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迈向世界制造强国的梦想舞台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上接第一版)

  这是一个重大抉择,也是一次历史性跨越,它向世人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做强职业教育,跻身制造业强国,是大国崛起的必然选择!

  津门,一代拳师霍元甲的故里。

  100多年前,这里的武术擂台吸引了各国拳坛高手,更寄托了无数中华男儿强身报国的热情与梦想。

  擂台,技能,梦想。百年后的今天,天津再次成为各路高手云集之地。

  载着中国创造的梦想启航,怀揣着技术强国之志出发。正在徐徐拉开的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更强调与产业发展的同步性,在赛项内容上对接企业技术发展水平,近九成赛项融入了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100个赛项中,涉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赛项分别占10%、40%、50%,与国家产业结构基本吻合。今年新增的26个赛项中,涉及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赛项有22个。今年的大赛有80个行业组织牵头,比去年多出30个,行业企业广泛参与项目的设计、组织、命题、裁判和器材提供工作。相关企业还将在获奖选手中择优招聘。大赛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邀请了5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名代表参赛。在天津主赛区之外,还设有贵州、甘肃、大连和宁波等15个分赛区。

  或许,这是全球职教界规模最大的盛会。

  有人说,一年一届的职教大赛吹响了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集结号。大赛不是简单论输赢,而是肩负着为职业教育发展树立标杆、引领方向的使命。

  6年来,大赛在赛项设置、比赛地点、国际交流等方面不断凸显新视觉、新亮点、新思维。如今,已成为向国内外展示职业教育成果的重要平台。

  这是校企命运与共的一个新舞台

  还能记起那些活跃在每年职业技能大赛赛场内外的教师吗?

  还记得学校实训车间里那些在学生工位上忙前忙后的双师型教师吗?

  还记得电影《徐老师的故事》里的人物原型吗?

  他就是天津市职教中心兼职教研员徐英杰。作为双师型人才,徐英杰“多面手”的本领发挥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在每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场上,活跃着很多像徐英杰这样的“两栖人”:在企业,他们是“能人”;在职业院校,他们是师生眼里的“红人"。

  这些“两栖人”活跃在职业学校讲台的背后,是广大职业院校与众多行业、企业面向新技术革命浪潮、心手相连相互“取暖”的一种历史选择。

  在近几年的大赛中,地处山东半岛的潍坊商校,连续“三连冠”,2012年,夺得9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金牌数在1.5万所中职学校中名列第一。当众多同行讨教他们成功的秘诀时,校长于建平说,我们靠的是师资队伍的升级换代。这所商校要求所有教师必须轮流到大型企业挂职锻炼,还有近30名教师被派往美国、德国等国家学习,到兄弟院校观摩、培训、学习有1000多人次。大赛每年都要增设新的前沿性专业,商校在这些行业“挖”到60多名专家和技术能手到学校任教,有20多名企业高级技术专家被聘为客座教授,近百名企业技术骨干被聘为合同制专业教师,对专业建设、教师技能培养和实训课程开发进行具体指导。

  在天津,全市80%的高职院校和70%的中职学校均由行业举办,已初步形成了以行业办学为主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天津市交通集团先后选拔20余名干部和100多名技术骨干到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工作……

  每年的大赛,为校企之间深度合作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自从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重庆市九龙坡职教中心的老师们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主动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向工人师傅求教。学生们则对竞赛几近痴迷,课余时间忙着操练基本功。学校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吸引企业到学校建立工作室,请力帆集团、格力公司、江苏利步瑞公司等多家企业到学校建立实训基地,实现教学与市场、大赛“无缝对接”。

  大赛全面检验和展示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经过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洗礼,如今的重庆市九龙坡职教中心,凡是与市场相脱节的内容,该删就删,该减则减。在“赛中学、赛中教”,成为该校师生教学的一种常态。校长刘生亮说:“国家有大赛,学校有小赛,我们自设的‘技能风采节’,有80%以上的学生参与其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每年的大赛赛场上,都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赛场内外,都有很多企业参与大赛,除了捐设备、搭赛场,他们更大的期待是在比赛过程中发现、培养和储备人才。

  2012年,苗金成是天津电子信息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名三年级学生。他此前已经连续两年参与高职组信息技术技能比赛,2011年是学生志愿者,2012年则是作为赞助商神州数码公司派出的技术人员出现在赛场上。

  (下转第十五版)



/jiaoyu/zatan/2019-08-11/1628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