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组组通”实践中的山西样本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山西省泽州一中“组组通”课堂(资料图片)

  在张卓玉的专著《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人本主义的回答》中,我们读到了张卓玉对第二次教育革命的理解:其核心是要从以知识传授为起点的教育,走向以问题解决为起点的教育,而让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此种理解,张卓玉所在的山西教育也印上了“革命”的烙印:小组取代班级成为基本的学习单位;学习过程由授课走向探究;信息技术充分支撑着这场变革;网络学习“组组通”模式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涌现出了新绛中学、泽州一中等一批“名校”,外省前来参观学习的学校络绎不绝。为了让更多读者了解山西的教育改革,本刊专访了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

  

  “满堂灌的现象在我们这些学校已经成为历史了,课堂上几乎看不到老师站在那儿滔滔不绝的讲,更多的是学生自主、学生参与、学生来展示。”

  问:新课程改革给山西教育带来了哪些变化?

  张卓玉:山西最近几年的教育有一个大的变化,就是课堂教学的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山西的相当一部分学校受到了挑战,我们正在使用一种能够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新的教学模式。各种名字都有,叫做“学案教学”也好,“问题导学”也好,各种叫法都有,但是基本的原则、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部所倡导的六个字“自主、探究、合作”,就是要把“自主、探究、合作”这种理念找到一种形式和模式来体现出来。这种模式就是小组自主学习、课堂展示,简单地说就是这么两个步骤,首先是小组自己学习,老师不讲课,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作为简单的所谓学习方案给学生,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学习方案,然后自主学习,可以小组讨论。在这个基础上,课堂进行交流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在课堂展示,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起一个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在必要的时候点拨。满堂灌的现象在我们这些学校已经成为历史了,课堂上几乎看不到老师站在那儿滔滔不绝的讲,更多的是学生自主、学生参与、学生来展示。

  “一本教材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有强有力的支持系统,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拥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他的自主学习。这种背景下,网络的需求就提上议事日程。”

  问:小组自主学习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张卓玉:山西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发展过程当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过去是老师拥有大量的资源备课,然后给学生讲。现在老师讲课的环节不存在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他有什么资源呢?就一本教材显然是不够的,这种模式有一个需求,必须有强有力的支持系统,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拥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他的自主学习。这种背景下,网络的需求就提上议事日程。传统模式的教学,老师是排斥网络,排斥计算机的,不需要,我讲你听,上课听,下课做作业,要计算机干什么,计算机是多余的,网络是多余的,新的模式实际上对网络和计算机提出新的需求。为满足这种需求,两年以前,我们几家单位合作实施了一个让计算机,让网络走进学生,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项目,叫做“组组通”背景下的“双平台”项目。

  “我们的理念是让学生像使用钢笔、使用笔记本、使用手机一样方便地使用电脑,随时可以用。”

  问:请具体介绍一下“组组通”背景下的“双平台”项目。

  张卓玉:“组组通”就是每个学习小组配一台电脑,就在教室里,随时都能用,不是在计算机教室,不是在微机室,不是在电子阅览室,就在学生的旁边,我们的理念是让学生像使用钢笔、使用笔记本、使用手机一样方便地使用电脑,随时可以用,这是“组组通”。“双平台”是指,学生完成学业有两个平台,一个是网络平台,一个是课堂的平台,这两个平台必须打通,绝对不能处于分离状态,如果处于分离状态,就没有深度融合的效果,必须是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课下的网络学习完全沟通、融为一体,才能保障二者有效的结合,否则的话就是“两张皮”,各说各的,老师讲老师的,他心目中没有网络,学生在网络中学习的又和老师的教学没有关系,行不通的。这个项目进行了一年多,我们选了十几所学校给配了一些电脑,我们自己又开发了学生学习平台,这个平台和老师的课堂教学完全是同步进行。有一些内容是在网络上进行,有一些内容是在课堂上进行,做了一年多,这个项目到目前看,大的方向没有问题,理念没有问题,如果现在有问题的话是技术上有问题,是资源提供上有问题和使用上还不习惯,所以我们还计划再持续把它做下去。

  “组组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它是小组共同体的支撑,四五个同学用一台电脑,是一个凝聚,体现我们是一个合作体,不是独立的。”

  问:您认为“组组通”模式的发展趋势会怎样?是否会被“人人通”取代?

  张卓玉:“组组通”的发展趋势有两种可能,一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每人都有一台电脑了,“人人通”不需要“组组通”了;另一种可能是“组组通”与“人人通”两者并存。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可能。为什么呢?电脑在家里,不见得每天非要背着电脑进教室,小组有一台电脑就满足使用了,老师讲课的时候就没有必要手里老用电脑,做作业需要的时候用一下电脑。更重要的是,“组组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它是小组共同体的支撑,四五个同学用一台电脑,是一个凝聚,体现我们是一个合作体,不是独立的,甚至人的本性,尤其是学生,四五个同学同时看屏幕,比一个人看好,孩子就是这样的心态。

  “我们现在强调的是二者必须深度融合,捆绑在一起,课堂不断地延伸到网络,网络不断地延伸到课堂,融为一体的模式才有生命力。”

  问:如何正确处理网络学习和学校课堂学习之间的关系?

  张卓玉:网络的学习和学校的课堂学习必须是相对融合的,捆绑在一起才有生命力。如果说课堂学习是一个轨道,网络是另一个轨道,各走各的,肯定走不通,或者有许多问题。比如现在的很多网校,它和每天学生课堂的主渠道没有结合在一起,所以生命力不是很强。我们现在强调的是二者必须深度融合,捆绑在一起,课堂不断地延伸到网络,网络不断地延伸到课堂,融为一体的模式才有生命力,一旦融为一体,首先学生就有了自主性,网络学习是在老师整个的学习安排下,小组整体安排下的学习,是有任务驱动的。学生如果没有这样的有组织地使用网络,一看到电脑想到的就是游戏,也就达不到学习的效果。

  (周伟涛)



/jiaoyu/zatan/2019-07-30/1052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