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幻作品在大众文化中的关注度日益提升,科幻作品也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学与课程设计经常能见到科幻作品的影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警惕科幻教育中的“试题本位观”——以既有的学科框架和试题编写策略基本不变为前提,积极纳入包括流行文化在内的各类内容,但仅将其视为具有高度可替代性的试题材料文本或背景,忽视且不挖掘其原本的文化内涵。 科幻教育虽然已被基础教育纳入视野,但在教学实践中,科幻教育常常成为语文或物理等学科的功能性组成部分,多以试题的形式出现,比如科幻作品作为语文学科的阅读材料或物理学科题目的背景,再辅以常规题目。倘若更换其中的文本,程式化的题目本身也一样成立,科幻作品在其中成了可替代和次要的存在。这种试题本位的观念和做法并不是科幻教育,如果将之简单等同于科幻教育,等同于科幻作品在教学和课程设计中的作用是不妥当的,也是值得警惕和反思的。 我们要明确,科幻作品的核心在于思想,在于对未知的探索、对世界的好奇、对生命的尊重、对科学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如何让科幻作品的独特魅力在教学和课程设计中加以体现,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通过常规题目如中心思想、修辞手法、推敲具体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等“新瓶装旧酒”的设计,是难以推动学生去感知和思考的。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科特点与科幻内核之间的联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迭代。对此,结合长期讲授“科幻文学概论”的教学经验,给教师提5点建议: 一是将科幻作品读“厚”。不论教师还是学生,读科幻作品要读原文、读全文,这样才能从完整的作品入手感知故事和作者的意图,并有充足的材料进行再创作。读科幻作品还要了解作者的写作年代和写作背景,避免用当下的视角简单评论,产生一些想当然的理解。 二是将科幻作品读“薄”。科幻作品常常涉及大量的科学技术细节,初接触科幻作品的读者在阅读中容易沉浸于具体问题,影响对文本整体的认识,比如“这句话不符合科学规律,所以这个作品不是好作品”。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识别作品中的枝节和主干内容,不要让繁茂的枝节问题影响对主干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三是教师应对科幻作品有相对立体的认识。一些教师之所以开展科幻教育或在试题编写中融入科幻元素,是因为受到大环境和学生的影响,教师自身对科幻作品的认识尚有不足,仅将其作为能够驾驭的阅读文本来使用。事实上,科幻作品的思想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时甚至超出了类型文学本身。教师要对这些有准确的把握,方可让科幻教育脱离表面的光鲜。只有教师“走心”地教,才能将科幻作品的魅力挖掘出来,学生才谈得上“用心”去学。 四是教师应对科幻文学的历史有一定了解,并具备一定的科幻作品阅读量。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阅读的科幻作品有限,相关领域的积累也比较薄弱。教师只有对西方和中国的科幻文学历史有基本的了解,对经典的科幻作品有足够的阅读量,才能体会具体作品的“科幻味”是什么,进而传达给学生。 五是不可因噎废食。试题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警惕试题本位也不是不要试题,而是不能以试题为核心。作为教师,有效开展科幻教育需要在相对全面、深刻理解科幻文学特征和具体科幻作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特别是探索性、开放性、思辨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逐步抓住作品的科幻内核,形成自己的理解乃至再创造。 科幻教育离不开语文和物理这样的学科,但科幻教育不是语文、物理,其本身的规律需要被尊重,也只有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科幻教育才能真正融入教学,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作者系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