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重塑农村教育的尊严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于慧颖

  实施新基础教育改革至今,一些农村基础教育原来隐蔽的问题又逐渐凸显出来。比如农村中小学的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活动等,与城市学校完全相同,而与农村环境、农业生产经营及乡镇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脱节。改革特别强调了学习基础文化课,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让所有学校开设英语课,而原来那些与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密切联系的劳动课、劳技课、科技活动等内容被统一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逐渐淡化、边缘化甚至“不见踪影”了。这使得原本就存在的单一用文化课分数评价学生的痼疾更为突出,同时一部分农村中学毕业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能”,回到农村也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经济建设活动,造成农村人力资源盲目流动。

  当前,农村与城市普通学校在办学条件、招生录取、升学就业等还存在相当大差距的客观环境下,如果不能升学的农村学生一心想离开农村却又没有劳动技能,那么他们就可能在城镇化潮流中成为潜在的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如何重塑农村教育的尊严,改革农村基础教育,我认为有必要从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两个方面入手。

  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首先应强调与具体国情相结合。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后期,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已经总结出很多扎根于国土的好方法与好经验,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例如基础教育与农科教结合、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开展绿色证书教育等。许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和人才发展需求形势,在普通高中或初中开设了与劳动技术课程相辅相成的职业技术选修课。学生不但学到“一技”或“几技”之长,而且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就业态度,增加了就业与创业竞争能力。另外,有的农村中学以普通中学为基地,同时挂起“综合中学”、“少年技校”等牌子,学生不耽误学习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的同时还可以选学综合性职业技术或现代科学技术课程,使学校既直接推动“劳动致富”、“科技兴农”政策的落实,又以事实为范例教育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家乡,这些好传统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根本应是为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文化科技素质,增强其劳动能力和就业本领,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农民生产及生活方式的快速发展变化,应成为今后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关注的出发点。

  改革不能忽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有人说,如果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学不一样的课程,不一样的教学内容,那对农村学生将是不公平的。事实上现阶段农村学校里取得高分、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仍是少数,大多数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农村学生毕业后回到农村或进城打工,他们只会一些对考试有用的一般文化知识而没有实用技术,这会让他们遭受很多挫折,甚至逐渐陷入相对贫困和尴尬之中。对这些农村学生而言,这样是否公平?

  新课程应赋予农村地方课程以更大的灵活性。应提倡农村中小学多种模式办学,开设好劳动与技术课程,而且开设好现代农业技术课程,以办出有特色的学校。笔者认为,如果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能像普通高中那样,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剥离出来,将更有利于其实施与加强,而且可以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高中技术课程的衔接。实际上,经过改革开放后十几年的建设,很多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已经具备一定的师资、教材、设备和农业基地等教学基础,然而改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后,这些课程资源在许多学校闲置起来,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当前提倡和发展农村综合中学也是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通过基础教育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培养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各种实用性人才。这样无论是升学的、进城打工或创业的,还是回到农村就业的学生,都可以更快地适应城乡经济发展、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且更有利于提高新农村、新城镇的人口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农村基础教育离不开农村、农业和农民,但也不能局限于农村和农业。如今在农村城镇化的改革大潮中,会有更多的农民成为工人、市民。现在我们并非号召农村青少年都去当农民,但是基础教育还是应该提倡和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创业。特别应该帮助和鼓励他们开发、创造并经营现代化农业,环保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一体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等将成为农业技术教育的新内容。

  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内容适当拓宽。在注重农业生产发展、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和综合性基本职业技术的同时,还需注意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适当增加如餐饮、交通、旅游等现代服务行业的学习内容。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创业意识和勤劳工作的实践能力,这样可以为他们将来进行职业选择、适应未来社会职业的多重变换与劳动技能的不断更新,打下终身发展的较宽基础。而今后我国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必将带给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更多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新课题。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jiaoyu/zatan/2019-08-06/1448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