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以“朋友”为幌子,扩大欺骗范围
一摞摞的百元大钞,如此轻而易举地摆在李某的面前。他告诉王梅,让她去联系,看是否还有人要办理上大学的事。王梅立马应承下来,不为别的,只为了自己儿子上大学的手续能早日办下来。就这样,王梅开始频繁地打听一些成绩平平的考生,让家长花钱把孩子送进大学。
2012年高考后,李某得知王军的女儿只考了300多分,成绩只能上一所普通的专科学校。李某打听到王军是个农场主,家里有上千亩地,这几年棉花收成好,便拨通王梅的电话,让她告诉王军,他女儿的入学手续已经有眉目了,只是成绩太差,如果想办成,还得再交22万元。爱女如命的王军狠下心把22万元交给了王梅,再由其转交给了李某。
2012年4月至7月,李某共骗取7名考生家长100多万元,最多的32万元,最少的也有5万元。而每次李某拿到钱,都是第一时间到网吧赌博,痴迷于赌博的他很快输光了所有的钱。
2012年8月,除了王梅的儿子靠自己的成绩拿到录取通知书外,其他6名考生的录取通知书迟迟不到。这可急坏了王梅,因为这么多考生都是由她牵线给办入学的,加上自己为儿子办学给李某的钱,共有100多万元。王梅开始天天打电话催促李某,问事情的进展,而李某总是敷衍,告诉她正在办理。9月,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考生们陆续都走了,而那几个考生却依然在焦急地等待。李某担心事情败露,拿着剩下的几万元钱,开始了东躲西藏的日子。
2013年5月17日,自知难逃法网的李某走进了沙湾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投案自首。
考生家长切莫相信“花钱可以上大学”
2013年高考结束,各大专院校招生工作即将拉开帷幕。沙湾县警方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高考诈骗将进入高发期,要警惕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家长求学心切的心理进行诈骗犯罪活动,切莫相信“花钱可以上大学”的谎言。
警方在办案中发现,犯罪嫌疑人利用高考引发的链条式诈骗,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即考前阶段、录取阶段、落榜阶段。在考前,犯罪嫌疑人往往以提供试题及答案、传递答案或者“帮助免试入校”等方式实施诈骗。在录取前夕和录取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自称有熟人关系,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等,从而实施诈骗;有的还编造或伪造大学录取通知书,让当事人事先将学杂费打入其账户实施诈骗。高考后,犯罪嫌疑人会利用考生及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规定的特点,打着“补录”旗号行骗。
警方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特别是低分考生的家长,遇到诈骗犯罪活动,要保持头脑冷静,并及时将情况向警方举报,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