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传统节日正淡出大学生假期计划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当下,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假期安排日趋娱乐化。在刚过去的五一节和端午节,鲜有80后、90后与家人一同出行游玩。过去一大家人围炉畅谈、七大姑八大姨其乐融融的景象,已成为家族团聚的“奢侈品”。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假期计划还有多少交集?一项对西南大学400多人的问卷调查表明,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亲人相聚愈发冷落。

  ■本报记者 胡航宇 通讯员 刘婧 陈星汝

  节假日出游很少回家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的马同学生活在一个四世同堂、有56个直系亲属的大家庭里。她说老家河北有个习俗,端午节用纸做成葫芦并描成五颜六色,和柳枝等挂在门前,可以消灾防病。端午期间她虽然没有回家,但还是按习俗用艾草泡水洗脸,还教同宿舍同学叠纸葫芦。

  不过,这只是所有受访者中的一个个例。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知道不少端午节习俗,但并不遵照这些习俗,他们认为节日就是用来休息娱乐的,与其他双休日相比就是多了一天时间而已。

  调查显示,58.8%的受访者选择出游。“好不容易放一次假,回老家探亲的事情让给爸妈去做就行。”家住四川巴中,现就读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李伟这样度过了自己的三天假期:先去金刀峡,再到重庆大足观赏石刻,最后约上同学到嘉陵江边烧烤。

  节假日选择出游,俨然已成为很多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于是选择回家团聚的学生就会被视为另类。小李就有这样的经历:在大人眼里,她是一个乖乖女,“每逢假期,父母总会打电话问什么时候回来啊”。想起他们期盼的神情,“我只有一次一次失约同学的出游计划。同学认为我不合群,慢慢就被大家边缘化了”。

  望“亲”生畏不如复习考证

  记者发现,很多学生即使没有出游计划,假期也往往留在学校准备考会计资格证,英语四、六级以及各种证明自己就业优势的证书。

  “现在就业压力很大,为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得不在假期里恶补一把。”大四学生李同学无奈地说,“况且回到家里,除了听妈妈的唠叨,就是上网听歌、刷微博,有时候觉得很无聊。反而在学校里能够静下心来,专心考证。”

  还有不少大学生表示,父母或长辈很少能与自己平起平坐谈谈心,复杂的亲戚关系又让自己无所适从,甚至望“亲”生畏。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张同学向记者讲述:有一次回家过年,屋内很多亲戚自己都没什么印象,可祖父却指着亲戚们逐个让他去打招呼,他只能鹦鹉学舌般地叫个遍,最终还是借口买东西躲开了。

  一位受访者坦言,每逢想起小时候和表亲们一起玩耍的快乐,至今犹觉美好。只是如今逢年过节回家时,儿时的伙伴早已各奔东西忙自己的事,每天待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睡,还不如与同学外出更多彩一些。

  多元化引导让假期回归传统

  经管院的赵同学是一名来自韩国的留学生。他告诉记者,韩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和中秋节。过节期间,学生们都要回家与家人团聚。庆祝端午节时,家人会为了身体健康而洗澡,然后吃年糕、玩传统游戏。

  留学日本的杨同学用亲身经历向记者详细讲述了她的感受。在日本过传统节日,人们一般会穿上传统服饰。如盂兰盆节时(类似于我国的清明节),日本大学生会回到家穿上传统服饰参加祭祀活动;5月5日的儿童节,家人会团聚在一起为家中的小朋友挂上鲤鱼旗。在日本留学3年的她深有感触地说:“日本很重视传统节日,注重内涵而不流于形式。”

  “对传统礼仪的学习,家庭教育是最好的老师,社会风气是最重要的大环境。现在人们对社会人文、道德的建设缺乏关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呼吁更多人关注它,我想这也是中国梦的一个部分吧。”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的黎同学认为,复兴传统文化可以与“中国梦”深度结合。

  “传统文化不只是道德层面上的东西,不仅仅是讲道德、说仁义,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最正统的理解,更要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让他们领略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新闻传媒学院的王老师如是说。



/jiaoyu/zatan/2019-08-10/1571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