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无论身在何处 责任都在肩头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本报记者 柴葳 通讯员 王蓓

  在北京大学30多个院系的100多个专业中,相当一部分都设有实践教学环节和田野调查课程,且时间持续3周至1年;每年有近3000人次本科生赴海外交流……北京大学学生党员分散、流动性强的特点,一度给学生党支部建设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如何使党组织覆盖到这些“流动”学生党员?如何让党组织第一时间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并及时开展党建工作?能不能让学生党支部也“流动”起来?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讨论,北京大学党委决定在考古文博学院2004级野外实习的考古专业学生党员中尝试建立临时党支部,既为学生党员搭建了与党组织联系的桥梁,也激励学生党员在外学习期间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此为起点,北京大学党委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积极尝试“学生海外党小组”、“学生军训临时党支部”、“研究生支教团临时党支部”等一系列充满活力、覆盖面广的学生基层党组织形式,把党支部建在流动的集体上,让党组织覆盖到每一名党员,也让党组织的关怀延伸到每一名党员。

  流动党支部“如影随形”

  长期以来,学生党建工作都是考古文博学院的老大难问题。该院大部分本科生,都要在大三时奔赴考古工地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野外实习。虽有教师带队,但在外期间,党建工作基本是空白,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缺乏关注,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缺乏制度,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难以传播,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极易出现盲点。“支部建在考古队上”的创新与实践,仿佛一瞬间让学院的党建工作豁然开朗。

  该学院的第一个学生实习基地临时党支部建立在河南邓州八里岗新石器考古工地,随后在陕西周公庙商周考古工地、山东章丘东平陵故城考古工地等建立的临时党支部如雨后春笋。

  学院2009级本科生、临时党支部书记侯琳至今仍对2011年陕西周公庙考古工地临时党支部开展的活动记忆犹新。“临时党支部成立后,同学们迅速扎根基层,开展农村社会调查,怀着感恩之心,了解农村现状。”侯琳和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考古队驻地附近的陵头小学条件简陋,学生们几乎没有课外读物和文体用品。2012年元旦前夕,党员师生捐赠的2100元现金和部分图书、文体用品便送到了学校。“我们都被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深深感染,大家深感党支部工作不是照本宣科,不是空谈理论,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侯琳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让当地公众更深入地了解考古,2011年国庆节期间,临时党支部还策划了周公庙大型公众考古活动。十余块精心制作的展板、一个个忙碌且不知疲倦的身影、一张张真诚热情的笑脸、一场场鲜活生动的义务讲解……4天的活动,600多名当地群众参与其中。一位老乡热情地拉着学生党员的手说:“原来考古是这个样子,看来我以前都想错了。你们讲得真好,我以后还想多听几次。”

  从博雅塔走出,走到群众中去。借助临时党支部这个载体,学生党员们学会了如何在实践中践行一名青年党员的社会责任。以党建创新为主线的“一根红线”、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性作用的“一套机制”、传播先进思想和知识的“一个平台”、教工支部传递的“一份关爱”,共同构成了考古文博学院临时党支部的脊梁。从2007年开始,学生实习基地临时党支部结合专业特点,先后开展了“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主题党日活动、迎60周年国庆系列党日活动、“寻找华夏之魂”主题党日活动、“学习中国梦,勇当筑梦人”党日活动等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党支部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支部建在考古队上’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党建平台与视角。新颖灵活的党建方式、丰富且有特色的党建活动,使得我们这支建在考古队上的临时党支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考古文博学院教师陈春婷说。

  理想信念教育“漂洋过海”

  2012年6月,在北大外语学院“继承传统勇担青年使命,建言献策参与学校发展”主题党团日活动中,学院2009级学生党支部与2012年春季学期海外党小组日语系组长朱中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视频连线。(下转第二版)



/jiaoyu/zatan/2019-08-11/1633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