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突破的不仅是考试本身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本报记者 张婷

  近日,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工作结束。一组数据值得我们关注:报考人数超过2.9万人,为近年最高,比2012年增加近20%;今年招生计划超过2.5万人,其中本科招生计划扩大到5700名,规模也是近年最大;有26所高职院校、16所本科院校参与招生,为历年招生学校最多的一次。

  从上世纪80代起实行的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曾不被大家看好,一度还陷入“中职生不愿考、高校不愿招”的尴尬局面。如今,在江苏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优秀中职生争相报考,越来越多的高校打开招生大门。无论是招考方还是应考方,都对这种特殊的高考模式肯定有加,并乐于参与。

  这一切的转变,皆缘于江苏坚持6年的对口单招考试改革。这场改革为什么能吸引招考双方重新回到考场?改革给江苏职业教育带来了什么?改革的过程又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对口单招动了“大手术”

  721分,当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三年级学生李敏在网上查到自己的考试成绩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个高分意味着她可以顺利升入本科院校。李敏随即给了班主任一个大大的拥抱,“谢谢老师圆了我的梦”。

  张家港职教中心校长孙伟宏将这一切归功于江苏对口单招考试改革,他说:“多亏了新考试才给了这些中职孩子继续读书的机会。今年,我们学校有198名学生达到本科线,加上高职,共有58.6%的学生能升学!”

  看到这样的结果,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很欣慰:“我们找到了一种适合的考试方式,选拔出了一批有技能的优秀中职生进入高等学府,将来还要把他们培养成出色的技能型人才。”

  沈健坦言,原来的对口单招考试存在几个问题:过于注重文化考试,导致中职生屡屡败北;忽视技能考试,无法体现中职生的优势。“这种与传统高考相类似的对口单招考试,让中职学校和学生们有些水土不服。因此,江苏试图在考试方式上进行探索和改革。”沈健说。

  2008年,江苏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对口单招改革方案:将原来各区县自考、不计入总分的技能考试,改为全省统一考试并计入总分,将文化基础、专业综合理论基础、专业技能考试的比值调整为4∶3∶3。

  “改革后的考试模式既有专业综合理论考试,也有专业技能考试。为了体现公正、公开、有效的考试原则,省教育厅将技能考试委托给招生院校联合组织。招生院校分专业成立了14个专业联考委,联系行业专家和中职学校,共同制定考试标准,组织考试实施,评定考试成绩。这种考试方式在全国也是第一次。”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副处长刘克勇说。

  在联考委的组织下,当年5月,技能考试闪亮登场:建筑、机械、机电等14个专业陆续开考,企业、行业的专业裁判成了学生技能的评定人。五花八门的专业考试让人眼花缭乱:酒店专业的学生要完成摆台任务,并且做到距离精准;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要会处理电路板上的难题,熟练运用焊接等技术……

  突破职教升学考试“瓶颈”

  涉及考试的改革一向是最敏感的。很快,新考试就在江苏的中高职院校中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效应。

  “由省厅搭桥,高校打开大门,迎接更多中职生进入,这样的改革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学生个人来讲,都是好事。”在宿迁市宿城中专校长周立法看来,这场改革来得恰到好处。但他也担心:“中职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许多学校缺专业师资和专业设备,这样的教学水平如何参与改革后的全省技能考试?”

  同样,作为招考方,在接到改革方案的那一刻,南京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冯明也曾经忧心忡忡。“技能考试可不是笔试,不是把考生放进考场就完了。一个考生需要一台设备,有的专业还要消耗大量的耗材,这些花费是相当惊人的。”她甚至担心,这样的考试是否能组织得起来。

  的确,技能考试对场地、设备的要求极高,省教育厅每年要拿出两三百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贴技能考试。即使是这样大的数目,对“烧钱”的职教考试来说,仍然不够。

  14个大类的专业考试一经推出,技能考试一下子变得严格起来。孙伟宏还记得学生2008年参加对口单招考试时的感受,“就拿机电专业来说,学生必须现场做出几个工件,当场就能看出学生技能水平高低”。(下转第七版)



/jiaoyu/zatan/2019-08-10/1598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