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让学校充满精神能量

[db:作者]  2013-08-20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陈富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山西省英语学科带头人,山西省教育学会理事,三晋名校长,运城市劳模。

    近年来,山西省临猗中学以构建先进校园文化为载体,引导师生立德修身,启智开慧,为学生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陈富强校长在探索中找到了精神理念的实质,把握了教育管理中的精髓。前后几年的时间,迸发出从中低音到高音的转化,呈现出闪亮而巨大的辉煌。学校先后荣获“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全国最具内涵发展特色校”之一等诸多殊誉。今年4月,陶继新先生应邀去学校作专题报告,在深入调研后,又多次和陈富强校长围绕学校发展做了深入交谈。现将部分内容刊载如下:

    坚持文化引领——凝心聚力

    【陈富强】教育的两大目标:一是教人聪慧,二是使人高尚。多年来,我一直在学习、思考、探究并践行着。为此,我们确立了“面向全体,优化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为了使这一理念落地生根,我们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师生的“道德文明建设”为抓手,创新管理,优化队伍,激发潜能,提升内涵,逐步构建起了“科学与民主、宽松与和谐、大气与包容、勤奋与求实、尚真与唯美”的向上、进取、和谐、人文的校园文化。她像一面旗帜,将全校师生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对师生的生命成长起到了熏陶、引领和激励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陶继新】两大目标确定得好!“教人聪慧”,并不是说不教知识了,也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而是因为有比知识更重要的,那就是聪慧。有知识不一定聪慧,而聪慧一定会有知识。孔子之所以说“智者乐”、“智者不惑”,是因为人一旦有了聪明智慧后,会对世态万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从而了断烦恼,智慧地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工作很忙,依然乐此不疲,始终有一个很好的生命状态。“使人高尚”更为重要,因为这是人之生存与发展之本。儒家经典《大学》的开篇则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且还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你们的教育,恰恰与这些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况且,现在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比较严重,选择在其崇高人格上下功夫,不正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吗?

    【陈富强】学校文化犹如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全体师生的黏合剂,是学校发展活力的源泉。没有过程的“转化”、“操作”与“积累”,这一切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2005年我挑起了校长重担,深感责任重大,未敢懈怠,决心以精神文化为先导,着力塑造真正属于临猗中学的精神之魂——人文和谐、团结协作、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团队精神;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倾心事业、甘做人梯的奉献精神;立足前沿、走进心灵、严谨执着、立德启智的治学精神。

    学校坚持“强师德、塑形象”的做法。围绕“爱与责任”这一主线,通过师德演讲、师德宣誓承诺、学生评教、家校联谊和“老师,我想对你说”等系列主题班会;通过师徒结对,教学技能展示,老师承包学生相伴成长等多种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坚持开展“每周一次小学习,半月一次大学习,一月一次思想交流碰撞”活动。大家采取谈体会、言感悟、学典型、剖个案,举办读书沙龙等形式,不断诠释和传播着“爱与责任”“道德文明”“励志感恩”“团队力量”等主题,这些正能量的不断注入,净化了教师的心灵,提升了教师的内动力。

    学校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发展。近5年来,先后聘请全国著名演讲家彭清一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台湾著名爱国人士、国学大师朱高正教授,“教育·中国”演讲团首席讲师邹越老师,全国十大演讲家蔡朝东老师,著名教育家冯恩洪老师、龚正行老师等一批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先进文化领跑者,为师生做报告、搞培训。由于坚持不懈地开展这一活动,师生如沐春风,道德情操得到了陶冶,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实,做人做事的品位也得到了提升。

    【陶继新】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支撑学校发展的核心元素。比如您说到的“爱与责任”,就极其重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校园里充满爱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就和谐了,和谐是有精神能量的,和谐也是生产力。同时,责任与爱也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爱学生,就有责任教育好学生,不但要让他们学好知识,还要让他们习得智慧,更要让他们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了这种责任意识后,教师教育教学的时候,就必然会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乐道守正,力行致远”。学生有了责任后,就不会只是盯着成绩,还要锻炼好身体,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精神动力会让一个人拥有持之以恒的能量,而这种精神动力,恰恰是来自责任感与使命感的。

