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北大校园里的“包子大叔”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包子大叔(中)和徒弟们 王严 摄

  ■孙牡丹

  提起包子大叔,北大校园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天清早,晨曦初露,29楼对面便传来声如洪钟的吆喝,唤醒沉睡的燕园,宣告崭新一天的到来——“来!吃包子嘞喝豆浆!”包子大叔的吆喝极具特色,字正腔圆、铿锵有力、中气沛然、声闻十里,“狮子吼”般的气势,曾经吓哭过刚入学的胆小女生。

  北大上午的两节课,分别在8点和10点开始,这之前的20分钟是校内的“早高峰”。从宿舍区通往教学区的林荫道上,学子们汇成滚滚的人流和自行车流,这条充满朝气的缤纷飘带,中间的地方仿佛是一个温暖的“结”,包子大叔的早点摊儿就设在这个交通要塞。摞得高高的笼屉里飘出阵阵香气,饥肠辘辘的学生在此排起了长队。

  包子大叔一夫当关,爽朗热情地招呼着:“同学,吃什么?”“两个包子。”“肉的素的?”“一肉一素。”“来,一块五毛!下一个,吃什么?”反应迅速,动作麻利、效率极高。若是你一掏兜发现没带钱,没关系,大叔痛快地把包子袋往你手里一塞,“先上课去,回头再给!”若是你磨磨蹭蹭半天说不出吃啥,那可不成,大叔肯定用天生的大嗓门儿朝你吼:“快点!说话!后面排着队呢!”差几分钟快上课的时候,路上的学生已经来不及买早点,径直奔去课堂。包子大叔不忙了,气定神闲地站在摊位前,看着匆忙过往的人群,仿佛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同学们!上课啦!冲啊!”

  为了准备这顿早餐,包子大叔每天清晨4点半起床,推着一辆山地自行车,载着第一批包子,从清河的家里跑步一小时来到北大。布置好摊位,开始热包子、煮豆浆、煮鸡蛋……大约六点钟时一切就绪。这条路他已经跑了十几年,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1997年,下岗的李力开始在北大卖早点,他仪表堂堂、笑容憨厚、热情豪爽、雷厉风行,尤其是那气势非凡的吆喝,深受学生们欢迎,被亲切地唤作“包子大叔”。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十多年来,包子大叔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每年毕业晚会,学生录制告别DV,都会去找包子大叔。当那熟悉的面庞出现在屏幕上、亲切的大嗓门儿再次响起的时候,总能让即将离校的学生们激动得流下泪来。“好好学习,身体健康!”这是包子大叔最常送出的祝愿。

  包子大叔说,他每天要卖掉将近1000个包子。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脸上满是自豪。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大叔干得出色,并且干得快乐,传播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数学子的早餐在他手里有了着落,也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趁热,许多学生买到包子后就一边走一边吃,胃里的温暖熨帖,振奋了一天的精神。

  海明威在回忆录中写道:“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对于在北大度过青春的学子们来说,包子大叔的早餐,就是这样一席毕生难忘的“流动的盛宴”。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2011级硕士生)



/jiaoyu/zatan/2019-08-01/1260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