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一家人一家亲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在武汉大学珞珈国际文化节上,非洲传统美食令游客食指大动。肖珊 供图

  用斯瓦西里语问好,讲《媳妇的美好时代》……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首访之旅中走进非洲的脚步,又一波了解非洲、亲近非洲的热潮正在兴起。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的确,真朋友最可贵。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同样有着不少来自非洲的留学生,他们怀着对中国文化、中国人民的热爱,迷醉于此,融入其中,诠释着“中非一家亲”。一家人、一家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浙江大学,走近这里的“非洲面孔”。 

  ■通讯员 夏川理 章思旻 张鸯

  “我们全家人都喜欢中国”

  来自津巴布韦的陶纳,是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博士生。30岁的陶纳已经在中国生活了5年。“我最早来的中国,后来妹妹塔蜜来看我,很喜欢杭州,就留在了杭州教小学生英语,表妹罗费瑙去年来到浙江工作,表弟帕纳什今年也来中国留学了。”陶纳笑着说,“我们全家都喜欢中国。”

  “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万里长城的照片,很壮观!”陶纳的父亲在津巴布韦政府工作。上世纪90年代,他父亲来中国进行农业项目的交流,带回去的那张“万里长城”的照片让陶纳感到很震撼。

  “中国浙江的义乌在陶纳的家乡很出名,陶纳在澳大利亚求学时,穿的很多衣服是“中国制造”。硕士毕业的陶纳回到津巴布韦,申请到了政府奖学金,来到杭州学习汉语,本来这只是一次短期的学习。

  浙江大学离西湖很近。第一次去杭州西湖玩,逛到曲院风荷,听到空中飘来一些从来没听到过的“神曲”,非常婉转优美,他想打电话跟朋友说,但实在找不出词语来形容他所听到的,后来才知道那是越剧票友们在聚会。“‘神曲’衬托下的西湖惊艳绝伦”。

  非常想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陶纳决定留在杭州,他选择在浙大读博士继续深造。于是,陶纳成了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第一个攻读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

  来中国两年,生活上用汉语交流已不是问题,不过要与中国的行政管理博士生一起上课,跟上进度,陶纳就不得不“补课”了。

  “班里十几个博士生一起上专业课,就我一个老外。”陶纳说,自己“补课”的时间要比老师上课时间长。博士生有一门专业必修课是《非传统安全》,教材是英文的,老师上课用中文,每周上课3小时,陶纳一般是课前差不多先花3小时吃透英文教材,上课时,他再努力比较,力跟进度,课后不明白的再查阅相关资料。

  陶纳对老师上课用中文,不仅不抱怨,反而感谢。“先看英文,再听老师用中文讲,在比较中能更能了解中国人的思维逻辑方式和一些中国国情。”陶纳说,有次在中国过春节,他坐火车到广东,看到中国春运的情况,才真正体会到中国人口给中国政府带来的巨大压力。

  “前段时间,妈妈到北京来参加一个气象方面的国际会议,我当导游陪她逛北京,妈妈也喜欢上了中国。”陶纳今年6月份就博士毕业了,他想留下来,从事为中国和津巴布韦两个国家服务的工作。

  “我的朋友十卡车也装不下”

  赛米尔,来自非洲的加纳,是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大三的学生。十年前,赛米尔随父母来到中国。从初中到大学,热爱篮球的赛米尔不仅仅是学会了汉语,还凭借“篮球”,让自己成为了“中国通”。

  上初中时,赛米尔喜欢上了篮球运动。“因为打篮球,我还长高了不少呢”。大一的时候,赛米尔课余时间都会去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篮球场打篮球,他在球场上认识了很多朋友。赛米尔说,“刚开始去打球,大家看我比较高大,觉得我打球会很厉害,都愿意跟我一块玩”。

  赛米尔还在体育机构找了一份篮球教练的兼职,那是他刚来浙大的第二天。现在,他每个周末他都会去那里教小朋友们打篮球。他已在那里工作了3年,他笑着说:“小朋友们见到我都会开心地大叫,‘Oh,Monkey(猴子)’,然后往我身上扑”。

