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给学生留一份“最珍贵的毕业礼物”

[db:作者]  2013-07-09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王寿斌

    转眼又到劳燕纷飞时,一大批毕业生正在离开母校步入社会或继续深造。在这个被离愁别绪绵延缠绕的夏季,“毕业”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

    据相关媒体报道,江苏省宿迁市某中学2013届高三毕业班今年拍集体照,学校领导“因工作繁忙”无法一一出席学生毕业照现场,竟然先在集体照的中间留下一排空位,事后通过电脑技术移花接木地组成标准合成照,令网上网下一片哗然,更将“毕业”话题推到风口浪尖。

    每个人都有过毕业的体验。对于毕业的记忆,很多人会联想到毕业典礼上“根叔”的时尚卖萌、宿管阿姨的掏心致辞,联想到彻夜无眠、饮酒狂欢,甚至雨中漫步、抱头痛哭。然而,却很少会有人记起自己当年是如何拿到毕业证书的。

    近日,江苏省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隆重举行毕业典礼,院领导们郑重其事地花了整整两个小时亲自将毕业证书送到2000余名毕业生手中,与全体毕业生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被即将离校的学生们称誉为“最珍贵的毕业礼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无独有偶,在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今年的毕业典礼上,全校18个班761名毕业生,穿上“学士服”分批站上舞台,高高兴兴地依次从5位学校领导手中接过毕业证书,70分钟的“领证”体验令学生难以忘怀。两件不谋而合地发生在中职和高职院校的毕业新鲜事,犹如一阵清风让学生们群情振奋。

    堪称举手之劳的毕业证书颁发仪式却让学生们深受感动,足以引发学校管理者们的深思。

    对于颁发毕业证书,各级各类学校历来都存在重“发”轻“颁”现象,上述宿迁市某中学的做法就是比较典型的案例。尤其是对于同届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学校,“发证”更是简而化之、一发了之,普遍的做法是由行政职能部门将毕业证书分发到各教学系(部、院),再由系部转交到学生手中。在学校层面,至多是有选择地颁发一下优秀学生的毕业证书,以体现学校对优秀学生的表扬和对在校生的激励,而其他学生则一律以系部派“代表”领证,在毕业典礼上走一下过场再私下分发。这样的学校为数不少,甚至有许多学校借口毕业班学生在外实习返校不方便、难集中,连毕业典礼都给免了,让学生直接联系班主任(辅导员)领取。

    与惨淡、冷漠的“毕业领证”相比,很多学校对组织招生宣传和举办开学典礼却出奇地重视,这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进门、出门冰火两重天”,并与近几年职业院校招生困难联系起来,进而加深对学校的误解和抱怨。其实,真要说学校不愿组织毕业典礼,或者说领导不愿意将毕业证书亲自送到学生手中,这倒确实有冤枉好人之嫌,更多的学校是担心毕业生太多,依次颁证、轮着拍照耗时过多难以组织,且长时间单调发证,现场必然难于控制,“容易出事”。从换位思考的角度看,这一顾虑完全可以理解。如果学校平时各方面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对自身的管理或教学、服务质量没有足够信心,势必担心学生在毕业离校这个“关口”趁机发泄怨气,做出不利于学校管理、损害学校利益和声誉的事情,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维影响下,“淡化毕业”也就成为各学校的共同选择。

    从表面上看,“低调”颁发毕业证书对学生并无损害,不“隆重”的理由也非常充分,但从学生的角度看,一次郑重其事的毕业颁证、一次与学校领导的亲切握手、一次开心的合影留念,都将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曾因中考、高考失利而背上沉重心理包袱的职校生来说,这种隆重的颁证祝贺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自信,让他们能够信心满满地走出校园步入社会,这或许能够影响他们的一生。

    教书育人是百年大计,不仅需要精雕细琢,更要耐心打磨。毕业典礼是学校育人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组织好毕业典礼、把毕业证书送交到学生手中,不仅是学校的应尽义务和责任担当,更能体现出学校的育人智慧,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均当三思而慎行。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副所长)



/jiaoyu/zatan/2019-08-13/1675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