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
《民国学生这样写作文》一书读来最切近学生生活、最让人称羡感慨的,当属杂记类作文。徜徉在这类文章中,气象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爽,那种久违了的童年意趣会重新在心中荡漾。
很难想象,当代学生还有如此性情:“辟地构庐,环庐皆竹”的古典的性情,诗意人生,大抵只在此番高古的情怀中。(见该书《问竹庐记》)
很难想象,当代教师还有如此胆魄:“乘此大雪之时,作行军之戏,以强健体魄,锻炼筋骨乎?”有此一举,遂有豪气冲天的文字(见该书《雪中行军记》)。
很难想象,当代校长还有如此雅兴:邀请学生“盍随我作郊行?”在愈演愈烈的升学竞争中,当代校长还有那份“散步”的从容和淡定吗?(见该书《钟屋湾散步记》)
我始终坚信,作文绝不只是“写”的事,更是“思考”的事、“体验”的事、“探索”的事、“发现”的事、“成长”的事!没有意气的充沛,怎会有笔墨的酣畅?没有情思的委婉,怎会有表达的曲致?没有精神的练达,怎会有文字的健朗?没有体验的深切,怎会有言辞的诚恳?
而这一切,与民国学生相比,当代中国的孩子正在丧失。他们生活在过度保护中,他们被占有着、被控制着,也因此,他们生活在郁闷和恐惧之中。他们衣食无忧,但思想逼仄;他们见多闻广,但精神局促。他们被世风、被人心过度“文”化了,于是生命中缺失了野性的“质”。而文字,说到底是精神的显化、生命的舞动。被圈养的生活,不可能遇见率性、烂漫、撒着欢儿跑的文字。
民国时期的学生,没有高科技的武装,没有高收入的保障,更没有天下太平、万物安宁的境遇,但我们却从他们的文字气象和精神中,感受到一种自由舒展的生活气息,感受到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生命开阖。正是牧养着他们的生活这一源头活水,滋养了这些令人击节称叹、抚掌喝彩的好文字、真文字。
什么时候还孩子以天性,什么时候我们的作文才会遇见问竹的高古、冒雪的雄劲、散步的从容。圈养的生活,只能滋长“圈养”的文字;牧养的生活,便是牧养文字的天性。
(作者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