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向(确定学习什么)
2.资料(寻找这个方向的资料)
你是如何获取学习资料的呢?瞎找一通还是有自己的资料寻找方法论?
这样做的坏处:
1.结构不系统
2.覆盖面不全面
3.内容有重叠
3.筛选(该学什么)
你会筛选学习资料吗?
是找到什么看什么?还是认真筛选学习资料
好的老师受益终生,坏的老师误你终生,学习资料就是我们自学过程的老师。
4.认知(认知获取)
思考:为什么总是看懂了、听懂了还是不会做,做不好呢?
看懂听懂不等于认知获取
什么是认知获取?
知道一些概念、过程、信息、现象、方法,知道它们大概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而这些东西过去你都不知道。
认知获取是学习的开始,但不是学习的结束。
明知识:最核心重要的,白纸黑字写明的(比如数学的公式定理,但还有很多细节、注意事项)
隐知识:未写明的、但又是体系中的。
如何获得隐知识?
1.请教前辈达人(好老师核心意义所在)
2.查询“百科全书”
3.多次实际操作
工作记忆:
1.不易遗忘
2.灵活应用
3.效率很高
非工作记忆:
1.容易遗忘
2.浅层应用
3.效率较低
5.消化(认知消化)
认知获取 认知消化
1.获取新概念和信息
2.了解能解决什么问题
3.了解为什么能解决问题
6.固化(认知的固化)
认知固化是将掌握的新概念、信息知识,从非工作记忆区往工作记忆区推进的过程。
如何固化:
1.反复大量的练习(1.教程里的操作步骤自己实践,2.遇到新问题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去解决)
2.背诵记忆(核心知识的背诵记忆)
3.持续学习关联知识(知识与知识是关联的)
7.模式(模式建立)
必须用老知识解决新问题
8.拓展(模式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