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于春祥: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

 所谓新课堂,即生命活力和课堂效率和谐统一的课堂。只有靠生命活力支撑的效率,才是真正的高效率。时代呼唤新课堂,但是,新课堂的创建依然步履艰难。那么,在建设新课堂的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困境?我们应该怎样突围?以下5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第一,专业信仰的困境与突围。专业信仰,即指人们对所从事职业的尊崇与热爱。当下教育最上位的问题是相当数量的教师缺乏专业信仰。我们不妨用3个追问加以验证:对我们手头从事的这份职业,你喜欢吗?对于任教的学科,你痴迷吗?对于每天都要面对的学生,你热爱吗?突围的智慧其实很简单:喜欢=快乐,痴迷=成功,热爱=幸福。快乐、成功、幸福,不在他人的恩典,而在自己手中。从被动到主动唯有自动。

 第二,师生关系的困境与突围。用易经的“否”卦注解传统课堂。天在上,地在下构成否卦卦象。恰好可以用来比喻师生关系,师居天位,生居地位。《象》曰:天地不交,否。新课堂呼唤师生位置的回归,教师应该有勇气把学生当作天,心甘情愿当作地。什么时候老师能够心甘情愿地说“同学们,你们就是老师的天哪!”那就会呈现否极泰来“泰”卦的气象:“天地交。泰。”其实,所有的改革都是关系的调整。

 第三,知识结构的困境与突围。“知识是结构化的、关联的、分类的,依据内涵排序,并且是以人为中心的。”(钱学森语)如果知识学习不能实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的系统化,就不能建立生命的智慧融合,其效率可想而知。突围之道就是逐步完善以学科知识结构建设为核心的教师专业素养。制定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的具体规划,不妨参照“一年学段厘清,两年跨段完善”的思路,尽快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

 第四,课堂模式的困境与突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有10个年头,但是,仅仅有要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这样的理念抑或口号是不行的,理念要变成行为模式,需要有模式流程的引领。新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建可用以下顺口溜说明:“三维目标记心间,学展点练四连环。没有学,没有展,紧闭尊口不发言。有了学,有了展,师生一起再点练。课堂原本很简单,模式一变一重天。”

 第五,执行力的困境与突围。为什么课改陷入问题怪圈:校长怨中层,中层怪教师,教师怪校长——执行力危机!大家不妨尝试用“12345”新课堂攻坚工程来强化课改执行能力。“1”,新课堂呼唤重建新的学习观。主张在课堂教学中,重建尊重学生主体,重视小组合作的“以学定教”的课堂学习观。“2”,即抓住预习和课堂作业两个突破口。“3”,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即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4”,即是实现“四个变革”。一是“设施”变革,诸如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应用,黑板的添加;二是“形式”变革,诸如课堂座序更换,小组合作学习等;三是“模式”变革,教学模式要体现“以学定教”的要求,模式构建要简约,忌繁琐;四是“评价”变革,认真落实课改专项评价,促进高效课堂建设。“5”,即重建新的“五环节”课堂模式,即“目标认定—自主预习—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靠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课堂教学的突破。倡导各学校根据学段、学科的不同特点,构建各自的课堂教学模式。

 随行感受:

 8月5日,8月7日,我先后参加了河南新乡凤泉站和福建三明大田站的活动。参与其中,深受教益,三点感动,三点忧虑,与您分享。

 先说三点感动。一是感动于中国教师报的课改使命担当。中国教师报作为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教育主流媒体,坚持打课改旗、办课改报的智慧和勇气让人敬佩。推动课改,就是造福师生。二是感动于承办方的课改热情。不管是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还是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他们都在利用课改这一抓手,改变师生的生存状态。有道是,教育纵有千万难,课堂改革第一难。他们这种知难而上的改革精神,令人敬佩。三是感动于宣讲志愿者的奉献精神。盛夏酷暑,他们放弃休假,不计名利,激情演绎课改智慧,奉献点燃课改使命。

 再说三点忧虑。一忧课改的集体不作为。课改就其顶层设计而言,从理念到实践,都应该是清晰的,可操作性也不算不强。但是,长时间的、大面积的、集体化的不作为,叫人忧心忡忡。二忧城市课改的步履蹒跚。大凡全国的课改名校多处在农村地区,而许多城市大校、“名校”,对课改似乎并不感冒,“农村包围城市”的课改现象值得人们玩味。课改呼唤城乡一体的大背景、大格局。三忧名师群体的课改自觉。“以讲为主”的课堂模式,会让名师们的讲授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当“以学为主”的模式需要正名的时候,有些名师难以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型,其课改带头作用就难以发挥了。我们要向李镇西那样,能讲的要学会少讲或不讲。为了成就学生的学,教师要甘于牺牲过多的讲。

 但愿,中国教师报把“课改中国行”制度化,每年都坚持下去,就算是星星之火,只要坚持,我们就会见到全国课改的燎原之势。

 (作者系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特聘专家)



/jiaoyu/zatan/2019-08-06/1504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