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科学和严谨是创新的关键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五莲县实验小学建设有效课堂,实现孩子的快乐学习。

  我们并没有局限于修修补补,而是潜心钻研,找准问题本质和关键所在,探寻恰当有力的解决方法与策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各自的发展任务和存在问题不尽相同,我们努力抓住各个领域的牛鼻子。

 

  ■本报记者 王友文

  ·编者按·

  山东省日照市是一座新兴的滨海城市,但由于历史原因,发展的基础并不算厚实。如何在综合保障水平相对有限的现实之下实现对全市教育的统领和统筹,加速实现教育的板块提升,挑战并不小。

  创新谋发展,这是许多人都会想到的办法,但是,怎么创新,通过什么办法确保创新行动得到有效落实,无疑需要系统思考和通盘把握。如果没有足够的问题分析力、解决力,愿景再好也难有所成。近5年来,当地用心寻找破解发展瓶颈的办法,以清晰的战略、有效的举措,逐步构建起了布局合理、充满生机的教育体系,赢得了尊重。对话中,发展成就不是我们最关注的,我们重点关注张传若的思考和方法,关注实践是如何推向深入的。

  用创新实现发展的突破

  找出主要矛盾后,我们确定了迎难而上、先急后缓、逐一突破、以点带面的发展思路,在每一条工作线,我们都高举创新大旗。

  记者:此前日照教育发展的基础并不厚实,要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较快提升,难度不小。在您就任局长之初,是如何分析问题,寻找更好发展路径的?

  张传若:2007年我上任之初,全市教育事业起点较低,这表现在整体布局需要优化,办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需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老百姓“上好学”的需求日益迫切,一些体制机制内的深层次矛盾凸显。

  靠什么实现由弱到强?我们认为,只有大力推动改革和创新。当然,要想创新,首先必须把准现状的脉搏,找准今后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当时我们分析,日照教育发展面临的难题,既有历史的旧账,也有发展的阵痛;既有体制机制的缺位,也有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偏低的制约;既有城区教育的各自为战,更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困境。找出主要矛盾后,我们确定了迎难而上、先急后缓、逐一突破、以点带面的发展思路,在每一条工作线,我们都高举创新大旗。

  抓住各个领域的发展“牛鼻子”

  我们创新实施了农村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线推进”策略,完成了全市普通高中向两个类别的过渡。

  记者:如果找不到符合本地政情、符合当地教育实际的发展路径,理想中的变化将很难发生。我们是如何推动创新的?

  张传若:我们并没有局限于修修补补,而是潜心钻研,找准问题本质和关键所在,探寻恰当有力的解决方法与策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各自的发展任务和存在问题不尽相同,我们努力抓住各个领域的牛鼻子。

  例如在发展学前教育上,针对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规模小、条件差、师资缺乏、管理粗放等问题,从2007年起,我们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创新实施了农村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即在每个乡镇建设一处由政府举办、教育部门主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明确其镇域内学前教育管理主体责任,对辖区内所有幼儿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收费管理、统一教师管理、统一保教管理、统一办园质量评估”的五统一管理,形成集约化发展态势。

  “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确立后,我市53个乡镇已有50个建有中心幼儿园,其中10处已通过省级认定并达到省级示范幼儿园水平,有效破解了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瓶颈,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一经验被评为山东省“十一五”地方教育创新成果奖,并在全国学前教育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

  记者:实现均衡发展是区域教育的重要发展任务,作为一个相对宏观的市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该如何统筹推进好均衡发展?

  张传若: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针对我市城市化水平总体不高、城乡二元结构还比较明显的市情,我们创新实施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线推进”策略。第一线针对农村小学,以一个乡镇作为均衡发展的基本单位;第二线针对农村初中,以一个区县作为均衡发展的基本单位;第三线着眼于城市义务教育,以一个城区作为均衡发展的基本单位。在每一线,都统筹解决区域内学校布局调整、办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优化、管理水平提升等工作,用分层推进的办法把教育均衡工作做细、做实,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实效不多的尴尬局面。

  像五莲县洪凝街道,以中心小学为龙头,把全街道小学的管理、教学、研训、队伍建设和实验活动等重点工作“搓成一根绳”,构建起“捆绑式”教育发展的框架,实现了镇域小学的齐头并进。该街道中心小学实行的艺体教师走教制,使农村孩子接受到完整的素质教育。

  由于历史原因,各地普通高中客观上存在着优质高中、一般高中和薄弱高中三个层次。对此,我们按照“高中进城”的思路,通过调整、整合,逐步取消了办学规模小、条件差的农村薄弱高中,对保留下来的高中按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进行改造扩建,完成了全市普通高中向两个类别的过渡,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各有侧重的办学格局,为加快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步伐奠定了基础。

  靠策略和方法确保创新落地

  对每一项重大决策,我们非常注重宣传、培训,力求在短时间内统一思想认识,实现行动有力。同时,充分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协调职能,对安排的工作紧盯不放,及时调度,督促落实。

  记者:你们靠什么样的工作方法推动并促成了创新?

  张传若:为保证工作顺利推进,我们格外重视方式方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贯穿各项工作之中。一是以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全面深入剖析自己的教育情况特别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学习国家、省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虚心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消化、提炼整合,以创新突破难点,实现发展。二是注重凝聚共识,狠抓工作执行力。新举措的出台和实施,只有得到基层的广泛认可才会产生集聚效应。对每一项重大决策,我们非常注重宣传、培训,力求在短时间内统一思想认识,实现行动有力。同时,充分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协调职能,对安排的工作紧盯不放,及时调度,督促落实。刚推行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时,有些地方和单位并不积极,我们就在岚山区黄墩镇召开现场观摩会,请各区县分管区县长、教育局局长和各乡镇镇长参加,使他们受到了极大“刺激”,全市很快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局面。三是培育典型,协调推进。我们注重培植典型,放大榜样示范效应,引领和带动相关工作大面积推进。四是注重调研,不断强化工作专业化水平,赢得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对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局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就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合理化、专业化建议,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理解支持。近5年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为教育安排一项为民办实事工程。

  记者:一个好的创意在实施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阻力,请问你们是怎样务求实效的?

  张传若:要想达到改革的目的,必须建立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以保障。一项创新工作要得以落实尤其需要加强督导评估,及时宣传、推广和调度。必须通过强化督导评估等措施,调动基层的积极性。

  例如,在推广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中,我们把学前教育纳入教育改革发展总体规划,与其他学段教育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明确了乡镇政府为公办园办园主体,在管理、投入主体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将发展学前教育列入对区县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和市委、市政府对区县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这些保障措施形成强大助推力。

  继续创新实现教育事业新进步

  我们将更加注重经验的总结提升,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突破与创新,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着力在均衡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上下大力气。

  记者:请您谈谈对日照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和筹划。

  张传若: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改革和创新,我市在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中排名逐年前移,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迈入全省先进行列,2012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局连续5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单位,连续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机关工作创新奖。在省社情民意调查中,我市教育系统群众满意度连续多年名列全市各行业第一名。

  可以说,创新给我们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巨变和实惠。当然,在新的起点上,要打造日照的教育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仍面临许多新的命题和挑战。但解决问题的总抓手还是创新,我们将更加注重经验的总结提升,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突破与创新,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着力在均衡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上下大力气,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例如,在均衡发展上,我们将在“三线均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三线”之间的统筹,在更高层次和广度上抓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日照的孩子共享更加灿烂的教育阳光。



/jiaoyu/zatan/2019-07-30/1068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