    只有理念与思想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与之相应的行动,因为任何理念与思想如果不内化到师生的心里,都起不到真正的作用。你们邀请全国一批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为师生开设讲座,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内化方法。这一场又一场的报告中就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能量,也会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师生的心里,进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的“转化”,必然会使学校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

    【陈富强】在精神文化的统领下,我们着力构筑“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网络文化”四柱并立的校园文化新格局。“环境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诗如画的诗情校园,现代一流的教育设施,优雅人文的学习环境,四季如春的醉人景色,无不给师生以精神感染。整个校园,一草一木都在说话,一砖一墙皆蕴灵魂,每个角落都给人以感悟,每个场所都充溢着文明。“行为文化”:立德修身,学做真人。学校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分年级、分阶段、分步骤、分内容在全校开展了“文明道德伴我行”、“好习惯与我同成长”等主题活动。活动的坚持,使学生做人有了标尺,做事有了规则。懂得了尊重,学会了珍惜,克服了邪气,形成了正气,偌大校园,处处散放着人文温馨、文明向上的芬芳。“制度文化”:以人为本,机制激励。本着人本理念,为不断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我们制定了备、讲、导、批、考、研系列常规要求;为倡导教师团队合作,增强参与意识,完善出台了“蓝青计划”、“名师工程”;为不断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设立了“教学突出贡献奖”、“教科研卓越成果奖”等奖项。这些制度的运作,让教师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其中并发展自己,与规矩同行,形成了严谨执教的方略。“网络文化”:联络世界,沟通你我。我们还特别注重校园文化渠道和空间的拓展,建起了校园网站,开通了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交流;成立了“心理驿站”咨询室、校园广播站、各种社团组织;建立起了“教师个人工作室”,实施了“网络教研”,架起了与名校联谊交流的桥梁。

    【陶继新】环境文化犹如一个人的外在仪表,不只是一种物质的外在形态,而且因其附着了文化而有了特别的韵味,从而让学生身在其中,不知不觉就受到熏陶。不但美在其中,也有了一种向上的精神气场。在谈到行为文化时,您特别关注了立德修身,学做真人。是啊!要想立德树人,就要在一言一行中彰显德的修为。孔子说:“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那么,就要做一个真人,而不是“巧言令色”之徒。真诚当是一个优秀人士的基本品质,正所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所以,言说不好不行,只说不做也不行。因为大家不但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知行合一,才能形成真正的行为文化。关于制度文化,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谈这个问题,可是,有制度不一定有文化,有的学校制定了一整套的制度,而且装订成册,那只是一本闲置的文本,而没能内化到师生的心里。所以,文本所载,师生并不知道,也不认可,这当然形不成制度文化。你们的可贵处在于,制度是师生制定的,也已内化到了师生的心里,文而化之了。这样,更多的时候,不需要领导去指挥,而是制度在行使其无声的权力。谈到网络文化,除了您所说的内容外,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要有健康的网络意识,不但要在网上过滤掉那些不良的内容,而且要在老师,特别是学生的心里过滤掉那些无用、小用,特别是有害的信息。有了健康的网络意识,且有了健康的网络行动,就可以让师生在这个阔大的世界里,有一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感觉。

    践行道德文明——陶情养性

    【陈富强】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的进步,人民物质水平的提升,中西文化的交融,使学生生活逐渐优越、思想逐渐开放,但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唯我独尊、任性自私、礼节匮乏、不懂珍惜、不懂尊重、不善合作等消极情绪。而我们的教育往往重视了“教”而忽视了“育”。基于这一认识,从2009年始,我校隆重启动了“文明道德进校园”工程:成立了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班级、年级、学校”三位一体,“教师、学生、服务管理者”三级覆盖的管理组织体系;制定了方案;出台了细则;规划了活动流程。以小博大,循序渐进地拉开了“道德文明进校园”的大幕。

    【陶继新】“道德文明进校园”的大幕拉得太必要了!公民的文明素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也不是靠几个文件就能解决的,而是要从学生抓起,学生就是未来的公民,学生的文明程度高了,未来中国公民的素养也就高了。如果每个学校都从学生抓起,都讲道德文明,未来中国的公民不就文明了吗?不就“文明在中国”了吗?你们的“文明道德进校园”工程,当是放眼未来的一项大工程。更加可贵的是,你们不但有详细的方案,更有落实方案的具体行动。道德文明不是一道遥不可及的虚幻风景,如果扎扎实实地做,一天一天地做,教师与学生甚至家长都做,就能形成一种道德文明的气场,就能全面提升人们的道德文明素养。

