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快乐童年 放飞梦想 健康成长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上接第一版)

  到2015年底,新疆将基本满足全区74.3万名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为此,自治区将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自治区财政重点支持各地特别是经济薄弱地区发展学前教育,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建立农村学前教育保障机制。

  塔城市齐巴尔吉迭牧民定居点的哈萨克族牧民阿丽娅对记者说:“有了双语幼儿园,孩子再也不用跟着牛羊四处转场了,政府不仅管孩子读书,还免费吃饭,老师把我们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照顾,我们很放心。双语幼儿园是我们最最满意的了,让少数民族孩子有了幸福快乐的童年。”

  上海:免费晚托班为农民工“带孩子”

  “孩子下午3点半就放学了,我却经常要6点多才下班。这3个小时,让我们很不放心。”来上海务工多年的赖长英说。今年以来,上海嘉定区民办行知学校为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开设了免费晚托班,赖长英的担忧得以基本解决。

  行知学校地处市郊,周边集聚着公交枢纽、轻纺市场和汽配城,校园周边环境复杂。以往每到下午放学时间,上百名低年级小学生因为父母还没下班,要么苦等在校门口,要么结伴瞎转悠,安全和课业都成问题。今年2月,所在地街道与行知学校携手,政府出资,学校出教师,共同为1600余名农民工子弟开设了晚托班,辅导作业的同时,给孩子提供兴趣培养、健身锻炼的环境,家长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下午4点走进校园,操场上,学生们正在体育老师指导下有板有眼地练习少年功夫扇;几间教室里,孩子们在认真地做家庭作业,老师不时给予指导。5点过后,完成功课的孩子陆续跑去操场、图书室,或是手工教室,做起自己感兴趣的事。

  晚托班已由最初的6个班126名学生发展到现在11个班近400名学生,还有家长陆续报名。副校长杨玉娟表示,今后学校还将多与政府、社会组织合作,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呼吁家庭、社会对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予以关注。

  安徽:“亲情电话”为留守儿童架“心桥”

  刚过下午3点半,读小学五年级的万里就背着深蓝色的书包往村里的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跑。一进屋,万里顾不上擦汗,就拿起活动室里的“亲情电话”熟练地拨出了一长串数字。

  “喂,爸爸,我放学啦!你在干吗?”接通电话,万里兴奋地冲着电话喊道,“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说我问题回答得很好。”这是记者日前在安徽省芜湖市红杨镇和平村看到的一幕。这个村有100多名留守儿童,每天下午放学,设在村留守儿童活动室的免费亲情电话都是孩子们排队争抢的设施。

  从2013年开始,芜湖市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关爱城乡留守儿童的“亲情电话”项目,即在全市各村的指定地点如小卖部、村活动室、村办公室等地安装固定电话,每个留守儿童可以备案1—2个亲情号码及父母姓名,到村里装有“亲情电话”的地方,就可以免费、不限时地跟父母通话。

  据芜湖市妇联主席陈怡介绍,亲情电话发生的所有费用将由政府财政按每人每月1.8元的标准全额支出,超出部分由中标单位中国电信全部承担。“以前一个星期顶多给爸爸打一个电话,现在想他了我就过来打电话,一个星期能打三四次。”万里开心地说。

  “我们安装‘亲情电话’,就是希望能加强留守儿童跟父母的感情沟通,弥补他们的感情缺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陈怡说。截至目前,芜湖市已在36个村(社区)安装了50部“亲情电话”,惠及2000多名留守儿童,预计在今年年底,将全面覆盖芜湖市972个村(社区),惠及9万多名留守儿童。

  (本报记者 刘磊 蒋夫尔 通讯员 黄伟 孙振宇 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 吴振东 宋昱 杨玉华 周畅)



/jiaoyu/zatan/2019-08-06/1461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