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好
案例:
教育局启动校园文化推进活动,甲乙两校响应号召,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甲校花钱购买厂家统一制作的文化标牌,制作精美。乙校财力不足,校长发动师生积极参与,自己动手装饰校园,校园走廊、教室、宿舍、食堂所有标牌、标语均由师生自主创作,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与个性风采的作品使校园熠熠生辉。
评析:
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学校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文化标牌可以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可以折射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涵。文化标牌体现着学校的文化品位,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对比甲乙两校的文化标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制作精美的角度来讲,甲校的文化标牌或许略胜一筹。然而,我们也不能不承认,甲校的文化标牌充满着商业气息,虽然精美却缺乏学校的本土气质,也没有师生精神的融入与参与,同时凸显出形式统一的呆板。与之相反,乙校的校园文化标牌,虽然看上去有些简陋,但是却属于该校所独有,从图案的设计,到内容的选择,再到样式的创造,均出自学校师生之手。这样的文化标牌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与风格,固态的物化形式之中注入了学校的精神内涵。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不能不说乙校的文化标牌更具有浓浓的校园文化特色。
甲乙两校的校园文化标牌很具代表性。从这两所学校校园文化标牌的制作中,我们可以对当下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窥视一二。与甲校有类似做法的学校并不少见,无论在校园文化标牌的制作上,还是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都过于统一化、简单化、商业化。学校的物质文化缺乏学校独有的精神气质,缺乏师生共同参与的智慧与灵气。
对策:
学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物质文化,又该怎样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呢?这确实需要每一位学校管理者深思。笔者认为,学校管理者在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之时不应忽视以下几点:
一、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承载形式,应当反映学校独特的精神内涵。校园的物质环境不仅具有实用的价值,而且具有学校独有的教育价值。以文化视角看待校园的物质载体,就会发现其中重要的教育元素与课程资源。学校管理者要尽可能地赋予校园物质环境充分的教育元素,为校园物质环境注入学校独特的精神内涵,充分发掘、利用、拓展、延伸其教育价值。学校管理者要让校园的物质环境会说话,而且会说学校特有的“文化”。比如校园文化标牌,其文字、图案、样式都应与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相统一,应当反映学校深刻的精神内涵。简单地通过购买的方式,来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难免会给学校整体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对该校独特的文化氛围产生破坏。
二、物质文化是师生共同审视的对象,应当充分吸纳师生集体的智慧。师生是学校的主人,同样也应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无论是精神文化建设,还是物质文化建设,师生都应当是参与的主体。师生参与的过程,同样也是文化创生的过程。学校管理者要相信师生的能力,发掘集体的智慧,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交给全校师生,尊重他们的意见,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予他们参与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全校师生智慧的彰显与体现,提升校园物质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让校园物质文化更具人情味。
三、物质文化是学校历史的积淀,应当具有文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外在体现,是师生长期积淀、发展、补充、完善的产物。因而,物质文化应当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与稳定性,学校管理者不能任意而为,仅仅凭自己的意志、自己的想法而随意改变,应当尊重历史、尊重过去。如此,才能体现校园物质文化的厚重与深刻。比如,对校园树木的保护、对学校档案资料的保管,等等。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