    【陈富强】推进过程中,我们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立足校园,放眼社会。从身边事、身边人抓起,注重良好文明道德、良好行为习惯的孕育和培养。一是坚持用“小主题”体现“大理念”。各年级坚持每周一个“小主题教育”,每周主题内容由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内容虽然很微小但形成习惯就是一种美德。二是坚持用“小行为”折射“大灵魂”。学生中一些不文明的言行,是其灵魂深处道德缺失的表现。学校十分重视督查信息的整合与反馈,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做人、做事全天候的点点滴滴行为轨迹,都是考评考核学生是否践行道德文明的依据。每周的班会上,都要通过揭摆本班本周出现的“问题”,让大家谈危害、谈体会、谈感悟、谈收获,在思想交流碰撞中,知荣辱、辨是非。三是坚持用“小课堂”剖析“大社会”。学科教学结合各自特点融入渗透,或解析社会热点、难点,或品味古老文化,或鉴赏现代文明,或争辩事件功过,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领略和体味着人生的多彩,审视和探索着社会的百态,明大理,陶美德。四是坚持用“小典型”进行“大教育”。注重正面引导,正能量输入,通过校园内身边人、细微事,开展优秀班级、优胜团队、“校园之星”等的评比竞赛,用典型引领,让道德文明与学生同结伴、共成长。我校高二学生牛昱凝失去母爱,父亲残疾,家有80岁祖母,但她不暴不弃,16岁女孩自强自立撑起家庭一片天,并被评为山西省2012年首届“十佳美德少年”。五是坚持用“小践行”释放“大情怀”。学校、家庭、社区、工厂、公共场所处处是学生践行道德文明的场所,时时事事都会留下一个人立德修身的踪迹。学校特别重视各种活动的引领,让学生在体验践行中去感悟、升华、释放情怀。感恩活动,在家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问候;班级内,同学间的一次真诚帮助;入社区社会调查的一次震撼;车间田头父辈创业的一次艰辛体验……这一切,让学生在融入大社会的同时,践行做人的道德准则,升华人文的道德情感。

    【陶继新】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文明是大事,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却要从易处小处着手,这样,才能以小见大,才能终成大观。

    “小主题”体现“大理念”是很有道理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经常做,甚至天天做。习惯养成具有“重复”性的特点,有人认为要连续重复21次,才能形成一种好的习惯。你们的“小主题”,就有这种“重复”的特点。日复一日地做下去,就会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这样做就是应该的,最终感到是自然的,甚至是美好的。“小行为”折射“大灵魂”也很有特点,学生对平时行为中的一些不太文明的“小行动”,已经习以为常了,甚至有的老师也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是,正是这些不良的“小行动”,才积聚成了很大的品质问题。将这些问题摆出来,让大家认识到它的危害性,并寻出不再重蹈覆辙的做法。渐渐地,这些“小行动”就会少了,以至于绝迹了。“小课堂”剖析“大社会”是通过已有道德文明的文本,让学生认识到前人是如何讲道德文明的。中国古代有很多这方面的鲜活事例,让学生“学而时习之”,就可以起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小典型”进行“大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这些“小典型”就在学生身边,实实在在,触手可学。“小践行”释放“大情怀”很有意义,这让道德文明素养的形成从学校走向了家庭,走向了社会。而在这些实践场所里,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感想,也更容易形成文明的品质。现在学校教育的一个弊端,就是教育场太单一,太狭窄,而让学生走向家庭特别是社会后,教育场大了,教育的内容也丰富了,体验也更有价值了。

    【陈富强】我校“道德文明落校园”工程的实施,提起了师生的精气神,校园里处处洋溢着“人文、友爱、诚信、勤奋、团结、向上”的和谐气氛。教风好了,学风好了,校风好了,学生中一些陋习正在得到遏制和杜绝。活动的开展,也无形中影响到家庭,如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也带动了家长的读书热情,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影响和感染了家长的一言一行。我校每年举行的家校联谊会,几乎无一位家长缺席。许多家长来信,深情地说:“许多事是孩子教育了我们,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

