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全球化带来了什么样的高等教育

[db:作者]  2013-08-18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市场的挑战》 蒋凯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梅

    肇始于20世纪中期的全球化已然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深入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全球化既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由全球化、全球性和全球主义在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成。当代全球化远非一种中立价值的客观发展过程,而是由西方新自由主义者挟持和鼓动发达国家的政府、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和其他利益主体一起精心构造的世界发展体系和格局。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被“裹挟”也主动迎合了全球化浪潮。中国自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经成为全球化变局当中的一个重要国家和影响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已故法学家、政治学家、翻译家邓正来先生所言,中国从此真正进入了世界体系,产生了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并将由“主权国家”演变为“主体国家”。全球化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各种利益主体和诸多力量的较量、重组中重塑着世界秩序。

    全球化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什么影响,或者说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景观呢?《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市场的挑战》一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该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球化时代复杂多变的高等教育图景,揭示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发达国家主导的高等教育“世界结构”的发展动力、变化和转型过程。中国高等教育正置身这一格局之中,成为世界体系的被塑造对象和建构者之一。

    就笔者视域所及,该书是中国大陆第一部从全球化视角系统阐释和分析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专著。该书归纳和辨析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向,即高等教育市场的形成(也有学者称为高等教育市场化)、民营化的兴起、分权的推进、问责制的实施、跨境高等教育的发展等。这些新面相既有美好的理想图景,也有负面属性。

    该书对上述每一个高等教育新面相的透视分析都融理论阐述、政策分析和实例举证为一体。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化不仅是世界高等教育的新面相之一,也是贯穿该书的一条主线。换言之,该书将全球化与市场化两条主线相互交织,共同勾勒出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面貌和特征。作者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抱持一种既爱且恨的态度,力图结合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与布迪厄的社会批判理论,反思和批判全球化及市场化的风险。

    以往的研究者更多地看到了这两位思想家的差异,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共识和视角的交集,而本书作者则发现了这两位思想家在新自由主义、市场、知识和高等教育的公共性、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大学的社会文化价值和批判精神等问题上的许多共通之处。

    该书对高等教育市场形成的阐述和分析可谓系统透彻,总体涉及4个部分:高等教育市场的涵义、性质、特征与分类,高等教育市场形成的理论与现实基础,高等教育市场的实践,高等教育市场的影响(对效率、质量和公平的影响)与限度(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信息不对称、教育竞争的地位竞争性质、知识的公共产品性质)。

    该书对于高等教育民营化、分权、问责制和跨境高等教育的分析,也都是以类似的逻辑结构逐步展开的。

    对于高等教育市场形成的辨析该书着墨最多也最为深刻透彻。作者不仅刻画了高等教育市场形成的实然状态,还质疑片面的市场化是否就是我们所希冀的前景,提出因知识的公共性以及教育与科研的自主性和公共性等问题,许多学者和大学校长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引导下的高等教育市场化、商业化、功利化政策和实践持怀疑、拒绝的立场。该书作者以警醒和批判的态度,辩证地分析了高等教育市场化、民营化、分权、问责制和跨境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利弊,这对处在后发外生型发展中的中国高等教育而言,如何在世界格局中正视市场的作用与限度,保持独立自主性,平衡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而不是成为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殖民地和新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jiaoyu/zatan/2019-08-19/1782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