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胜
随着童星林妙可微博晒照片意外受辱事件的持续发酵,微博低龄化现象引发了社会关注。成都商报记者日前的一项随机问卷调查,更佐证了未成年人使用微博的普遍化趋势。而为了随时查看孩子的微博,家长们使用了悄悄关注的功能。
有人说,微博是成年人的世界,未成年的孩子们应该被拒之门外。但社会现实是,微博的大门已经敞开,而且大部分中小学生已经入内。企图将其驱除出去并重新关上大门的想法,既不明智,也不科学,更不现实。理智的态度应当是直面现实,营造环境,正确疏导,适时矫正。再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天然有着好奇与逆反的心态,越是“少儿不宜”的东西反倒对他们越有吸引力。因此,对于已经成为大众化社交平台的网络微博,孩子们的接触不可避免,“改堵为疏”或许更有利于孩子认识微博,使用微博,鉴别是非,开博受益。
应该说,尽管中小学生仍属于未成年人,但孩子们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喜怒哀乐,拥有自己吐露心事、释放情感、嬉笑怒骂的一片天地当无可厚非。对此,人们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和信任。“悄悄关注”既凸显了家长探寻孩子秘密的关切之爱,也折射出他们尊重隐私、怕被吐槽的忧虑之情。与这种偷偷摸摸的关注相比,家长和孩子一起经营的共同管理及平等交流的良性互动,也许更便于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导。未成年人开微博不是洪水猛兽,家长的放手松绑和有效指导,才是孩子趋利避害、健康成长的应有环境。
至于孩子会不会在微博中受到误导与伤害,保护未成年人重在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其实,任何缺乏规范管理的公共交流平台都难免陷入“语言垃圾场”和“戾气集中营”的泥沼。不要说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即便是成年人,遭遇污言秽语和网络暴力的也不乏其人。扫除垃圾和遏制戾气是网络建设的长期任务,把孩子堵在微博之外不过是因噎废食的愚蠢之举,用技术手段鉴别和过滤明显低俗和流氓式的语言也并非万全之策,唯有实施法律规范、机制约束、社会教化、违规问责的多管齐下,才会收到除根治本的整肃功效。
(作者单位:河南漯河市郾城区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