    【陶继新】道德文明素养之于人,具有如影随形的特点,也多有很强的辐射力。可以这样说,一个孩子,可以影响一个家庭,甚至扩展到更大的范围。而一个家庭,又会扩而广之,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不但让学生自身养成了良好的道德素养,而且也让这种道德文明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因此,你们获得如此多的荣誉也就在情理中了。

    锤炼教师队伍——提升内涵

    【陈富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担,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爱岗的教师团队,是学校成长发展的需要,朝着这个方向,我校确立了以提升教师“三种能力”(即:教师掌握与运用学情能力,教师专业素养能力,教师教学技巧与艺术能力)为目标的队伍培养与发展方略,寓教育于日常教学活动中。我总认为,学情是学生学习态度、思想动态、学习策略、价值追求的综合体现。脱离了学情的教学,必然会造成“师”与“生”,“教”与“学”的脱节,失去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教师缺乏高屋建瓴的专业知识引领和启迪,教学将会产生盲动性,失去了创新和生成。没有艺术和趣味的教学,必然会失去感染力和渗透力。

    【陶继新】学情的研究至关重要,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不仅学习水平高下不一,性格习惯也多不一样,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学有所得。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老话题。大凡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多能游刃有余地进入到高境界的教学场景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对教师产生一种敬佩感,从而抵达“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教师教学技巧与艺术能力提升了,可以让教学具有审美的况味。1985年,我去上海采访于漪老师,就感到她的教学已经进入到了一种高品质的审美境界。她有一般老师不具备的文化底蕴,也有随即生成的教学技巧,且呈现出一种语文教学的特有的美质。学生听她上课,完全是一种艺术享受。而这种感受,还会增加人的幸福指数。这需要长期的学习,也需要长期的“修炼”,但只要用心,就一定会有奇迹出现。

    【陈富强】围绕着教师“三种能力”的培养,我们坚持用“赢教八款”促提升。1.师徒结对。明确师徒结对职责,确定双向责任承诺。坚持师徒共学习、共教研、共备课、徒跟师随堂听课、定期交流沟通,达到师徒共赢。2.岗位练功。要求教师坚持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坚持做下水作业、单元检测题、十年高考题;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故事;坚持听课学习制;坚持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科任教师定期学情分析制。3.说研磨课。学校充分利用“说、讲、议、评、思”一条龙教研机制,各年级每周都安排有2-3节研磨课,先说课再讲课,大家共同评议,再改再讲,这样反复的“研磨”与思想交流碰撞,使教者和听者都得到了提高。4.技能比武。每年的3月和9月是我校的“课堂教学月”,学校坚持雷打不动的课堂技能比武大赛,教师人人参与,学科层层选拔,学科教师和学科专家共同评议,最后确立“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课改标兵”。5.达标过关。每年组织一次教师“课标理念、考纲考点、教材教法”达标过关考试,成绩记入教师成长档案。6.学生评教。定期举行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研,将学生建议及意见整理后反馈给教师。与此同时,学校还进行了家长的评教评校活动。7.构建交流互动平台。通过举办“教学沙龙”、“讲题竞赛”、“教学片段”处理与设计、读书报告会、师德演讲会、教学观摩等活动,让教师展示自我,充实自身。8.走出去学,请进来导。近年来,学校先后分批派出教师200余人次赴全国各地学校取经。同时,学校还先后聘请黄冈、北京、上海等地名校老师来我校为教师上示范课,并围绕教学问题,传经验,共商榷,同教研。“赢教八款”的实施,使学校学术风气浓了,教研风气正了,教师中比学赶超,协作向上,争创一流的局面日趋形成。

    【陶继新】“赢教八款”当是教学制胜的八大绝招。比如说研磨课,一个“磨”字,道出了研究之细之深之多。它不但有个体的深入备课,也有群体的研究切磋。某个教师有了好的方略,不是独自享用,而是让参与其中的所有教师分享。其实,分享的不只是教学内容与方法,还有精神与思想。当人人都会分享,以分享为乐时,就会形成一种团队力量,正所谓“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分享之后,每个人都有了两个思想”。你们的教师何止有了两个思想,而是有了N个思想。这样,老师们才能更好地进步,而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学生了。同时,有的教师所讲也许会有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大家坦诚地指出问题,给这位教师即时的帮助,会让其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水平,而且还会由此密切教师之间的关系。

