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教授午餐会”师生零距离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王小占 党波涛

  临近毕业季,不少大四学生感慨:“大学四年,感觉没学到什么就要毕业了。”为避免学生毕业时迷茫无助,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举行了2013年首期“教授午餐会”,吸引百余名学生参加。

  当天中午,华中师范大学东区学子餐厅二楼,就餐的学生比平时多了近一倍。来自该校21个学院的84名师生,坐了21桌。值得一提的是,参加午餐会的21名知名教授有一半是“双肩挑”,既是学院院长,又是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教授。而学生则是通过该校网络预约平台,按报名先后顺序遴选出的。

  “在学校读了3年,真没想到第一次和龚老师吃饭竟是通过网络预约实现的。”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三学生袁双双说。还有一年就要毕业的袁双双,向所在学院的教授龚少英畅谈了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并就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梦”听取建议。“龚老师结合我自身情况,建议我一定要坚持梦想,继续深造读研。”袁双双告诉记者,老师的建议让自己更加明白了“中国梦”并不是一个口号式的提法,而是要利用专业知识更好地为人民的心理健康服务。对于这种师生交流方式,袁双双说:“很自然、很轻松也很尽兴!这类活动可谓做到了我们心坎上!谈心的同时也解决了心中的疑惑。”

  “我很喜欢用这种方式和学生交流,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重要的是,他们的想法和建议让我的教学也更有针对性。”主要给学生讲授《教育心理学》的龚少英表示,虽然现在网络很发达,但师生之间静下心来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她希望学校将此类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活动长期坚持下去,覆盖更多学生。

  据了解,“教授午餐会”是该校继去年举办首期“校领导午餐会”和“华大微访谈”等活动后落实全员育人的新举措。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学校通过搭建午餐会等形式的交流平台,让更多一线教授走近学生、倾听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解答专业困惑、引航未来发展。这种‘接地气’的交流方式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学校将进一步丰富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并使其制度化、常态化。”



/jiaoyu/zatan/2019-08-06/1413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