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追逐时代大潮踏浪前行的人,每天都被新鲜的人、新鲜的事、新鲜的人物包围着,最能感知春江水暖。过往多少事,皆挥毫而逝。然而也有令笔者心牵情系不能释怀的地方。
自2010年到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撰写《一位非凡的“老头”和一所特色大学》起,笔者便被这所高校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这是一所由老教育家创办的年轻的高校,是一所富有探索精神、感人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特色大学。迄今笔者已经连续追踪4年,每一次都不失所望,每一次都被这里大刀阔斧的创新所感染,都被这里教书育人的新举措、新起色所激动。
这所学院从创办之初,便确立“成人、成才、成功”的育人根本,把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的“两强”人才作为自己的特色。2006年,以陈坚为首的张兆华、尹长河三位创办人做出惊人之举,将当时资产已达2.8亿元民办学院无偿捐公,成为吉林省仅有的一所公有民办大学。2011年,在陈坚辞去董事长职务时,又将学院奖励给他的100万元奖金捐出,设立了陈坚奖学金。
与此同时,教学改革的步子在加大,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不间断地改革,越来越深入地改革,改到令人为之震撼的程度。教师的积极性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学生拍手称快。学生各种赛事的佳绩和毕业生成为社会抢手人才的事实,都表明了改革方向的正确。
许多有名望的教授专家向这里集聚,许多应聘而来的教师把这里当成终生事业的平台。这里的新版教学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办学人的勇气和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彰显。
最近,学校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提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美丽校园的规划,为此,笔者再次兴致勃勃地踏进这所校园。
深度教改,把选择权还给学生
深度教改,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到有用实用的知识。“分流教学”、“分级教学”,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各取所需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贺岁片《天下无贼》中有句台词广为流传:“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树立多样化成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前沿,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如何提升毕业生快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给出的答案是: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合理定位,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教学,把选择权还给学生,把能力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种大规模的改革始于2010年,学院为了解决培养的学生与市场供需矛盾的问题,开展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调研。学院派出了大批干部、教师,到全国各地的招聘会和毕业生工作地进行考察。这次调研确定了深度进行教改的方向,明确了必须勇于打破多年形成的课程体系结构,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训课程,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供需矛盾的问题。
学院确立了“平台+模块”、“公共+专业”两个课程平台,公共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和公共选修两个课程模块,专业平台包括专业基础、专业技术技能、专业主干、专业方向共四个课程模块。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比重的压缩,为强化实践教学提供了时间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中工科各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学分)与理论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达到4∶6,经管类专业达到3∶7,文法类专业达到2∶8。实践教学贯穿大学四年不断线,加强了课程实验改革,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大量增加了单项技术技能应用为主的具有实际操作性、设计性的实验,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学生专业应用能力、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特长的塑造,推进分流、分层教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给学生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有条件的专业针对同一专业的不同培养类型,制订了多套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
加强实践教学是教改的重中之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提高课程设计、专业实训、各类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率,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进一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项目的比例,加强学校教育和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的结合,使实践教学进一步贴近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工作实际。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鱼跃,需要海阔;鸟飞,需要天高。学生们在这里主动地学习,自觉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鱼得水,学到自己感兴趣、与自己志向密切相关的知识,训练出专业应用能力。学校帮助学生丰满着自己的羽翼,学生的未来不是梦,每个人的梦想都将变成现实。
注重实训,把真本事教给学生
课改是需要成本的。大课堂变小课堂,需要增加师资;增加实践教学,需要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学院不惜重金投入,建立了机械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中心、自动化实训中心、软件实训中心和多个大学生创新室。
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形成的。
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更应体现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专业技能的培养是成为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以“两强”人才为目标,强化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度重视实践教学,设计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内容深度和实施顺序分为基础实践层、单项运用实践层,综合实践层和创新实践层。
