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行“协作计划”、“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部属高校减少属地招生计划”等措施,大幅度增加了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考生的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极大改善了原有区域之间入学机会不公平的问题
■罗立祝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一项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被称为增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根本措施是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由于地理位置、社会发展水平、城乡二元制度以及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等原因,近20年来,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有逐渐拉大之势,社会反响强烈。对此,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差距显著缩小。”
加大推进入学机会公平的政策力度
1998年,国家启动了高校扩招计划,经过15年发展,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76%上升至2012年的30%。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总量的大幅增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差距逐步缩小。近年来,政府充分利用招生计划调控作用,逐步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和入学机会公平。
一是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扩大中西部考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2008年,教育部决定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简称“协作计划”),国家每年给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省份省属公办高校安排一部分招生计划,专门面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升学压力大的省份招生。2008年至2013年,“协作计划”从3.5万人扩大到18.5万人,内蒙古、山西、安徽、河南、广西、云南、贵州、甘肃等8个中西部省(区)受惠显著。2012年,8个“协作计划”受援省(区)的高考录取率均超过60%,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到10个百分点左右,政策实施效果明显。
二是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大幅增加中西部考生的重点大学入学机会。在通过“协作计划”增加中西部考生一般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基础上,国家大力采取措施,增加中西部考生的重点大学入学机会。2012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决定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自2012年起,“十二五”期间,每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专门安排1万名的重点高校招生计划,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高校和中央部属高校。2012年,72所中央部属高校在21个省份的贫困地区录取学生约3000人,仅这一专项计划,就使连片贫困地区被一本高校录取的人数增加了约10%。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全国连片贫困地区一本录取率与中西部平均录取率的差距已由2011年相差1.4%减少至相差0.7%。今年5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将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增加至3万名,增幅达到三倍,大幅度增加了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重点大学入学机会。我们可以做些推算,全国21个省份中的59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占全国2856个县总数的20.7%,2011年国内“211”、“985”合计113所大学的本科招生总数为51.9万人,若简单按照这一比例算,“211”和“985”在592个贫困县的本科招生计划应为11万人左右,3万名计划占这11万名计划的30%,今年增加的这3万个重点大学招生计划将使全国连片贫困地区的本一批录取率大大超过中西部的本一批平均录取率。由此可见,新一届中央政府对国家连片贫困地区招生扶持的力度可以说是非常之大。
三是逐年减少部属高校属地招生计划,增加中西部生源大省考生的优质入学机会。面对备受社会诟病的部属高校属地招生比例过大的问题,教育部从2006年起,要求部属高校在属地招生计划按每年2%的幅度逐年减少,并逐步控制在30%以内,这部分计划投放到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升学压力大的省份。这一措施立竿见影,部属高校的属地招生计划从2004年的44%降到2009年的32%,许多部属高校的属地招生比例大幅度下降,如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在本省市招生计划比例从2004年的70%、50%、40%分别降低至2012年的40%、27%、27%。2010年,教育部进一步要求部属高校在属地的招生计划控制在25%以内。
四是鼓励高校尤其是部属高校加大对中西部招生支持力度。近年来,为了缩小高等教育区域差距,国家要求中央部委高校将招生计划增量部分向中西部高等教育欠发达且生源质量好、数量多的地区倾斜,鼓励普通高校加大对中西部生源大省的支持力度。对此,国内知名大学率先做出行动,清华大学从2012年开始在其自主招生中推出“自强计划”,面对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2000多所县级及以下中学进行选才,通过面试的贫寒学子最高享受“降60分”的录取优惠。当年有29位贫寒学子成为清华新生。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三所名校也加入了“自强计划”。近年来,北京大学等高校也逐步增加了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学生的招生支持。
