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结束,老师们高兴地拿到结业证书。张先睿?摄
编者按 在高校中,青年教师占有很大比例,他们有很高的工作热情,但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的能力与技能又需要进一步提升与完善。不少学校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采取了若干措施,暑期培训,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搭平台 畅交流 促提升
——北京交通大学暑期学校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
■通讯员 袁芳
7月下旬的北京交通大学校园里,没有了往常师生熙熙攘攘上课下课的景象,四处弥漫着假期独有的安静和恬然。然而,这个假期,学校近200名青年教师化身为学员,满腔热忱地在学校举办的第一期暑期学校里听课、学习、研讨,共同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分享彼此之间建立起的深厚友谊,而且对自己发展有了更明确的定位。
据暑期学校校长、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高福廷介绍,创办暑期学校是校党委落实中央、教育部和北京市相关精神要求,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举措,5年内将基本实现学校青年教师全覆盖。
顶层设计 高度决定深度
“参加培训的青年教师有一个普遍的感受,就是学校重视。”担任暑期学校辅导员的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蔡红建谈了自己的体会。“青年教师渴望被重视,渴望交流,但是平时各自忙着教学和科研,暑期学校给了他们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
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中央和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提出的重要任务和要求。北京交通大学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近70%,成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学校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了良好的格局,校党委高度重视,切实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去年11月,又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出台了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实施理论引领、师德建设和实践锻炼三大工程,实施教师教育“双百”计划等重要部署,形成了新时期学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思路。
校长宁滨亲自做动员,党委书记曹国永亲自作辅导报告,党委副书记高福廷、副校长张星臣和关忠良亲自带团开展社会实践,来自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处级领导担任辅导员、班主任,与学员同吃同住,切实做好政策解读与业务咨询工作。
学员们认真听课,积极讨论。实践考察结束后,每位学员都踊跃递交学习心得。各个考察团都有学员主动整理素材,制作了图文音并茂的音视频短片,将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学习活动定格成美好记忆。
理论学习 启迪思想收获知识
“曹书记,请问在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学校如何照顾边缘学科和弱势学科的发展?”这是在7月18日下午的理论学习互动环节,人文学院副教授孔德立向主讲人党委书记曹国永提出的问题。他的提问代表了学校一些青年教师共同的疑问。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中通常都强调大力发展优势学科,而工科大学中的人文社会科学,对于育人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是以怎样的心态对待这些学科的发展呢?
“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是相对的,是动态变化的。学校的优势学科如交通运输是经过了百年的积淀从无到有发展而来的。但我们应该看到,近年来像理学院、人文学院等学院在全院教师的努力下发展也很迅猛。学校的态度是:只要有想法、有创新、下功夫,学校就会大力支持,弱势学科也会成为优势学科。”曹国永书记的回答赢得了教师们的阵阵掌声。
这场题为“凝聚青年教师力量,努力实现交大梦”的辅导报告,互动时间长达半个多小时,其中不乏与教师发展切身相关的问题。曹国永说,让自己感受最深的是青年教师对自身使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对自身发展充满了激情和向上的动力。他认为,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沦为空谈,应在健全体制机制、完善保障措施上下功夫,在拓展工作平台、创新载体形式上下功夫,努力做到政治上主动引导、生活上热情关心、专业上着力培养。
这次暑期学校校内集中培训期间,还邀请了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楚树龙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辛向阳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分别作了题为“当前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中国梦的三个基本问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辅导报告。专家们与广大学员面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意义等理论进行了深入解读。老师们表示,几场讲座集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为一体,好听、易懂,知识上有收获、思想上有启迪、灵魂上高享受。
建筑与艺术学院胡映东老师、电信学院周航老师表示,以后在教学中也要特别结合所学理论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身体力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实践 学习需要接地气
