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严阵以待积极迎战H7N9禽流感。据新华社报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正从长三角扩散至北方。国家卫计委公布,截至15日17时,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63例。病例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北京等6省市的29个地市级区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均已采取医学观察措施,未发现其他情况。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
从3月31日,我国发现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开始,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这一公共卫生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做好病人救治和防控工作。国务院职能部门和相关地方政府及时公开疫情、严密隔离传染源、迅速扑杀风险禽类、果断暂停活禽交易、即时发布注意事项,面对又一次新型禽流感的突袭,我们看到了从政府到公众,对于突发疫情应对和防控能力的提升。与10年前的SARS危情相比,今天,我们的反应更敏捷、措施更科学、防治更自信。
然而,疫病防治的明显进步不等于可以高枕无忧,在H7N9疫情继续扩散、人感染病因尚未最终查清、专门针对治疗的疫苗还未问世的眼下,科学而理智地加强防控,积极而谨慎地进行救治,是政府之责、民众所望。除了全社会应有效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大协作防控格局外,事关千家万户、情系亿万青少年安全的教育系统尤其不能掉以轻心。
4月6日,为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教育部下发重要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增强防控意识,高度重视流感等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教育系统守护着一条最长的防线,涉及的地域广,人数多,流动性大,情况复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落实通知的各项防控要求。
面对突发的疫情,我们不能简单立足于防,还应主动出击于导。除了针对性的禽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和教育外,不妨因势利导,巧妙地开展更深刻的生命安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比如,组织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健康理念、生活习惯,以促进自觉改变原来的恶俗陋习。比如,认真反思人类肆意破坏环境的恶果,以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的深意,多一点对自然的敬畏。再比如,发动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控知识科普行动”、“卫生陋习劝阻行动”、“校园环境保护行动”,等等,把更多的书面知识和要求变成人人参与的行为实践,从而推动文明习惯和雅俗良序的养成。
在强调当前积极、谨慎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提醒,对于来势凶猛的禽流感疫情,也不必谈“禽”色变,反应过度。对于尚未完全解谜的H7N9禽流感,首先不信谣、不传谣,要充分相信政府信息的科学性。不是吗?曾经风传的南京某小区突然死亡的麻雀,已经排除了H7N9病毒;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通过科学检测,也已证实黄浦江上游漂浮的死猪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没有直接关联。其次,不要神经过敏,草木皆兵,影响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比如,校园里的鸟窝,影响师生日常生活的该处置的就妥善处置,否则不必赶尽杀绝;偶尔在路上行走,身上或车上落到了鸟粪,及时仔细清洗掉、消毒好就是,也不必大惊失色甚至紧张到报警求援。
春暖花开之时本是亲近自然的最好时节,到郊外踏青、去公园赏花,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因为有疫情,学校可以从实际出发适当选择安全的活动地点和路线,而不要简单地一律取消春游,造成人为的紧张空气。
另外,一些地方建议老人和孩子服用板蓝根冲剂预防禽流感,致使杭州、上海等地出现抢购热潮。其实,许多专家已经指出,目前无法确认其对预防和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有效,因此不必盲目服用此药。
H7N9禽流感疫情来袭,是对国家应急反应管理和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社会公众科学素养和心理素质的测试。只要我们科学而严肃地对待,理智而谨慎地迎战,我们就一定能战胜这个危险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