    特别欣赏你们的学生评教活动。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下、教学态度的好坏,没有比学生再清楚的了。让他们评教,更能看出教师的优劣。而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了主人翁意识,还会由此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品质。教师之教,学生理应拥有评价权。教师则从学生的评教中,发扬优长,改正错误,从而让教学更受学生的欢迎,让自己更具优秀教师的品位。

    【陈富强】为了弘扬名师精神,激励教师人人朝着名师方向努力,从2010年起,我们启动了首届“我最喜爱的老师”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建立了“学科导师制”,制定了导师晋升标准及评选入围办法,成立了学科专家组,一批批骨干力量充实其中,发挥着指导引领作用。学校通过文化长廊、橱窗、校报等媒体大力宣传名师事迹,树立名师风范,使追求名师成为人人的一种羡慕和向往。

    【陶继新】现在,一些教师的倦怠情绪有上升趋势,而你们的这些活动,则给教师的生命注入了新的能量,让他们感到不应当停止不前,而应当不断前行,去追寻更加美好的前程。而教师的这种激情,折射在他们的生活中,也反映在他们的教育教学中,于是,学生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了生命向上的律动,也有了积极的向往。

    坚持管理创新——挖掘潜能

    【陈富强】众所周知,教育管理就是为师生成长服务,如何挖掘管理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他们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怎样才能焕发管理魅力,点燃教师的工作激情,引领教师以真诚与大爱履行岗位职责,是学校管理者的终极目标。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无形的智力劳动,离不开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书”与“育人”双肩挑的重担不同于一种机械劳动,它是一种使人愉悦的知识对话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精神交流。因而,任何呆板、机械、死卡、硬管的学校管理,必然会压缩教师的能动空间,束缚其创造性。科学、人文、激励向上的管理,才能迸发出教师的“甘于奉献、团结协作、快乐工作、陪伴学生成长”的激情和智慧。

    【陶继新】“机械、死卡、硬管的学校管理”,也许会让老师们循规蹈矩地按时上下班,可是,却不能激活教师生命的激情。如何让其创造力持续不断地产生效应,当是学校管理需要探索的一个大问题。“科学、人文、激励向上的管理”,当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很多时候,教师教育教学的优劣,不在时间的长短上,而在于效率的高下上。只有教师自己愿意工作、乐于奉献的时候,才能产生积极的效益。而老师的生命状态,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命状态。所以,唤醒教师沉睡的激情,让积极进取与乐此不疲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主宰时,学校管理才算走进了理想的境界。

    【陈富强】随着学校的发展,为克服以往条线管理信息不畅、效益低下的弊端,我们大胆创新,重心下移,组建了模块管理、条块结合、纵横交织的网络化育人管理模式,呈现了从行政化向专业化过渡的管理新质。中层的教务处、教研处、课改办、综合课程处四部门融合为专管教学部门;德育处、学工部融合为专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校务、总务融合为保障服务部门,由三个副校长各深入牵头一个部门。另外还设立了巡视督查处,深入一线落实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

    【陶继新】新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它使原本相近的科室融合在一起,少了冲突与重合,多了合作与高效。而且,研究的氛围浓了,行政的味道少了。三位副校长既有行政领导的职权,更要有业务研究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应当是这些部门中业务方面的佼佼者。管理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指导的过程,还是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与领导能力的过程。

    【陈富强】学校实施校领导与年级主任、各中层部门负责人研习会议制度,使部门间的职责分工更清晰完整,部门成员的职责进一步增强。部门负责人和年级主任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坚持能上能下,不实行“官位”终身制。近几年,学校先后有二十余名中坚力量充实到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些中坚力量成为了学校的一批后备干部。