7月19日至21日,青年教师暑期学校的学员组成3个团,分赴东北、河南、山东开展了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分别参观雷锋纪念馆、“九一八”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红旗渠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所学理论联系社会实际,大大加深了青年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难探索的直观认识,增进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社会实践活动还为青年教师与主要职能部处搭建近距离交流平台,增进了同事情谊。来自13个学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直属单位的青年教师们平时在一起的交集不多,在暑期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互相谈论工作、生活,丰富了学科知识,增进了友谊,为后续交叉学科互相合作提供了可能。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加大了对青年教师多渠道、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和支持,着力为青年教师创造优良的成长环境、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实施的“新教师起步支持计划”,力求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红果园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分层次、分重点培养优秀人才。4年间投入近2000万元,重点培养近200名优秀青年教师。其中已有3人受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7月25日,北京交通大学第一期暑期学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期学员真正响应了校长宁滨在开班仪式上的寄语:“放下事务静心学,转变角色虚心学,加强交流互相学,学以致用做中学。”正如结业仪式短片里所说那样:今天我们结业了,但这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这一批青年教师从暑期学校结业,但互相交流学习、为梦想奋斗的热情才刚刚被点燃。
山东理工大学——
国际访学 增强青年教师国际视野
■通讯员 李义勇 张晓连
暑假期间,山东理工大学的李秋红博士将赴加拿大湖首大学进行为期6个月的访学活动,以选择合适乳化剂实现原油中水的去除,这是阻碍她科研进展的一个困扰。从7月到8月间,山东理工大学陆续有7名青年教师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参加学校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的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是该校一项促进青年教师发展成长的重要举措,旨在对40岁以下青年学术骨干实施重点资助,培育和造就在相关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的青年拔尖人才。该计划重点加强了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实施。
学校积极拓展青年教师国际访学渠道,每年选派10名教师,资助每人5万元国外访学至少3个月;每年有15名教师通过孔子学院、教务处课程进修等形式获得国际合作资助;结合重点学科建设,有两个省级重点学科2010年获批省政府公派出国留学项目支持,每个学科选派4人国外访学1年。学校还积极推荐青年教师申报山东省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自2007年实施此计划以来,共有73名教师获得资助。孙峥是学校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他从泰山学者经费中慷慨出资10万元资助两名青年教师到国外访学6个月,计算机学院赵辉和理学院李霞老师成为这一资助项目的受益者。
为了解高访学者在国外的学习、生活状况及访学的体会,以更好地推动国外访学的实施,学校积极搭建访学交流的平台:在校报设立“国外访学感悟”专栏,邀请访学归来的学者畅谈访学感悟;每年召开由校领导主持的国外访问学者座谈会、学成归来及新引进博士座谈会,督促青年教师制定访学计划,相互提供访学信息。“美国访学,感受了另一种法制教育与法制文明,开阔了我的视野,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法治的信念。”参加“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的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朱伯玉教授对在美国访学的一段经历深有体会。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英语实践实训能力,特别是提高骨干教师国际交流能力,学校自2006年以来,每年定期举办中青年骨干教师外语培训,选派30名外语基础好的教师,从听力、阅读、写作、翻译4个方面强化培训。
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已显现成效,朱伯玉教授在回国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相关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池州学院——
成长沙龙 铺设专业成长捷径
■通讯员 谢家顺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个人钻研是一种途径,举办教师沙龙、同行共同探讨则是一条捷径。池州学院为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探索青年教师培训形式,举办青年教师成长沙龙。暑假伊始,池州学院的青年教师就开始了沙龙活动。这是一次教学视频诊断会,播放的分别是教育系凌玮、思政部杨惠宇老师的课堂教学视频。沙龙现场,大家先聚精会神地观看,然后畅所欲言,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发表看法与体会,分析查找这两段视频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这只是池州学院青年教师成长沙龙众多活动形式的一种。此外还有教研活动、课例研究、教学反思、同伴互导、名师点评、校内教学观摩和校外教学观摩等形式,从今年暑假开始,每半月举行一次。
——教研活动方面。池州学院高度关注青年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鼓励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以青年教师成长沙龙、教研室等集体形式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如池州学院在2013年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中可以申报15项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校通过文件的形式保证40岁以下青年教师至少可以申报其中1/3的项目。如果学校没有政策支持,这些青年教师由于学历和职称的劣势很难获得申报机会。
——课例研究方面。池州学院从2008年开始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要求导师和青年教师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双向选择。在课例研究时,青年教师畅谈自己的教学理念、设计思路、目标达成,导师精心点评,沙龙其他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为青年教师课堂建设和专业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提升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学反思方面。青年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克服在教学、教研活动中的不足。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学校教学督导组和同行专家的评教意见是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的基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评价结果不好,是教学秩序的维护方面存在不足,还是自身授课方式的欠缺,抑或是其他方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自身教研能力不足,是课题申报方面的原因,还是课题完成方面的原因?这些问题都是青年教师应不断进行反思的。通过教学反思,可以认清自身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的得失,从而扬长避短,提升专业能力。
