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巴基斯坦:巧用国际援助发展教育

[db:作者]  2013-07-12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联合国报告指出,全球小学适龄失学儿童中约1/10在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由此成为继尼日利亚之后的第二大适龄儿童高失学率国家——

    ■俞可 杨薇

    近日,欧盟向巴基斯坦提供300万欧元的诺贝尔和平奖基金,旨在资助该国西北部(与阿富汗接壤地区)学生。该基金惠及该国30多所学校的3000名学生,其中半数为女生。

    根据2012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巴基斯坦在186个联合国成员中位居第146位。该指数尤为凸显该国教育之贫瘠:近1/3适龄儿童无法入学,伤及最深者为女童。联合国《2012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指出,全球小学适龄失学儿童中约1/10在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由此成为继尼日利亚之后的第二大适龄儿童高失学率国家。巴基斯坦510万名适龄失学儿童中约2/3是女童。当然,除文化因素之外,教育投入不足构成主因。巴基斯坦各类教育投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学校没有自来水和卫生间已司空见惯。

    在自身难以攻克教育贫瘠的前提下,巴基斯坦政府善于开发国际资源。自2006年以来,巴基斯坦政府引入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开发协会资金10多亿美元投资于旁遮普省、俾路支省和信德省的教育发展。例如,旁遮普省教育部门项目免去所有公立学校的教材费,并为38万名小学六至八年级女生提供助学金;俾路支省的教育支持项目扶持5万余名学生入学社区或公私合作的学校,其中44%为女生;信德省给予农村社区小学生每月4至6美元的补贴。如若灾难或战争来袭,国际社会更是鼎力相助。2010年7月,巴基斯坦经历史上最严重洪灾,近1万所学校受损或遭毁。灾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和其他受灾地区评估人道主义需求并提供紧急援助,并将14万名儿童分别安置在1530所学校和临时学习中心。2011年,世界银行向巴基斯坦发放4亿美元贷款,以扶持其不堪一击的教育系统,其中3亿美元用于高等教育项目,另外分别有5000万美元投入信德省和旁遮普省的小学改革项目。

    然而,仅靠外援恐难以根治巴基斯坦教育的痼疾,因此巴基斯坦还勇于携手政府间国际组织向国际社会发出倡议,把本国教育攻坚化作为全球使命。2012年10月,因积极倡导儿童权益并揭露塔利班焚烧女校的暴行,巴基斯坦14岁女生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小城斯瓦特遭塔利班武装分子枪击,生命垂危,即刻被送往英国接受治疗。巴基斯坦政府不仅授予她“国家和平奖”,且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2年12月10日在巴黎总部发起一项名为“支持马拉拉——受教育是女童的一项权利”的全球倡议,旨在确保女童的受教育权。倡议呼吁各国政府、各类双边和多边机构、社会团体乃至所有个体将女童教育问题视为可持续发展和持久性和平的先决条件之一。巴基斯坦总统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率先向“马拉拉女童教育权基金”捐赠1000万美元,意在筹集数以10亿计美元资金以配合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联合国同时宣布将每年11月10日定为“马拉拉日”。通过“马拉拉事件”,巴基斯坦不仅强化了本国也敦促世界各国对教育权责予以规范。

    巴基斯坦教育领导小组主席瓦齐尔·阿里强调,改善该国教育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高水平投入和高效能管理。然而,对于这个积贫积弱且自然灾害深重、地区冲突频繁的发展中国家,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拯救贫瘠的教育,而开发国际社会的援助无疑是最佳选择。巴基斯坦尤其善于利用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财力与政策支持,此举既力促教育发展,亦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更有利于国际和解并减少地区冲突。欧盟启用诺贝尔和平奖基金援助巴基斯坦教育发展,意旨恰恰在此。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jiaoyu/zatan/2019-08-13/1689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