    【陶继新】为什么有的学校里的教师激情不再,甚至有的多干的不如少干的,少干的不如不干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官位”的终身制,以及优胜劣汰机制的缺失。你们的“竞争上岗”制,让能者上,庸者下,让真正优秀的教师有了用武之地,也给那些无能无德的教师一个警示。其实,很多教师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只是有的时候,学校没能为其提供这种发展的机遇罢了。你们则为这样的教师提供了赛马的比赛场,从而让千里马无需伯乐的提携而能一跃而出、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陈富强】学校实行了校领导中层深入年级蹲点制,把管理重心下移到每一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充分激活各层管理者的主动性和发展性。建立起了中层与学科组、班主任联系制,构建了年级巡导员制度,家校联谊制度,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教学阶段推进制度。这些机制的运作时刻凝聚着学生、教师、家长的力量,使学校更贴近老师,更了解学生成长需要,增强了团队意识,激励起教师的热情。比如:我校每年的特级教师评定、职称晋升、师德标兵、教学能手、“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评比工作,都是在学生、教师参与下进行的,评比的过程实际上是老师工作的展示和亮相,少了领导意愿,多了民主成分,评比结果透明、公正、权威。

    【陶继新】只有让更多的人有了主动性与积极性之后,学校管理才能高效运转起来。你们管理重心的下移,让年级主任、学科组长、中层干部不但有了责,而且有了权。于是,也就有了积极向上的动力,有了良性的竞争。而很多评比工作在学生与教师的参与下进行,则让更多的人在决定优秀人选的时候,不是看客,而是决定者。这样,他们则成了学校管理的成员,对于选出的结果更加相信,从而提升了学校的公正指数。有了公信力,学校管理也就可以驶进“不令而行”的高层境界了。

    【陈富强】整合社会资源,坚持学校管理的开放性,也是我校创新管理的一大亮点。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设置了“家长开放日”,家长随时可以走进教室,走进教研室、备课组,看学校管理,查学生常规,参加班会,和师生互动交流;设置了“课堂教学开放日”,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校教师可以打破年级、打破学科推门听课,校领导、县、市业务部门、社区家长群众可以参与随堂检测学习效果,点评有效课堂;设置了“学生心灵开放日”,通过学校“心灵驿站”,搭建起心理教师、社会仁人志士、名家名人、教师家长一起走近学生心灵、沟通交流思想、使其轻松愉快学习的桥梁;设置了“班级开放日”,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学生自行组织,设计班会内容,聘请所有任课教师和家长参加,倾吐心声、交流思想、互动感染,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设置了“践行开放日”,通过学校的社团组织,展示小摄影、小发明、小制作等成果,通过下车间动手体验,进社区公益服务,进田间果园实践,构建学生社会实践舞台。中央电视台曾三次进入我校,专题报道了我校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我校被命名为“全国中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先进校”。

    【陶继新】办学的开放性,反映了办学者的充分自信。不是怕家长和社会人员走进学校,而是敞开校门欢迎大家走进学校,不仅可以看,而且可以评。正是在这些看与评中,家长们看到了自己孩子优质的学习生态环境,看到了学校蓬勃向上的态势。他们放心了,也更相信学校了。同时,有的家长还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某些管理之中,成为学校发展的有力助手。而且,学校已经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展示场,师生的精神风貌,学校所取得的各种各样的成绩,未来的发展前景,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走出校门,则有意无意成了学校的宣传员,从而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充盈精神世界——生命之本

    【陈富强】人很渺小,但其广袤的精神世界却可以改变浩瀚的物质世界。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是人最重要的事。

    多数人从小时候起就刻苦学习做事的技能,而不学做人的本领,结果长大了既做不好人也做不好事。事好做,人难做!

    人不乏长远的目标,不幸的是很多人没有把自己的长远目标分解细化,所以往往原地不动,永远无法靠近目标。

    【陶继新】您的这些人生感悟很有哲理。所谓的渺小,也是相对的;就其躯体而言,是渺小的,可是,当有了强大精神支撑的时候,也就不再渺小。当然,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即使身高数米,也只是一躯肉囊而已。

    做人是生命之本,本立而道生。无本而多技者,“多乎哉?不多也!”

    目标高远固然重要,没有细化,再高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同时,在每一个细化点上,都要付出努力,都要不怕失败,都要一往无前。  

    (陶继新 陈富强)



/jiaoyu/zatan/2019-08-19/1786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