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作为现代职教体系中坚力量的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发挥作用,职业院校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实现跨越发展,如何把国家意志转化实际行动,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近日,烟台职业学院院长温金祥教授就此谈了看法与观点。
笔者: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是中国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作为长期在本科院校工作,又担任过地方政府领导,现作为高职院校的校长,您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何理解?
温金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过去的十余年,无论在办学规模还是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能型人才支撑。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类型特征和不可替代性日益凸现,逐步被社会认可。2006年、2010年国家先后启动示范校和骨干校建设,在基础能力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资源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在全国的职业院校中发挥了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动作用。在某些方面,比如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建设以及生产性实训等方面,甚至领先于许多本科院校。但随着我国经济体系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处于转型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高度,对包括中等、高等、应用型本科以及专业硕士在内的整个职业教育作出统筹规划和系统设计,对职业院校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定位,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方案,建立高效的执行力和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目前,烟台职业学院正结合国家骨干校建设,制定相应的规划和工作方案。
笔者:高职教育近几年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存在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问题,您认为职业院校在新时期如何深化改革,培养新的发展优势?
温金祥:高职教育的确还面临许多挑战,改革和发展任重道远。根据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结合烟台职业学院的实际,我们提出了改革要升级、发展要提速的工作思路。所谓改革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办学定位上,要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变被动适应为主动服务,专业调整、课程设置要先于产业调整、项目落地,使技能型人才成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我们在烟台职业学院《服务烟台行动计划》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二是在校企合作方面,由扩大合作领域、拓展合作形式转向组织体系的完善和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寻找互利共赢的结合点,使校企合作切实落到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上。三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工作重点要转到实施层面,应该说高职教育目前不缺理念,也不缺方案,缺乏的是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如何结合本校实际有效实施,不是看写得好,说得好,主要是做得到,做得实。发展提速所强调的是以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发展,着力点是要放在体制机制创新,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和培养质量的提高,改革的升级和发展的提速,都要围绕这个主基调。
笔者:校企合作近几年在高职界是个热词,烟台职业学院在这方面力度大,有特色,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被普遍关注,期待有所突破。
温金祥: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烟台职业学院在这方面认识比较早,工作力度比较大,早在2004年建校不久,学院就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开展了订单培养、引厂入校、项目嫁接、校企双向兼职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共引入企业、社会合作项目折合资金3000余万元。丰田T—TEP、通用ASEP等校企合作项目成功运作。但建立长效机制,需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既需要国家的顶层制度设计,也需要因地制宜的行动策略。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有政府、行业、企业等多种形式,校企合作不可能有固定统一的模式。行业企业举办的院校可以通过利益共同体实现合作,地方政府举办的综合性院校应是一种复合型、立体化的合作。烟台职业学院探索的“区域融合”、“行业对接”、“校企联姻”、“项目嵌入”的合作模式,实现了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点、线、面扇形辐射。目前与8个县市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组建职教集团,与十几个行业组织全面对接,与86家企业建立紧密联系。通过组织机构、制度保障、政策激励、双向兼职等措施,形成了具有再生动力的长效机制。
笔者:升级提速应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但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教师。从院校的角度应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温金祥: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现代职业教育对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都有明确的定位。建设一支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烟台职业学院把升级提速着力点放在师资队伍建设上。2012年,学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学历层次高、教学水平高、职业技能高、科研水平高、师德水平高”五高目标,制定了师德规范和相应考核办法,启动了“专业带头人培养、青年教师双导师、企业实践、教学能力测评、技术服务能力提升”五大工程,专业领军人物不断涌现,教师总体水平普遍提升。比如薛元昕老师同时担任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课程负责人和国家网络培训课程主讲教授,实现了国家课程项目的“大满贯”。王枚博士是烟台市仅有的一名来自职业院校、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时考核制度、分配制度、职称评聘制度,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环境和制度保证。
笔者:改革升级的能量和发展提速的成效,最终是要落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烟台职业学院有何创新之举?
温金祥: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核心竞争力以及不可替代性,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学生。我们在全院提出了“培养质量就是学校生命”的理念,启动了校企双驱职业素质教育和四梯次全覆盖技能竞赛两项质量工程。成立职业素质教育办公室,开发岗位素质课程,建立素质档案,推进了全员、全面、全程的素质教育体系,开展了系、校、省、国家四梯次覆盖全部专业、全体师生的技能大赛活动。取得140多个省级以上奖项。2012年全国竞赛取得五金三银,取得国内、省内领先的成绩。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使烟职学生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赢得了高职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