学院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计了多门课程的实训实践内容,多数专业还实施了综合实训教学,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第七学期设计了至少六周的综合实训,采用来自于工程实践或企业一线的课程或项目训练学生,以达到快速适应市场和服务社会的目的。
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学院不惜血本,大力建设各种专业实习实训等教学实践场所,并配备种类齐全的先进设备。
良好的实践教学设施,无疑给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硬件保证。而一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则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教师队伍保障。学院原有“双师型”教师50余位,近期又聘任了10余位在企业工作多年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来学院作专职教师。
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要求“零距离”接触现代技术手段和工程环境,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固然能够模拟企业现场施工环境或工艺流程,但在标准、精度、误差等方面和企业的要求仍有差别。另外,企业生产现场也与学院实训环境不完全相同,因此,学生还必须通过校外实践获得一定程度的岗位工作经验,这样,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才更加完善。因此,学院积极建立大学生校外生产实习合作教学基地,将校内外实践平台紧密结合起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到校外进行实习,进一步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
下面的一组数字,可以说明这所学院在实践教学上所作出的努力:
——各类实验室73个,仪器设备值数千万元;
——机械工程训练中心1个: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设备值近800万元;
——汽车实训中心1个: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设备值300多万元;
——自动化实训中心1个:建筑面积660平方米,设备值200多万元;
——大学生创新室3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设备值200多万元;
——校外实习基地54个。
一切都是为了把真本事教给学生,一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一切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
美化校园,让环境熏陶育人
学院舍得重金投入,建设校园。做到学校设施完善、生态美丽,使校园舒适、文明、和谐、安全。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言:“我们先塑造环境,环境再塑造我们”。
走在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校园里,就像走进一座幽雅的花园,可谓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随处可见的花岗岩石刻——“三成园”(成人成才成功)、“双峰园”,还有“桃林春意”、“柳林成荫”、“丛林长青”等景点。
为建设美丽校园,给师生提供一个舒适、优美、怡人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学院不断加大校园建设的力度。原来学院绿化率已达48%,现在的绿化还在扩大。自2011年秋季起,校园内共计移栽乔木3461棵(其中桧柏2258棵)、灌木657墩、绿篱1630延长米、宿根植物40000多株,铺设各种甬路9068米,建设并完善了两园九景。绿化、铺路共投入资金200多万元。
徜徉在校园里,笔者发现许多新栽的名贵树种,除了已有的珍贵黑松林,又出现很多黄菠萝树。如今校园树木成林,果树成行,园林中甬路纵横,学生在鲜花盛开的林中散步、读书,很是惬意。“大学生活是人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我们要让学生在未来的回忆中,怀念这个美丽校园。”学院领导意味深长地说。
去年的冬天格外冷,长春遭遇50年不遇的严寒,但校园都是由当地集中供热,教室和宿舍不够温暖。冷在学生身上,急在院领导心上。
供热本不是一所学校的问题,需要继续与有关供热部门磋商。但是,学院不等不靠,决定2013年自筹资金实施冬暖和供水改造工程。学校预算,学生公寓外墙保温、室内粉刷、水暖改造前期投入730万元。董事长张兆华说:“这可能还不够,但我们将不遗余力,一定要让校园冬暖夏凉,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美丽校园,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说来不仅仅是外观的美丽和设施的完善,更有精神特质含于其中。这是一所有奉献精神传承的学校,学院创建人的奉献精神一直就是其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灵魂。学校“奉献精神”和“六个养成”的教育,使得这所学校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师生的言行美、心灵美营造了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真善美的熏陶。
把脉市场,构筑输送专业人才高地
当大学生就业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时,这里的毕业生却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饽饽”,有不少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便被用人单位“相中”。今年的毕业生,据5月初统计,已签就业协议的达83%,预计毕业时就业率将超过历年,仍将超过90%。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如近三年,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竞赛,有400余人次获奖,其中,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吉林省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企业模拟经营比赛,成绩突出。
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2012届毕业生孙一民一就业年薪就达到18万元,2013届毕业生宋时雨、郝平睿等年薪也都在10万元以上。自动化专业程顺孟在面试中脱颖而出,被深圳新创维电器有限公司录用;李畅同学凭借在校期间制作的机械手臂,吸引了招聘方的注意,被破格录用。
这里有在全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人才;有考入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也有走向国外的留学生。百度、北京瑞星、阿里巴巴、创新工场、京东商城、东软集团、海尔集团、北京紫光华宇、阿尔派电子、大连亿达、上海腾龙、日本NTT数据集团等,一些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企业也有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学子。
学院为学生创造多元的就业渠道,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即引入校内招聘,拓宽校外市场;与各省人才市场结成就业协作单位,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构建就业信息网络化平台;广泛开展与美、韩、新、法、日、俄等国高校建立联系,为学生留学或实习提供机会。截至2013年,学院已有14500余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
学院14年的办学历程,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这所培育“两强”人才的美丽校园,为一批批学子照亮了希望的明天。
(张彬彬 张多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