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继乐 赵建春 缪志聪 特约通讯员 殷建华
黄桥是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虎丘山北麓的一个小镇,镇上民营经济发达,平均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企业老总,黄桥也因此被称作“老板镇”。但富起来的黄桥人却极少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而是放心地交给家门口的镇实验小学。“唯一一名择校出去的孩子,今年又转回来了。”黄桥实验小学副校长冯美虹自豪地说。
“老板镇”的孩子不择校,促成了苏州教育的闻名遐迩,也是苏州市20年坚持不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动写真。今天,哪怕在苏州最偏僻的乡村学校,其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和学校管理的水平也不亚于城市学校,“老板镇”的故事不胜枚举。
回顾从1992年在全国率先完成“普九”任务以来20年发展教育的历程,苏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率先推出一系列战略举措,推进一大批战略工程,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基础教育现代化、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三化”路径,推出了均衡发展软硬并进、素质教育知行统一、城乡一体上下互动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在江苏率先完成了以乡镇和县域为单位的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上成为先行者和标杆。
教育优先 理念先行
教育均衡成党委政府“第一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始终把以人为本、为民谋福作为党委、政府的第一追求,以对人民高度负责、对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去谋划教育,高举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两面大旗,推动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用“第一追求”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苏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年实践。
回顾苏州教育20年发展的历程时就会发现,几乎在教育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苏州都是以“领跑者”的姿态出现。
一步超前,步步超前。苏州教育20年发展,摘取了若干个“率先”:1982年,率先普及小学教育;1992年,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两基”;1998年,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十五年教育;2004年,率先通过江苏省“双高普九”督查评估,在全国率先普及高等教育;2006年,率先实施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五市七区全部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10年,被确定为首批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
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苏州教育发展之路是从普及达标走向公平优质的发展之路,是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不断跨越的发展之路。20年来,尊师重教、造福桑梓,许多感人的故事、感恩的人物,值得记住的历史,都让我们欣慰地感到,教育不单是教育行为,已成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市、县、乡党政领导对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
总结苏州20年发展教育的经验,还有一条更为明显,那就是适度超前发展教育,而要超前发展就要超前投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州的人均GDP刚达到1000美元,当有些地方还在争论不休时,苏州就竭尽全力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标准化投入了8亿多元。在上世纪90年代教育初步现代化期间,投入30亿元。本世纪初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期间至少投入上百亿元。近期,全市教育经费投入从2008年的131亿元到2012年的229亿元,年均增长率连续多年超过18%,其中义务教育经费占比始终保持55%。
20年来,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牢牢植根于苏州各级干部的头脑中、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张家港市委书记徐美建说:“张家港不仅要做全国百强县市,也要做文明之市、教育之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历来是张家港各级党委、政府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在严格落实苏州连续20年实施的政府教育目标责任书制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健全了市领导干部‘六个一’蹲点联系制度,确保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有效落实。”(下转第十二版)
□新闻拓展
以教育现代化成就幸福新家园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 蒋宏坤
苏州教育改革发展是一个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中优先投入、超前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硬件基础全面夯实到软件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是一个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奠基一生幸福的过程,是一个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探索具有苏州特点的后发追赶型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过程。
义务教育历来是苏州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历来是苏州各级党委、政府最大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们以开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创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为契机,更加注重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素质、办学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义务教育的公平度、优质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进一步提升教育现代化的高度融合。
人民幸福是教育的不懈追求,教育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教育现代化则是幸福教育的生动实践。今后,我们将牢牢抓住教育现代化这个主线,不断激发教育服务人民幸福生活的活力,全面增强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崇教好学之邦、普教惠学之地、善教乐学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