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仪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杨仙逸小学,因“空军之父”杨仙逸将军而得名。学校“志在冲天”的核心文化在传承杨仙逸志存高远精神的同时,也为学校发展赋予了担当的底气与创造的灵气。
如何将当地名人文化与学校发展融合,让校园成为具有独特气质的地方?中山市杨仙逸小学进行了别样的探索。
志在冲天:培育创新探究精神
“志在冲天”要有足够起飞的能量。学校以快乐课堂为载体,创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以学习为乐、爱实践创新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思考中不断体验成长的快乐。
英语老师陈剑辉在教授“fly”单词时,因为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大都了解词义。当他提问:“Can you fly?”时,一位学生回答:“Yes, I can!”说着跳起来做了一个向前飞跃的动作,结果重重摔在了地上,学生们顿时哄堂大笑。陈剑辉不但没对其严厉批评,反而说:“I can help you fly!”在学生诧异的目光中,他举起这个学生围绕教室“飞”了一圈,教室里立刻欢呼一片。有智慧的教育,不但巧妙地体现了校园文化“飞”的内涵,而且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独特个性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方式思考解决问题。
小学生也能参与编写教材?没错,杨仙逸小学学生就有这绝活。学校梁老师所带毕业班学生在离校前夕决定编写一本《志在冲天》的校本教材献给母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杨仙逸将军精神为编写主线,学生们先后到杨仙逸故居拍照、采写,甚至到广州等地了解、调查当年将军生前和去世后的故事。经过通力合作,一本图文并茂、有参考借鉴意义的校本教材编写完成,这珍贵的礼物也成为后来每届仙小学生的爱校教育读本。在日记中,他们写道:编写校本课程《志在冲天》,不仅了解了杨仙逸将军的感人故事和对革命所作的贡献,更感受到将军“志在冲天”的斗志以及凡事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的优秀品质。
聚集能量:让梦想的种子发芽
每个孩子都有飞翔的梦,而杨仙逸小学就是学生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要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参观校园,发放学校历史、发展画册,以此认识学校文化。在杨仙逸诞辰纪念日,学校组织开展到将军铜像前献花、学习将军生平故事、参观将军故居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其矢志不移、克难奋进的精神,由此树立远飞的梦想。
学科拓展与创新、走近社会等系列动手探索及实践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少年近视调查、校安工程调查、食品健康报告会等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企业,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见识。五年级小陈长大后想做一名记者,但性格内向、腼腆的她缺乏自信。自从学校开展走近社会调查活动后,老师鼓励小陈踊跃参加并及时进行总结。渐渐地,梦想的种子开始在她心中发芽。如今,小陈已成为中山电视台一名主播。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也是仙小常抓不懈的一门“功课”,学校以“让我们一起飞”的目标凝聚更多正能量增强家校合力。2011年,校园加固,家长们自发组成护送队为学生开辟出安全通道。一位义工家长说:“孩子说最喜欢看到我每天早上护送他们过马路的身影,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一位学生家长先后捐资近300万元用于学校文化建设,并定制了杨仙逸铜像赠与学校。他说,希望仙小成为最适合孩子读书的地方。
特色班级:丰满起飞的羽翼
特色班级是仙小学生起飞的又一平台。作家班、三棋班、书香班等各具特色的班级建设让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
班主任梁凤英以班级文化激扬学生冲天之志,确立灵动雀跃为班级目标,围绕棋艺文化形成“三棋班”。当不少同龄孩子把精力放在QQ农场虚拟的种菜世界时,“三棋班”的孩子则在电脑中寻找技艺比自己高的网友切磋棋艺。课间十分钟,“三棋班”的学生会结伴在校园划楚河汉界或黑白两道,在棋的世界里厮杀。独特的班级文化,不但培养了学生耐心细心的习惯,还提高了他们快速应变的能力。不少学生毕业后,还会经常聚在一起怀念仙小的美好时光。
班主任严海燕谈及海燕班的诞生时说:“2009年,学校着手打造‘飞’的文化,当时我正好新接一个一年级班。海燕勇敢坚强、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恰好与学校的思想理念吻合,而这些优秀的品质也正是现在独生子女所缺少的。为此,海燕班就顺应而生了。”一位名叫嘉嘉的小女孩在谈及海燕班级文化对她的影响时说,有一次自己参加毛笔字比赛发挥失常,心里非常难过,一度想要放弃,严老师知道后鼓励她有坚持才有胜利。如今,她已体验到了坚持给自己带来的成功喜悦。
(作者系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小学校长)
(本文图片由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小学提供)
专家点评
学校的理想与理想的学校
■陈玉琨
培养“志在冲天”的学生,这是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小学的追求。“志在冲天”大概就是志向、理想在于翱翔蓝天的意思吧。一所小学“志在冲天”,其志向、理想应当说是很高远的。高远的志向与理想在教育中有重要意义。第一,它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第二,它是学生对人生方向的定位;第三,它是学生对套在身上枷锁的自我解脱。
很难相信,小学生也能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但这在杨仙逸小学确实做到了。因为他们有着回报学校的强烈的动力;因为他们明白了编写一本《志在冲天》校史教材对自己的意义与对学弟学妹们的价值;因为他们摆脱了学生只会读书,不会写书的观念束缚。最终他们成功了,学校也成功了。这一故事以及发生在杨仙逸小学的其他故事,相信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是有启示的。
现在不少的学校都很现实。在现实社会中的学校需要立足现实,面对现实,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然而,如一位中学校长所评论的:现在很多教育者用眼前之计代替百年大计,用膏粱之谋遮蔽生命之树,急功近利,使得本来应该雍容大度的教育变得非常短视、非常浮躁,这就很要不得。如果学生缺少了志向,学校缺少了理想,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器,学校成了分数的加工厂,那么,国家、社会与家长对它的期望是注定要落空的。
学校要有志向有理想,有理想的学校才有可能办成理想的学校。
(作者系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