总之,国家通过实施“协作计划”、“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部属高校减少属地招生计划”等措施,大幅度增加了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考生的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极大改变了原有区域之间入学机会不公平的现状。
区域之间入学机会仍需进一步均衡
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得区域间的入学机会差距得到显著改善。但是,由于东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在家庭经济教育能力、基础教育水平以及高等教育资源方面依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依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中西部考生的入学机会仍然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国家对中西部的大力支持使得中西部地区招生计划的年平均增幅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考录取率连续上升。但是由于本、专科高校招生分化加剧,高考录取率已经无法说明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问题。笔者认为,本一批录取率是能有效比较各地区入学机会差异的指标。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考生本一批的平均录取率为近10%,而本年680个贫困县的本一批录取率仅为6.3%,差距近50%。2012年北京市、上海市本一批录取率分别为23%、21%,而该年河南、广西、贵州的本一批录取率分别仅为5.8%、7%、7.9%,北京市考生的本一批录取率是河南省、贵州省的4倍、3倍。由此可见,中西部省份的本一批录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重点大学自主招生名额的区域分布差距显著。目前,全国已经有90所重点大学成为自主招生高校,每年的自主招生总数约为5万人。自主招生高校因汇聚了国内最好的名牌大学而备受社会高度关注,其招生人数的区域分布也很能够说明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笔者根据有关高校网站公布的数据统计,2012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总数为1245人,其中录取上海市考生730人,占自主招生总数的59%,录取浙江、江苏考生分别为130人、100人,而录取甘肃、云南、重庆、贵州、内蒙考生仅分别为6人、5人、4人、4人和2人,区域差异很大。其他自主招生高校普遍存着类似的问题。随着自主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自主招生的区域公平问题将备受关注。
再其次,定向招生毕业生能否回贫困地区服务问题。国家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招生扶持力度,除了出于提高入学机会公平的考虑之外,更重要的是想通过定向毕业生回到贫困地区工作,充分发挥所学专长,加快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了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专项计划也作出一些政策设计:如专项生入学报到时不迁转户口,户籍暂保留在原户籍所在地,就业报到后可按有关规定迁入工作所在地区;专项生在校学习期间不转学,不转专业,与其他学生同等享受奖助学金政策;对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的专项生,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可以吸引一部分定向毕业生回家乡工作,但出于职业发展、收入、生活环境等现实因素的考虑,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愿回原籍服务,这就有悖于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政策初衷。
促进入学机会区域公平的政策建议
一是继续增加中西部地区“协作计划”省区的招生计划支持。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内蒙古、山西、安徽、河南、广西、云南、贵州、甘肃等8个中西部省(区)人口总数为3.6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7.3%,而2012年这8个省(区)的高考总人数为290.2万人,占全国高考报名总数的31.7%;2012年8省(区)合计招生172.4万人,占全国高校招生录取总数的25.2%,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今年这8个省(区)需要在2012年的基础上再增加18.9万个招生计划,才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这8个省(区)本一批录取人数为22.15万人,仅占全国本一批录取总数的24.2%,全国本一批录取总数为90万人左右,按照全国平均10%的本一批录取率,这8个省(区)本一批录取数应为29万人,应增加本一批计划5万人,才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笔者建议继续适度增加“协作计划”招生计划数,保持每年3万名的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额度。
二是呼吁更多的重点大学制定增加招收中西部贫困地区考生的专项招生计划。目前,全国90所自主招生高校获得较大的招生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建设需要自主制定标准选拔优秀人才。应该说,把选拔卓越人才作为首要的职责是合理的,但这些都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应该负起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责任,加大对国家扶持贫困县的招生支持。台湾地区在2007年推出“繁星计划”,公办知名大学提供年招生总数10%的名额,面向偏远地区高中招生,2012年“繁星计划”共招生8213人。韩国为了兼顾地区平衡问题,采取“农渔村特别招生”和“机会均等招生”,对农渔村和贫困家庭的学生给予特殊招生照顾。目前,如前文分析,多数重点大学自主招生的区域分布不合理。大陆地区仅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在自主招生中推出针对全国贫困地区考生的专项招生计划,其他自主招生高校并没有重视这一问题。我们呼吁更多的重点大学增加对中西部贫困地区考生的自主招生人数。
三是采取措施防范中西部贫困地区高考移民问题。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招生计划尤其是重点大学招生计划将大幅增加,本一批录取率也将快速提高,容易引发高考移民问题的出现。有关受扶持的贫困省区应加大高考报名的资格审查力度,防止高考移民侵占本地考生利益。
(作者系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