浓郁的兴趣。翠英小学的剪纸、钟宅小学畲苗越剧队、海沧延奎小学的二胡和笛子,这些曾经被边缘化了的乡土艺术,现在依然是孩子们喜爱的奇葩。
闽南话是世界上古老的语言之一,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厦门马巷中心小学作为闽南童谣传唱基地,致力于继承创新代代相传的闽南童谣,点亮童心。学校发动教师、学生和家长收集整理与闽南童谣相关的图片、文本、影视和电子资料,汇编百首闽南童谣《咱厝的囝仔歌》,并作为福建省地方校本课程系列,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学校原创闽南童谣剧《棋乐》及闽南童谣歌伴舞《月娘月光光》、《大瓦厝》多次获奖。
走进厦门第九幼儿园,恰似走进闽南艺术的长廊,而观看孩子们的表演,你更可以由衷地感受到:厦门艺术教育的起步就是从这些可爱的娃娃开始的。第九幼儿园园长葛晓英说,闽南文化不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深深植根在民众之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内容上的无比丰富性和表现形式上摇曳多姿的情趣性,经过精心的选取、改造,甚至重新创作之后,很适合幼儿的审美心理和表演诉求。
回归本质:艺术教育观念在变
在厦门新圩中学的探索,让人们认识到,艺术的舞台不只属于那些天赋较好的孩子,艺术的本质是生活的反映,人人都能参与。新圩中学距厦门中心城区约40公里。学校所在的新圩古镇地处山区,悠久的历史、古朴的民风,沉淀了拍胸舞、高甲戏等大批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这所学校是厦门“素质教育舞蹈”的最早试验点。当年,学校选定两个班的学生,他们都是从没接受过任何舞蹈专业训练的山里娃,班里也没有招收任何“特长生”,课题组从他们教起,希望由此检验探索“素质教育舞蹈”的可行性。
这些山里娃经过半年学习后,在公开课上的表现让专家惊叹。在课上,大家没有看到常规的压腿、劈叉、小跳等舞蹈训练动作,也没有看到事前编排好的舞蹈节目。参与汇报的两个班学生在“神奇的线”和“跳绳”两堂新课中,经由教师引导带动,在简单的游戏中感受肢体语言的魅力,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这些山区孩子用自创的舞蹈博得了观众阵阵喝彩。
在舞蹈师资培训班上,舞蹈教育家潘志涛教授感慨地说:“我本人从12岁进北京舞蹈学院,到现在67岁,什么舞蹈课都上过,但学习所用的教材主要是沿袭苏联留下的培养专业舞蹈演员的教材。这种教育确实培养出了大量的舞蹈人才,但是表演给别人看的舞蹈模式,已经无法适应21世纪面向大众的舞蹈教育,我们希望看到新的舞蹈教育模式不断推广。”
新圩中学校长林东荣自豪地说,两个班学生在学习舞蹈课后,变化很大,山里娃的那种羞涩全不见了。新圩中学试点中出现的亮点,让教育部门意识到了将该项目推而广之的可能性。2011年年底,由厦门市教育局主办的首期“素质教育舞蹈课师资培训班”开班,近60名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他们将作为“种子”教师,在所在的学校开设“素质教育舞蹈”课程。厦门市教育局对试点工作将及时总结,分批开展,从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及职业学校分几个层次进一步试点。
在厦门,大家意识到,艺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教授艺术的知识和技能的技术教育,而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艺术和人文素质的人文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和人性。艺术教育不是仅仅培养艺术家,更重要的是要挖掘人潜在的艺术能力,为孩子将来成为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奠定基础。
厦门集美轻工业学校的素描、雕塑,紧紧与学校培养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加强美术专业的建设,认真制定《美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不断调整、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与时俱进,培养了大批能够用美术设计来创造财富的实用型美术人才。而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则通过舞蹈、音乐来培养学生气质,为学生职业生涯注入艺术的气息。
深度融合:艺术教育促德育智育
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美是人格和谐的主旋律,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精神世界、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有着不可取代的教育作用。以厦门一中为例,学校大力推进审美教育,把开展艺术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列入学校发展的各项计划中。学校确立了“以美启智、以美引善、以美健体、立美育人,以美的规律塑造和培养人”的理念。
在厦门一中,针对社会上各种传播媒体所充斥的格调低下的影视作品对学生的消极影响,语文组老师开设的影视欣赏选修课深受学生的欢迎,每到活动时间,多媒体教室总是被挤得水泄不通,学生通过参加活动,自觉抵制烂俗乏味的影视作品,大大地提高了艺术品味和鉴赏水平。数十年来一直开设的书法课,是厦门一中的特色课之一,这项课让学生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启智功能、审美功能和健康功能。
艺术教育中的德育过程具有形象性。音乐和美术本身分别属于听觉和视觉的艺术,它们都是以生动、鲜明、活泼的具体艺术形象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来认知、想象和理解作品主题形象,加强内在情感体验,使学生分清美丑,懂得是非,在揭示艺术形象的同时也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如厦门马巷中心小学的闽南童谣的歌词:“未学走,先学飞”,是闽南方言里的一句育人哲理,它告诉学生不管从事什么,根基一定要打牢。而童谣《不识字文字真是惨》,不但有其独特的韵律美,还蕴含着生活情景、做人道理、简单哲理等。
艺术教育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艺术教育培养审美能力,使人对事物产生积极接近、热衷探索的态度。高雅音乐进课堂,艺术教育课程化,艺术社团精品化等措施,已经成为全市所有中小学办学的规范。这些规范,在悄然改变着厦门学生的气质。学生一言一行,都折射着阳光、进取、求美。
艺术教育也在悄然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模式。艺术教育较注重创设良好的氛围与环境,重视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轻松、主动、愉快地学习,实施“寓教于乐”的教学,使学生学有所乐、乐有所得。如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听音乐、讲故事、看画面、做游戏、歌表演等方式创设浓郁的艺术氛围;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欣赏精美的范作、分析作品艺术形象、指导学生雕刻和剪纸、教学时播放轻松的音乐等方式,一方面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学生技能。
人们一般都会认为:科学思维属于逻辑思维,主要用左半脑;音乐思维属于形象思维,主要用右半脑。这一左一右,似乎是两码事。然而,李政道博士却形象地比喻:“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事实上,古往今来有不少科学家都有着精深的音乐修养,科学和音乐两方面的才能都兼而有之。在厦门外国语学校交响乐团的乐手中,不乏福建省高考理科榜首、全国数学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等优秀毕业生。当问及学生忙于“吹拉弹唱”,如何保证学习成绩时,校长赵继蓉说,我们靠的是素质教育,靠的是提高效率,而不是死读书。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厦门制定了严格的减负措施,孩子花很多时间在艺术学习上,高考成绩肯定会受影响。但事实上,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高考成绩也得到了保证,厦门连续15年高考成绩在福建省名列前茅。
厦门认真抓好艺术教育的普及,塑造学生个性品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2011年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国家测评中取得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厦门市被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实验工作,得到中宣部、教育部的重视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