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为农村娃创造幸福的起点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上接第一版)

  以城带乡,让农村教师素质“高”起来

  别说是到北京师范大学听教授讲课了,年近四十的乡村女教师李芳此前甚至没到过北京。而在2012年的暑期,她走进北师大参加了县教体局组织的优秀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听教授讲课、研讨交流心得,10天的学习让我大开眼界,真有胜读10年书的感觉。”李芳告诉记者。

  “过去人们总感觉农村教师很土,地处偏远、没见过世面、观念陈旧,自从全市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来,以城带乡,城乡联动,让农村教师眼界开了、理念新了、教法活了,素质一天比一天高起来。”淇县教体局局长孙保国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鹤壁市一方面大批补充新教师为农村输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通过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方式对全市农村教师进行轮训,培养了千余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市教育局还采取“一对一指导”、“捆绑式考核”等方式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引领作用,促进了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梯队的形成。

  在以城带乡活动中,一是实行教师下乡支教制度,每年安排城市教师到乡镇以下学校支教,完不成任务或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得提拔和晋职;二是实行上挂下派制度,选派一批城市学校领导到农村校任职,选派一批农村校领导到城里挂职锻炼;三是送教下乡、对口支援,每所城市学校与一所农村校结对子,通过城市教师到农村作公开课、示范课,农村教师到城里听课学习、参与教研,使农村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水平大大提高。记者在鹤壁农村中小学采访时了解到,教师具有大学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比比皆是,连昔日教师学历不达标的村小,如今也都“超标”了。

  软件不软,让农村教育质量“硬”起来

  “只要资金到位,农村学校楼好盖,图书、仪器好配。硬件当然要硬,而最难的是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一定要做把软件做硬。”自己带头学习,两年就发表了几十篇教育论文的王朝庄说。

  近年来,鹤壁市以“教改大课堂”及“生命课堂”为突破口,在全市农村学校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教学改革活动,根据乡村教育的特点,拟定了100多个科研课题,旨在让农村学生也能接受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体音美教育在内的全面教育,为他们一生的幸福奠基。

  在太行山脚下的黄洞村小学,虽然只有9名教师、100多个学生,但教学设施齐全,教研的氛围一点也不弱。学校提出“培养学生品行、智能、情感、个性,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以“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课题,开展教研并初有收获。刚在乡里听完县城教师讲课的该校青年教师杨茹说:“收获很大,启发很多。”由于学生上学近,教学质量高,学生成绩好,该校儿童巩固率达100%,不少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没把孩子带到城里上学,而是让其留在了家乡。

  为提高农村校教学水平,鹤壁市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打造市、区、乡、片、校五级“空中课堂”。市电教馆举办培训班培训农村教师6000余名,先后在浚县、山城区举办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管理与应用现场会、三种模式研讨会、远程教育开放日活动,形成了农村教师争着学、抢着用的喜人局面。在全省举办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鹤壁市获奖的近一半教师来自农村学校。

  为解决部分农村校和教学点缺少体音美教师的问题,鹤山区教体局设立流动授课站,开通“流动授课车”选派优秀教师到山区学校上课,5年行程2万多公里,为深山里的学生送课4500多节,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农村中小学教研氛围的浓厚,使教研员成了“香饽饽”,到农村校听课评课、手把手地示范辅导,开展优质课评选、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各级教研室面向农村发挥了很大作用,形成了农村校“校校有课题,科科有专题,人人有参与”的局面。

  “农村学校办好了,城乡教育、义务教育才可能均衡。过去,乡下学生爱住城里跑,现在不但生源稳定,而且一些进城的学生又回来上学了。”鹤壁集镇中心学校校长崔广兴说。



/jiaoyu/zatan/2019-08-08/1518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