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是教师反思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途径。然而,什么样的培训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当前的教师培训应该怎么改进与完善?结合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教师培训经验谈谈“精准培训”。 一是培训策划贴近区域教育实际,制定“精准培训”的目标和方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区域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培训需要统筹规划、精心策划。在新时期教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区域教育发展实际,尤其要依据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制定教师培训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要求、时间安排、培训评价、责任分工、经费保障等。这样,才能保障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发展与区域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机结合。反之,如果地方把教师培训作为应付性、临时性、随机性的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和目标分析,甚至“为了培训而培训”“为了花掉培训费而培训”,就很难达成理想的培训效果。 二是培训内容贴近教师需求,细分培训方向和层次。石家庄市教育局曾经连续三年就“教师最需要的培训是什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开展教学创新的技能和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如何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我们依据调查结果,将培训主题确定为教学创新、学生认知与心理、课标研学等。每个主题又根据参训教师的学段、培训方式、内容深度、培训学时等再进行专题细分。这样,每一主题就能分化出十几门各有侧重、内容鲜明的专题课程群。对于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要求选择相应的专题课程组合。这样,每位教师都有针对自身需求的“精准”的培训课程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大大增强,培训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培训形式贴近教育教学实践,注重培训体验和参与。以往的许多培训,在形式上往往以专家讲授为主,这样的培训对于组织者来说比较方便,但教师的参与性差,尤其是有的专家对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现实了解甚少,空洞地讲授一些理论和原则,出现了培训与实践“两张皮”现象,培训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形成了某些教师对培训的反感和消极怠工。好的培训内容需要与之相适合的培训形式,才能达成最佳的培训效果。因此,我们在与培训者沟通时,不仅要提出清晰的内容规定,还要有明确的形式要求:贴近教育教学实践、注重教师的体验和参与、关注教师的收获。比如我们实施的跟进式培训就是基于课例研讨,综合运用“同课异构”等形式,进行连续三轮的跟进式研讨。这样的培训立足真实的情境,融合教育教学理念,层层深入,直接作用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培训获得感显著增强。 四是培训评价突出能力提升,重在培训实效和改进。培训评价是衡量培训效果、完善培训设计、规范培训管理、加强培训组织的重要环节。在教师培训的评价上,我们依据教师专业发展模型,其主要涉及对教师培训五个层次的评价:从参训教师的反映层面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喜好、适应程度;从参训教师的学习层面获得学员从课程、师资中所收获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参训教师所在组织层面了解其所在组织对其参加培训的态度、支持程度;从参训教师对所学内容的应用层面衡量培训的效果;从参训教师的学生反映中获取培训的后续反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三种方式:注重培训过程中的评价。每次培训课程结束后及时搜集教师的反馈和建议,有专人将教师的反馈及时整理和总结,并且给出具体的分析和评价;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由学校帮助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每年由学校组织相应的展示和分享。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发现培训中的问题,而且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反思培训内容,巩固培训成果。现在多数学校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更利于保存和使用;从参训教师的学生调查中反馈培训效果。调查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 当前,教师培训已逐渐脱离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管理粗放的状态,进入到有目标、重策划、分层次、强实效的“精准培训”阶段。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应该处于不断积累、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自我迭代”中,与之相适应的是,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师培训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从而奠定区域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石。 (作者系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