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我的梦就是北斗梦”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本报记者 俞水

  四川省芦山县抗震救灾前线,一个形状类似“大哥大”的无线终端闪闪发亮,为前方记者指示着方向,同时,不时把记者的坐标位置和通讯信息传回北京总部,架起了灾区与北京的信息桥梁。

  这是军用北斗二代导航应用终端的一次成功应用,该导航终端由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刘峰带领团队历时8年研发成功,其中,北斗卫星导航基带信号处理芯片的研制,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垄断,迈出了中国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卫星定位系统的重要一步。

  打造北斗二代军用终端“中国芯”

  “北斗系统是什么,就是中国的GPS。”刘峰向记者谈起他的研发领域,兴致盎然,“在北斗大系统中,我国投入数百亿元建起卫星和地面站,若无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终端系统,不仅会丧失发展这一民族产业的机会,而且,依赖于国外的卫星定位系统一旦崩溃,银行、通信等领域都将面临瘫痪,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刘峰团队主要研制的,就是跟国家安全联系更加紧密的北斗二代导航军用终端。

  2005年,从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毕业留校仅半年,刘峰便被他所在的雷达技术研究所委以重任,带领一个年轻的团队承担我国北斗二代导航一款军用设备的研制。30多人的队伍中,只有两名教师,其他人是在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压力巨大,基础薄弱,只能拼命了。”刘峰说。

  这是充满了激情与奋斗的8年:每天晚上9点后,忙完其他工作,刘峰又出现在北斗团队办公区的身影;每年,连续几个月,夜里12点后,项目办公室仍然不熄的灯光;在被废弃、连厕所都没有的学校实验室里,团队成员决心完成封闭开发任务的坚毅表情……这些点滴与画面,拼凑出刘峰和他的团队对这项事业的投入与热爱。

  2010年,刘峰带领团队完成了军用北斗二代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实现了北斗二代军用终端系统“中国芯”的重大突破。2012年,刘峰带领团队完成了第一部北斗二代手持基本型用户机的定型,实现批量装备。

  在团队中付出,在团队中收获

  8年中,35名主要研发人员组成的团队给了刘峰巨大的支持。作为这个团队的领军者,刘峰也用心血与付出把这些初出茅庐的学生兵,带成了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能战斗的科研队伍——该项目培养出15名硕士、6名博士,如今,他们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我们加班,刘老师就陪着我们;我们熬夜,他比我们休息得更晚;我们感到坚持不下去了,他总会有多一分的坚持,让我们看到希望。”团队成员李健说。

  (下转第六版)



/jiaoyu/zatan/2019-08-08/1519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