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队伍。数据显示,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本科院校。就在各地高校纷纷建立起以“奖贷助补减”为核心的助困体系的同时,浙江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总结以往助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与创新,建立了思源基金慈善助学新模式,并努力形成学院慈善文化品牌。
■通讯员 戚音 本报记者 翟帆
不让学生因家境贫困而辍学
经过多年深化改革,宁职院的招生范围由浙江省内扩大到全国22个省市,招生规模也大幅递增,其中有近15%的生源来自云南、贵州、新疆等西部地区。据了解,这些来自西部地区家境贫寒的学生与来自浙江省部分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学生一起,形成一个不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其中特困生约占6%。
虽然国家设立了助学贷款制度,但对申请者的要求较高,学生还款压力较大。一些毕业生工作后收入不高或暂时找不到工作,家境又贫困,无法按期还款,出现了拖欠贷款的情况。此外,由于贫困学生群体数量多,资助面广,国家资助力度有限,还不能完全满足贫困学生的需要。
尽管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但这些努力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基于种种现实,如何独辟蹊径,做到“不让任何一名宁职院学生因家境贫困而辍学”,成为学院领导面对的一项课题。
宁职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苏志刚教授从美国哈佛大学办学模式中受到启发:美国大学教育收费并不低廉,但几乎不存在学生因贫困辍学的可能,其中有自身经济实力雄厚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哈佛大学有数额巨大的慈善基金,每一个经济有困难的哈佛学子都可以申请基金救助,毕业后再自觉地把接受的金额如数归还,甚至数倍归还。这样,哈佛慈善基金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能不能仿效哈佛成立自己的基金,让学生既能接受慈善助学,又能培养自己的诚信意识?宁波市北仑区慈善总会全力支持学院建立思源基金的创意,并于2007年10月成立宁波市北仑区慈善总会宁职院工作站,制定思源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纳入区慈善总会规范管理,思源基金正式成立。
让受助学生做诚实守信的人
思源基金的创意取自于北周文人庾信《徵调曲》中的“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意为“饮水思源,回报社会”,其宗旨是助学——“资助学费、补助在校学习期间生活费、个别救助在校学习期间患重大疾病或意外事件受伤的学生”,“不让任何一名宁职院学生因家境贫困而辍学”。
思源基金是在北仑区慈善总会管理下的助学基金,依法可以向社会募集。在学院领导的带动下,宁职院全校教职员工已逐步把捐款养成为日常习惯,将“慈善一日捐”活动与每年的校庆嘉年华结合,不仅扩大了对思源基金的宣传力度,更壮大了基金受益群体。学生也逐步形成“获奖捐”的善举,即学生无论获得何种奖助、何种活动而得到奖励,都会想到思源基金,不约而同地拿出奖励捐到思源基金。
“公开、公正、公平”是思源基金存在的生命。宁职院建立了一整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估体系,成立了各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民主评议小组,学院慈善工作站还建立了动态档案。学院领导与每个受助学生签署资助协议,公开发放助学金。
“诚实守信”是思源基金的道德底线。拟接受资助的学生须提供一名保荐教师,由学校与保荐教师和受助学生签订资助协议,三方当事人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协议明确规定:“受助人在参加工作后,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在有能力且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应自愿向思源基金捐赠不少于受助数目的善款,以便思源基金能够爱心永传,帮助更多的经济困难学生;如果没有能力回捐,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奉献爱心。”这是思源基金对受助人的道德约束,旨在教育受助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至今,思源基金累计接受社会企事业单位、校友和师生捐款超过千万元,资助贫困学生797人次,资助金额357.55万元,313人以反哺的形式回馈基金137.73万余元。
编织爱心链条凸显大爱效应
自思源基金成立以来,最直接的效果是,不仅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欠费和生活费没有着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慰藉了学生心灵的创伤,给他们带去希望,明白“贫困不是错”。各渠道反馈的信息表明,这些学生最大的收获是自尊、自信和自强。
思源基金赋予受助人以爱心捐赠和爱心延续“归还”的理念,实现了思源基金爱心接力和良性循环的初衷。思源基金改变着传统的、无偿的、单向性的“施舍”方式,培养贫困学生自强自立意识和自我规划能力。思源基金的受助者不是无偿获得资助,而是要在受助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资助款反哺到基金,这种模式也赋予了贫困学生一个自我选择、自我规划的空间,尊重了他们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资助模式让学生“对过去充满感恩,对当前感到满足,对未来充满期待”,帮助他们建立内心自信,塑造完整人格,确定奋斗目标,提高行动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能力来选择是否申请、申请多少和反哺的期限、反哺的金额,从而改变过去那种被动接受以及无付出受助的局面。另外,受助者可以欣然接受基金的资助,因为这些资助是暂时的,以后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返还资助。由受助人转变为资助人的过程,有利于消除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极易产生的依赖心理,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念。
思源基金成了学院师生奉献爱心的平台。有学生曾将房产证抵押用贷款上学,思源基金帮他收回房产证;一些由弟妹辍学供其上学的家庭,思源基金让他的弟妹可以继续上学;一些因供孩子上学而放弃治疗的父母,思源基金让他们继续治疗……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使全体师生、社会各界都感受到,资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不仅仅是帮助了这个学生,更是帮助了这个学生全家。所有这些,都使受助者深受感染:“思源基金给我爱,我要把这份爱传递给同样需要帮助的学弟学妹。”
打造高职慈善文化育人品牌
随着思源基金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思源行列,思源基金正在成为宁职院全院师生德育精品课程和学院文化育人的阵地。
2012年4月,宁职院文化街上建立了思源文化广场、设立了思源超市。思源超市与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合作,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既是一个班级项目,又是一个专业实训基地。店内商品主要来自在校师生、校友、学校合作企业和社会的捐赠。思源超市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同时也拓宽了思源基金的募集渠道,发挥更强的爱能量,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自我。思源超市通过“捐物做慈善,购物献爱心”的理念,“无人收银”的管理模式,从不同角度教育学生“诚信、自律”,提升对爱的感悟,最终发展为学校成功教育实践基地。据统计,2012年思源超市共募集物品270个种类、折合人民币2.68万元,截至2012年年底营业额达15万余元。
思源基金将高校帮困工作与慈善文化育人功能有效结合,慈善理念宣传与诚信意识、规则意识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了对传统助学模式的超越,也塑造起宁职院学子“阳光、自信、励志、奋进”的群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