  在这家体育教育机构,赛米尔结识了更多爱好篮球的朋友,管理员王昆仑就是其中之一。王昆仑组织了一支杭州草根球队,有着一个很温暖的名字“LOVE(爱)”。篮球带给赛米尔的不单单是运动的快感,也不仅仅是友谊,也让他感受到中国式的温暖情怀。赛米尔说,“我刚进球队不久,有个球员在比赛中骨折,当时我们就为他义卖募捐,现在我们也还在一直帮助他。”

  这位受伤的球友是浙大理工学院的大二学生小陈。小陈的医疗费用估计至少需要8万元,这笔医疗费对他的家庭而言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赛米尔与队员们拍卖自己的“宝贝”、组办义赛来为小陈筹款。一收到义款,就送去小陈所在的医院。对于赛米尔来说,球队就像一个大家庭,“我在球队会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有其他学校的,也有公司里的人,平时一起打球很开心,偶尔还会参加小型聚会,有时候他们还会帮我找工作。”

  赛米尔说,浙大给了他很多展现才华的舞台。大大小小的语言类比赛,赛米尔参加了不少,但印象最深的,还是2011年第四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在“汉语桥”杭州赛区的比赛中,赛米尔一路“杀”到总决赛。赛米尔回忆道,“那段时间我们一整天都在比赛,结束之后即要准备第二天的比赛。不过老师比我辛苦,在我睡觉之后还在查阅资料”。

  赛米尔说,在中国,我收获了很多,“我交的朋友十卡车也‘装’不下呢。”

  “把对中国深深的爱带回埃及”

  雪儿是埃及开罗人,从大学本科开始就一直学习中文,已经有5年了。本科毕业后,为了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她只身一人来到中国求学,在浙江大学攻读汉语硕士。

  “我觉得中文很奇怪,对我而言,就好像是我们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充满了神秘感”。正是因为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好奇,雪儿从高中时期就开始有想学习中文的念头。高中毕业后,雪儿选择了开罗大学语言文学院中文系,这也是她学习中文的起点。“我的母语是阿拉伯语,之前也学习过英语、德语,对于西语比较熟悉,而对于中文却是十分好奇,汉字的笔画、汉字的发音都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年学下来,雪儿从一开始对中文的一窍不通,到如今已能自如地用中文与人进行交流。她说:“刚开始学习中文的时候,真的很吃力,拼音就花了很长的时间学习。后来慢慢掌握了方法,也就容易许多了。”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雪儿对唐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朗读、背诵诗歌,也经常参加诗歌朗诵比赛。

  4年的中文学习,让雪儿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更加痴迷。2012年9月,她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开罗,独自来到浙江大学,继续学习汉语。

  “我喜欢中国文化,更喜欢这里的人。”

  来到中国杭州学习,已有7个月了,如今雪儿已完全适应中国的生活:课堂上用中文和老师交流,课下与朋友逛西湖,在食堂里熟悉地使用筷子,闲暇时间看中文电视、听中文广播……

  在杭州的这一年,雪儿说她常常会有一种错觉,就好像还在开罗一样。她说:“我最喜欢杭州的人。”她最大的感触就是杭州的老百姓真的很热情,“每一次坐车,司机们总是很热情地和我聊天,因为我戴着头巾,他们就总是好奇地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有问服饰着装的,也有问埃及文化的。宿舍的楼长也是十分热情,天冷了就像妈妈一样叮嘱我多加衣服,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半年多的学习生活,雪儿也结识了很多的中国朋友。雪儿认识的第一个中国朋友是在来杭州的火车上认识的。当时她俩座位挨着,得知雪儿是从开罗来浙江大学学习中文的,俩人就很快聊了起来。“因为我提着两个笨重的大行李箱,下车的时候,她就帮我拎着,之后还送我到西溪校区,帮我把行李拿到宿舍,一路上把她热得满头大汗。帮我安顿好之后,她还带我去吃地道的杭帮菜。临走时还对我说,一个人在外求学不容易,要好好照顾自己……”

  说着这些,雪儿的眼睛就湿润了。“在这边学习,我的中国朋友就是我的家人,让我从来不会感到孤单,”雪儿如是说。

  雪儿说,硕士毕业之后,她还会继续留在中国深造。“但我最终还是要回到开罗,将中国的文化带回埃及,将中国老百姓的热情带回埃及,也将自己对于中国深深的爱一同带回埃及。”



/jiaoyu/zatan/2019-07-30/1190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