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儿童节快到了,很多家长开始计划给孩子买礼物、制定游玩计划,认为这样孩子就可以过一个欢快的儿童节。实际上,这些做法大多是从成人的角度来选择,并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并不一定会使孩子收获真正的快乐。家长如何以儿童节为契机,真正地去尊重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儿童节的本义之所在。为此,本期特编发一组关于家长如何从孩子视角出发倾听孩子的稿件,以期通过以孩子为本的倾听活动,来构建温馨的亲子关系,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案例
依依的烦恼
■付晓
5岁的依依在大人眼里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但她却有很多烦恼。上周我去她家里玩,看到她情绪有些低落。当她提议玩抛球游戏时,我抱起球说:“其实,我今天有烦恼的事情。”这句话,好像魔法一样,她睁大眼睛看着我:“你有什么烦恼?”我说:“我的烦恼是不知道找什么工作。”我紧接着问她:“你有烦恼吗?”
她回答我:“我当然有!”我说:“那就让我们来玩‘抛弃烦恼’的游戏吧!我们把烦恼对着球大声说出来,然后把球抛出去!”
原来她有那么多烦恼:“我的烦恼是什么时候长大”;“我的烦恼是爸爸妈妈吵架,把我丢在卧室里”;“我的烦恼是抛弃了爸爸(后来才知道,爸爸妈妈的感情出现了问题,爸爸很少回家)”;“我的烦恼是为什么我的成长手册交得这么晚(依依妈妈一直在忙,她成为全班最晚一个交成长手册的小朋友)”;“我的烦恼是为什们不能快点上小学(最近在幼儿园不太开心,小朋友不和她玩)”;“我的烦恼是为什么不能去捉蝴蝶”;“我的烦恼是我想妈妈(妈妈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牙疼会去医院,所以晚上经常不在家)”……
反思
不做“溜号儿父母”
■应伟红
“妈妈,你听我说,你让我先说。”“妈妈,你听见我说什么了吗?你听懂我说的意思了吗?”这是女儿心可对我没有认真倾听她表达的抗议。我经常自顾自地忙乎,以忙碌为借口敷衍孩子的问题,认为“小孩子懂什么”,漠视她的想法。回想起来,很多时候自己虽然在听,但心却没有完全投入,时不时地“溜号儿”。
听而不闻。孩子的世界是充满好奇的,爱问“为什么”是他们的天性,幼儿期的女儿也不例外,亲戚朋友都称她为“小问号”,但很多时候我常将她的“为什么”当作耳边风,甚至完全没听进去。
说实在的,为人父母者没有不忙的,可是“倾听孩子、目中有人”是我们最应“忙乎”的事。没有“倾听”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无法沟通,唯有用心去倾听,才有可能离孩子的世界近一些。如果不去倾听,忽略孩子的要求,对于他的成长来说是一种伤害。
敷衍了事。“嗯……喔……好……哎……”当女儿提出一些要求时,我虽然略有反应,其实是心不在焉。不难想象,如果是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倾听者这样对待我们,我们是否还会有说下去的兴趣?孩子何尝不是这样。
选择地听。只听合乎自己意思或口味的,与自己意思相左的,一概自动消音过滤掉。这虽然也是在“听”,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倾听,家长没有认真地去理解孩子的表达。如果家长能对孩子的回答作进一步的“解读”,并顺着孩子的思路和他交流,那么这种基于倾听的互动将有助于拉近家长和子女之间的距离,激发孩子交流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帮助。
肤浅地听。平时,我们常采用“主动式”、“回应式”倾听,倾听后还会复述孩子的话语,表明我们确实在听。虽然每句话似乎都已经进入我们大脑,但要听出孩子的本意、真意,还需要大人用心、动脑。因为没有深入地倾听,我们对子女行为背后的缘由,比较难做出及时正确的回应。
爸爸妈妈们,想想是否也和我一样,无意间做了“溜号儿”的倾听者,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呢?改变要先从父母做起啊!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机关二幼)
建议
演奏好倾听孩子“五步曲”
■刘文英
倾听孩子,绝对不是“听听而已”,除了动作上的倾听,家长更要注重用心、动脑,注重沟通,以下这5点是笔者对成人倾听孩子方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但愿亲子沟通的乐章会因为家长的用心变得更和谐动听!
静下心来听孩子说话。尊重儿童,是做孩子倾听者的前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若无其事”或“漫不经心”地在“听”说话,孩子表现出“很无奈”、“很不受重视”的表情,甚至有的孩子会愤怒地问“你到底听没听我说话”。家长不是没听孩子说话,而是没有用心倾听说话。要想真正成为孩子的倾听者,就必须尊重儿童,把其他事情暂时放下,静下心来全心全意地倾听孩子说话。
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流。即使与个子不高的成年人相比,孩子的躯体也显得较为弱小,而成年人却像个高大的巨人,同样站着“对话”时,必然迫使儿童对成人做出仰视的姿态,这就在心理上给儿童造成一种强烈压迫感,从而失去安全感与信心。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听儿童说话或与儿童说话时,最好能蹲下来,与儿童形成“目光平视”并表现出对儿童说话的兴趣、用心和关注,从而鼓励他们多与他人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从中得到自信和成长。
耐心地听孩子“说完”。倾听孩子还往往表现在不打断儿童的说话。孩子完成对一个事物完整的描述、对一种愿望充分的表达、对某种事件经历的感受等过程,是儿童思维整理的过程。如果孩子还没有“说完”就打断孩子,不仅使孩子的语言发展受到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儿童思维连续性、逻辑性的形成。因此,无论孩子的“开场白”怎样,成人一定要耐心听孩子“说完”。
欣赏孩子的描述。儿童的成长离不开成人的鼓励和赞赏。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讽刺、挖苦、嘲笑孩子,当众损伤孩子的人格,会使孩子失去自尊。长期得不到肯定,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不会有自信心。同样,孩子语言的发展也是如此。尽管孩子用“断断续续”或“略带口吃”的语言描述一个新的发现,我们也必须看到这是孩子“在成长”,欣赏他,鼓励他,给予孩子成长的阳光和甘泉。
听懂儿童的“密码语言”。倾听孩子,不仅表现在听儿童说话的外显语言的层面,而且还有多渠道、多途径关注儿童“心声”的更深层次之意味。如儿童的绘画作品、平时“怪异行为”、“破坏行为”以及涵盖儿童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或许都表达了他们的信号。成人要能读懂儿童的这些“密码语言”,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进而为幼儿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建立平等积极的家庭关系,给予幼儿充分抒发情感、增进交往的空间,使幼儿感到在安全、温馨的氛围中生活,则有助于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让幼儿学会倾听。我们在倾听孩子的同时,还让幼儿学会倾听,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全人”的时代要求。要在尊重儿童的同时,让儿童学会尊重别人。在我们认真倾听儿童的时候,也是在教儿童学会倾听的一种方式。从小开始就要引导儿童做到“别人讲话时能认真听,并关注别人的表达,身边人不开心时表示同情,在提醒下不打扰别人”,再到“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再到“接纳、尊重与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
(作者单位:河北省直机关第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