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峰
在网上曾有一篇民国小学生作文流传甚广,优美的句子叫众人难以置信。现在细读《民国学生这样写作文》一书,这样的文笔竟俯拾皆是。如一篇《芦洲晚眺记》的作文,小作者写去看芦花滩的风景:“一鞭残霭,十里斜阳;黄叶初飞,白棉轻叠。渔舟唱晚,响沉红蓼滩头;樵叟歌风,声断白蘋洲上……”
作文里反映出来的,是学生读书多、深、广,这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为什么只是小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就要比现在的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生都写得好?
我们不禁要问一问,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育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潘新和老师在序言中的批判直指“叶圣陶现象”对语文乃至整个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有勇气的。风起于青萍之末,语文教学的科学主义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叶圣陶模式放弃了语文教育的本,无视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否定了语文教学基本的循序渐进法则,废弃了独立思考是语文学习的精髓所在。而把所谓的“标准答案”的学习作为长期的追求,使得语文学习走上了邪道。以至于现在积重难返,在邪道上面越陷越深。
现在兴起一股出版老课本的风潮,从2005年到2012年,国内11家出版社出版了41种民国时期的国文教材。这背后正是一股觉醒的思潮在涌动。但是那些老课本,对我来说,都不如这一本《民国学生这样写作文》来得震撼。因为之前那些都是教材,只能说明课本编辑的眼界。这本书却是成果,直接反映了教学的效果、学生的水平!
不同的教材反映出不同的教育观念。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光是在教学大纲、教参的内容上做文章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现状的。当年段力佩先生提出将一本《红楼梦》作为教材,人皆以为惊世骇俗。其实,只要先生有学问、有见识、有方法,即使是一本《红楼梦》也能成为最好的语文教材。
(作者系上海复旦附中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