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无论身在何处 责任都在肩头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上接第一版)他结合自己的留学经历和前期调研,为在北京现场的外语学院学生党员就学术氛围、社团活动、课程设置、留学生管理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这是我第一次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与党支部的活动,感触非常深。作为当时身在海外的青年学子,我有种强烈的愿望,就是在世界视野、中国格局中,将北大胸怀、外院特色确定为自己成长成才的目标。”朱中原说。

  在国际化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重要趋势的今天,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海外体验日渐常态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国交流的机会”成为近年来北大推动国际化教育进程的新理念。北大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郑清文告诉记者,以该学院2009级本科生党支部为例,仅2011年下半年,该支部38名支部成员中就有12人到海外进行交流学习,平均每年参加国际交流学习及活动的人数占50%-60%,出访国家近30个。

  学生党员“漂洋过海”后,党组织活动如何开展?学生党员发展的连贯性如何保证?在海外的特殊环境中,面对复杂多元的意识形态冲击、宗教文化渗透,如何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针对学生海外体验活动中党支部建设的难题,北大外院从学生党员实际出发,从党支部设置方式入手,探索建立海外党小组,将在国外交流的支部成员(含积极分子)按照不同的地区(国家)、不同的语种分为若干个海外党小组,同时在国外交流的团员青年中建立海外团小组。

  以此为基础,各海外党、团小组积极挖掘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式,有效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及时将支部活动信息告知在海外交流的同学,让他们能够积极、持续地参与党支部生活。同时通过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参与活动等方式不断深化思想教育,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朱中原参与的党组织视频活动,其实已是外院开展的第二次此类活动。2011年11月底,一场以探讨学生党员在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的责任与使命为主题的党支部活动,汇聚了西班牙、法国、韩国等海外党小组。跨洋讨论充满激情,至今仍深深镌刻在2011年秋季学期海外党小组日语系组长武高强的记忆中,“因为它让我感觉到自己虽远在异国他乡,却没有被组织遗忘,还能在全新的环境下进一步思考党员的责任,在特殊的环境下贡献自己特殊的力量”。

  体制机制创新“应运而生”

  “从2007年至今,临时党支部通过对野外实习工地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的深入了解,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支部运行机制。”侯琳介绍说,一般在第二年学期末,在学院党委副书记的指导下,民主选举产生临时党支部委员会,明确分工,制定计划。在实践中,根据支部发展的需要,临时支部还陆续建立了党员学习制度、积极分子考核制度、加强党支部与群众联系制度、规范党支部会议的制度等,使其既符合党的章程又切合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党建带团建制度,把校本部学生党支部开展的党员与团员‘手拉手’活动带入临时党支部,为支部发展党员打下良好基础”。

  形式单一、脱离需求、质量不高,曾严重影响着党支部活动的吸引力,“入党前加把劲,入党后松口气”的现象不时出现。目前北大12783名学生党员,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的占比分别为51.2%和20.1%。将学生党员有效组织起来,学生党支部责任重大、使命重大,流动党支部体制机制的创新实践,为学校党建独辟蹊径。

  以流动党支部为载体,强化骨干培养,发挥引领作用。一些二级学院还纷纷设立海外体验奖励基金,提升育人效果。鼓励学生在海外体验过程中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许多学生党员申报课题立项,回国后就带回了沉甸甸的研究报告。

  越南语系2009级本科生杨亚晨是学生党支部书记,在他的记忆中,每年的海外党小组组长都会组织组内成员收集所在国家(地区)主流媒体或民众对于中国各大事件的反应,并结合学生党员的留学体会,针对传统继承、文化创新、社会实践等主题建言献策。

  同时根据各海外党小组与团小组的数量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分配,各海外党小组分别负责带动一个或多个所在地区的团小组定期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在“支部建在考古队上”和“学生海外党小组”的成功实践基础上,通过多年的坚持和发展,北大临时党支部项目日臻完善,逐渐形成了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模式、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交流互动的新机制、党组织活动组织形式的新办法、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新渠道。



/jiaoyu/zatan/2019-08-11/1634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