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治校方略智慧教育的思与行

[db:作者]  2019-06-26 00:00:00  互联网

    未来的学校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为每个不同的学生选择适合个体的优质教育,而教育均衡和卓越人才培养之间的一部分矛盾可以通过“智慧教育”解决。

    在目前的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特别强调“教育均衡”,但是“教育均衡”与“卓越人才培养”之间有一些矛盾。“均衡”是希望每个学生享受的资源、课程、师资等各个方面都是公平的,但是实际上不同的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在群体选择的过程中,如果让所有人都享受到均衡的教育,那么卓越的人才是很难涌现出来的。从教育均衡的角度出发,当下重要的举措是集团化办学。在卓越人才培养方面,未来的学校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为不同的学生选择其适合的优质教育,其中重要的手段是智慧教育。

    北京一零一中学自1946年建校以来,在科技、艺术、体育、创新等方面都有着突出表现。目前已经成为北京市海淀区最大的教育集团,涵盖K12、国际教育等众多领域。作为集团总校,北京一零一中学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集团管理中制定了管理共通、资源共享、文化共融、品牌互生、课程互授、发展共进的原则。在校区发展中,制定了课程资源、人员安排、质量评价、学生发展、教研活动、学校管理的“六个一体化”,确保整个集团的均衡发展。同时以“培养卓越担当、面向未来的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学生”为目标,强调淡化各个校区和职位,强化集团的意识认同、学科发展和岗位职责。

    针对大家反对的“应试教育”,学校认为未来要做到把应试与学生创新发展相结合。教育的生态要有多元化的差异性和开放性。智慧教育就是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好每个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提供学生创新发展的精神支持。对于教育和学校来说,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未来如果要在“均衡”和“卓越”两者之间找平衡,智慧教育是必然选择。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于一直被热议的“中小学禁止学生带手机”的问题,北京一零一中学并没有简单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手机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当然前提是要用好。但是不能因为手机有可能影响学习,就完全禁止使用,关键是引导。

    作为学校管理者,一定要系统思考,学校到底应该如何构建智慧校园生态,为学生的成长导航和服务。面对科技创新的挑战和时代变革下的使命,我认为应该从面向未来的角度前瞻,落实到指向未来的明确实践。在当前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要融合创新教育的新场景,以体验为依归,以数据为基础,以联接为要义,以开放为策略,以智能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的品质,构建新时代教育新生态。通过智慧校园的技术手段,平衡“教育均衡”和“卓越人才培养”的关系。在未来教育的3.0阶段,教育将更加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通过智能化的教育,可以真正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

    在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首批科技应用场景建设项目中,唯一的教育场景在北京一零一中学落地。这意味着学校的“智慧校园”设计理念获得了广泛认可。在学校智慧校园理念推进的过程中,智慧校园、人工智能等手段都是服务教育和人的。学校通过课程、空间与技术的融合,达到安全、开放、有效的支撑,提升了学校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学校不仅把智慧校园当作一个技术手段,更是把智慧教育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其中,师生信息素养至关重要。比如,学生如何利用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分享?教师如何收集学生的数据进行精准教学、分析、解读教学过程?同时,对学校管理人员的能力也提出很高要求。比如,学校如何利用新技术营造优良的氛围,防范不良信息对学生造成影响?如何组织构建学校数据的网络体系,开展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和管理?让教育管理更加科学而不是凭经验管理。

    目前,学校前期的基础建设已经完成。通过对未来校园的布局,可以满足两个校区的教师同步上课,并且不会有任何延迟。通过布局智慧排课、智慧课堂以及中高考的学科系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教师的支持。但是仅有平台的建设远远不够,还需要构建强大的资源库。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推送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评价。学校通过平台和资源库建设,助推生态智慧课堂的实践,让课程与生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让学科之间交互和融合。我们重视智慧的产生,学校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应有智慧。教育贯穿人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智慧校园”所追求的应该是让学生在生活场、思维场、情感场“三位一体”的生态下全面发展。

    (作者系北京一零一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jiaoyu/zatan/2019-08-06/1475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