——同伴互导方面。青年教师成长沙龙里的教师有的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科研能力很强;有的善于教学,教学质量高、效果好。成长沙龙里的青年教师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进行结对式同伴互导,取长补短,弥补了青年教师各自教学、科研的不足,推动他们全面发展。
——名师点评方面。学校定期委派相应学科的教学名师对成长沙龙的青年教师进行现场听课或视频录像听课,并通过教学诊断书给出意见或建议。截至学期末,已经为青年教师发出100余份教学诊断书,对青年教师改进自身问题和提升教学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校内观摩方面。学校定期组织成长沙龙的青年教师对教学名师或精品课程进行观摩听课,通过对教学名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观摩和评议,使青年教师更加熟悉教学诊断的过程,方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更加完善的自我诊断和反思。
——校外观摩方面。学校定期组织成长沙龙的青年教师赴其他学校进行观摩和学习,学习人家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开阔了青年教师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教学、教研水平。
对于为何举办青年教师成长沙龙,池州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柳友荣认为,作为一所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升格初期规模快速扩大,师资队伍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低职称教师偏多,师资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现象同时存在,已经成为我院提升质量的掣肘。可以说,当前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根本就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在池州学院教务处长汪志国看来,超过六成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教师队伍来源单一,98%以上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实践工作经历。作为主体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规范、课堂驾驭、教学反思、专业成长等方面均处于探索、适应、提升阶段。而学生数量的激增、教学压力的加大,使他们难以获得专业成长的“时空”,没有太多的进修、提升的时间,没有走出校园观摩访学的空间。客观地说,青年教师的成长就只能更多地依赖于校本培训和教学团队建设。
青年教师成长沙龙已经成为池州学院教研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成为今年暑期池州学院青年教师一道精神美餐。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分类培养 拓展个性化发展空间
■通讯员 狄奥
今年这个暑期,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张晓骏老师很繁忙,她不但要利用这段时间备课,还要做专业和英文方面的准备。此前,她和另外3名老师通过了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处组织的面试,将于明年1月到美国玛丽大学进行1个月的国外进修。这是该校探索青年教师分类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竞争力的一项措施。
“每一个人的岗位、专业、知识结构、成长环境、成长方式不同,我们尝试对青年教师进行分类培养,初步分成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创造空间。”校长张金隆教授说道。
在张金隆校长看来,作为一所民办高校,学校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一支适应学校教学任务的青年教师队伍,但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来自社会环境和自身发展方面的诸多问题,制约了青年教师的快速发展。为此,学校决定利用民办高校的灵活机制,探索青年教师分类培养和管理,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实施导师制,开展讲课比赛、说课比赛、教案比赛,帮助青年教师首先站稳站好讲台。而后,学校进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制订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根据教师不同类别、不同岗位、不同层次,既制定了统一的目标和要求,又制定了各不相同的年度工作任务和考核标准,并不断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发展拓展空间。
“这次助教,给我带来全新的课程和教学理念,也让我明白要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才能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教师李德奎在最近的一次助教经验分享会上谈道。李德奎是学校今年初引进的一名“洋”博士,毕业于韩国光云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他是学校海外境外名师教授讲学助教制的受益者。今年3月,学校邀请台湾EMBA(工商管理硕士)名师、台湾中央大学管理学院林子铭教授走上讲台,为本科生开授两门公选课,并为师生作专场学术报告,定期与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合作科研。李德奎和另外两名老师是林子铭教授的助教,全程听课并协助他工作。
学校党委书记陈伟表示,希望以海外境外名师的丰富经验、国际化视野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动一批青年教师成长,并把最前沿的知识带入课堂。
学校开设科学研究训练营,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科研讲座、座谈、专项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研、科研,以研促教,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通过参加教研、科研工作,促进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出国培训和到企业挂职锻炼,是学校培养青年教师成为国际化和本土化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今年1月,学校与美国玛丽大学签署协议,每年选派4名商科类专业教师到玛丽大学进修1至3个月。从2006年开始,学校就通过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暑假实践,组织教师过实践关,以缩短学校与社会、教育教学与行业实践之间的距离,促进教师向“双师型”转化。今年,学校正在选派青年教师参与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全职从事为期一年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