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以人本管理、亲情服务为宗旨,创出了“六题九问思维理念”、“三大管理模式”、“层级服务体系”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服务保障新模式,实现了学校和学生之间的“零”距离,大大提升了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指数。
“六题九问”——换位思考固责任
在海都学院,每间办公室都悬挂着一块“六题九问”思维理念的刊板:在对待学生诉求问题上要问:如果这是自家的孩子应该怎样去处理?在财务开支问题上要问:如果是花自己的钱,这个钱应该怎么花?在招聘员工问题上要问:如果是用自己的钱雇人,这个岗位应该雇几个,雇什么样的人?在工作质量问题上要问:如果这个活是给自己家干的,这样的标准行不行?在问题处理和决策上要问:自己这样做是否出于公心?这是不是最佳方案,还有没有其他好的方案可选?在个人待遇问题上要问:自己付出了多少?为学院创造了多少价值?是不是创造的价值已经超出了目前的所得?这六个随时会遇到的题目,九个沉甸甸问号,串连起这所学院教育管理的重要节点。
每年新生报到期间,这个学院都显得比别人更加忙碌,这缘于“特殊”的专业政策。他们依托校本部的丰富师资资源,使所举办的33个本科专业全部实现专业自主:考生高考录取后可以在学校网站重新注册自己心仪的专业,到校报到后可以重选,在校学习一年内仍然可以再调整,各专业不设置招生人数限制,从而彻底解决了学生“被专业”的问题。在完成选学专业的基本“架构”教育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准备就业和创业、考研、考公务员等发展趋向,选择不同“平台”的分类教育。
在学生就业方面他们也有独到的做法。首先,把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作为就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采取了“3+1”、“2+1”教学模式,即经过科学运筹教学时间、提高理论学习效率,为学生节省出了一年的毕业实习时间,既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又缩短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期,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其次,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为目标,大力推行带着问题倒置式、学教互动研讨式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逐步打破教师职称课酬制,实施了A、B类课程评审制度,引导教师争创优质课、精品课,摒弃应试性、灌输式教育方法。此外实施就业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实习、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种办学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办学成本和工作难度,究竟值不值?“值!”海都学院姚锋院长的回答掷地有声,“学生之事无小事,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成才是高校育人的最基本要求。”
三大管理模式——强化管理提效益
学院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走动式管理、现场管理三大管理模式,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保障师生利益为前提,在控制行政人员数量、压缩行政成本上下功夫,在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上做文章。要求行政管理人员走出去,到各自的职责区域去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
“教学和宿舍区里的社会车辆太多,既影响学生学习和休息、也存在安全隐患。”食品系学生张栋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向学院提出了意见。令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下午,有关部门教师就来到宿舍,向我详细了解情况。”一个月后,学院投资20万元设置了校园路障并安装了智能识别系统,严格控制社会无关车辆进入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
层级服务体系——优化服务见真情
姚锋院长是一位颇有思想深度的高校领导,他首先在高校中提出了层级服务体系的概念:即学生、教师、工人和干部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四个层面,共同构成学院的服务体系,其中干部处于体系的最下端,要为其他三个层面服务,工人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教师只需为学生服务,学生是学院的主体。姚锋告诉笔者:“层级服务体系,就是要保障‘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落实到一切工作之中。”
在海都学院,姚锋院长在行政开支上的“抠门”远近闻名,被师生们称为“铁管家”,但对待学生却相当大方。学院设立有学业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特别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等10余个奖项,其中学业奖学金获奖学生面30%以上,一等奖高达2000元/生·学年,奖励数额、比例在全国独立学院中都是少见的。学院还筹集50余万元设立大学生毕业创业基金,鼓励学生积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安心完成学业,他们加大帮扶力度,采取减少学生上岗时间的办法,使勤工助学岗位达到550余个,比原来增加了一倍,使更多学生受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的评价是衡量一所学校优劣的标尺。首批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班的2013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80多名毕业生,联名给姚锋院长发来电子邮件:“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们学会了分析与思考,学会了合作与竞争,学会了继承与创新,更学会了如何不断超越自我而成长。海都学院,Everyone is NO.1。”(霍毅 孙贵山)
地址:山东省莱阳市文化路65号
邮编:265200
网站:http:///
电话:0535-7237901 7237902 292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