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家长义工给学校带来了什么

[db:作者]  2013-08-24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付业兴 绘

    油甘埔小学家长义工为参加表演的学生化妆

    家长义工巡查校车安全

    对家长义工进行培训

    本报记者 柯进 摄

    ■本报记者 柯进

    “在家里,爸爸就像是一座山,勇敢,而且什么都会。如果爸爸是老师,在讲台上会是什么样子呢?”坐在东莞市凤岗镇油甘埔小学二年级(2)班教室里,8岁的高鑫文与很多孩子一样,每次看到讲台上激情四溢的老师时,脑子里常常冒出这样一个天真的疑问。

    不过,与众多同龄孩子不同,高鑫文脑海里的这个天真疑问变成了现实——精通电子电路的爸爸高力旺,不仅成了学校义工,而且还成了学校经常给同学们讲电子电路课程的编外老师。

    在东莞市凤岗镇,像高力旺这样,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和经验为学校提供义务服务的家长还有很多。

    以家长义工为载体,整合各行各业家长的知识、技能和社会经验优势,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引导家长自愿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参与学校管理,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这是凤岗家长义工模式的核心。

    改革难免会对一些传统惯性思维带来冲击,但更多的顾虑和质疑还是来自于家长义工运行机制——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原本就繁忙的背景下,再将众多家长“请”进校园,会不会给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增加额外负担?习惯了关门办学的老师们能否适应家长们的众目睽睽?在家长多为外来务工人员的情况下,他们能否有效担当义工的角色……

    1.由双差生引出的一块教育“荒地”

    “实际上我们是一园两校——一所是教师面向孩子教育教学,另一所是几百名家长义工面向学校给孩子提供服务。两者就像是为孩子服务而并行运动的两个同心圆。”

    当许多家长还在为接到孩子班主任的电话犯愁时,在广东东莞市凤岗镇的油甘埔小学内,300多名家长正根据各自的爱好和特长,利用业余时间,自愿帮助学校开设书法、音乐、舞蹈、跆拳道等各类课程,有的家长还在学校当起了义务安全检查员、清洁工。

    家长从过去把孩子送进学校当“甩手掌柜”,到如今自愿给学校当义工,这种变化的背后,与该校校长毛秀蓉多年担任班主任的切身体会密不可分。

    2006年前,毛秀蓉在东莞市华侨中学任教,并担任由同一个年级6个班双差生组成的特殊班班主任。在这个特殊班级里,90%以上的孩子双差的原因来自家庭,或者是父母离异,或者是父母不和,或者是父母的溺爱,或者是父母不在身边、疏于管教。

    就在毛秀蓉为这些孩子的教育纠结时,一桩又一桩的事情接踵而至:学校张老师因为给孩子补习留堂晚点,被家长打了;一个孩子因为偷了妈妈100元钱,被父亲吊着打,打至重伤……

    学校与家庭持续恶化的关系如何改善?家长的教子观念及方法能不能改变?各校已有的家长学校能否真正成为沟通学生、家长、学校的有效管道?一个接一个的问号在毛秀蓉的心头翻转。

    然而,许多地区家长学校的现实是,大多数学校确实设有家长学校,家长学校之下也有写着校长、主任、家长代表名字的家长委员会,学校也挂着家长学校的牌子,只是有的挂在学校会议室门口,有的挂在学校体育馆大门外。至于家长学校究竟起什么作用、家长委员会的职责是什么、如何有效运转,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从纸面走进现实。偶尔部分学校一学期举办一两次家长会,内容也只是向家长通报孩子的成绩及其表现。

    2006年,毛秀蓉调到油甘埔小学担任校长的第一个月,一个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处处与老师作对,严重扰乱课堂秩序,李老师忍无可忍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因而在教室内遭致家长带来的8条大汉一顿暴打。

    这件事平息后,毛秀蓉决心“耕种”家长学校这块荒了很久的教育“自留地”。但是,怎么“耕种”,毛秀蓉一直没想好。

    2007年春,凤岗镇科教办提出要加强小学阶段书法、象棋教学。然而,油甘埔小学两位美术老师都是油画专业,学校既没有书法教师,也没有象棋老师。一次偶然机会,学校向村委会说出了苦衷。

    村委会随即在学生家长中帮助学校物色了一位擅长书法和3位喜好象棋的家长。每周四下午,4位“家长老师”走进学校课堂,义务教孩子们学习书法或象棋。“家长老师”的到来,不仅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且当年年底在全镇小学生书法、象棋比赛中,没有任何基础的油甘埔小学学生代表队意外取得了好成绩。

    这给了一直找不到家校合作结合点的毛秀蓉以启示。2007年春,油甘埔小学的家长义工队伍正式成立,37位家长自愿加入学校家长义工队,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这也是有着35万人口、4万多学生的凤岗镇成立的第一支家长义工队。

    为了把家长由教育的幕后推向前台,更好发挥家长义工队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油甘埔小学设置了专门的办公室,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制定了家长义工章程。家委会由24人组成,学校代表3人,其他成员都由家长自主推选产生。家长义工活动分为定期的和不定期的两种。义工队采取开放模式,每一位家长自愿加入学校家长义工队时,都会举行宣誓仪式,自愿而无偿地尽身体、经济、技能等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美好的成长空间。

    在实际运行上,为了方便组织和管理,家长义工队根据义工活动的内容特点,分为安全管理组、亲子活动组、亲子社会实践活动组、心理辅导组、帮扶问题孩子组、客家山歌组、书法组、摄影组、象棋组等10余个类别,各个小组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和组员数量,在学校开展相应的义工活动。

    与过去许多学校名存实亡的家长学校不同,家委会还给家长义工队设计了一种能推动活动持续开展的动力机制。每学年,家委会根据家长义工参加学校服务记录的工作量,实行星级晋升制,星级制共分五级:义工每累计服务时间20小时,可晋升一级。参加服务时间较长、工作成效优良的家长,将被学校和家委会评为优秀义工,召开总结表彰会予以奖励。同时,每学期初,举行优秀家长义工经验交流会和新义工入会仪式,以优秀义工的事迹影响新义工。

    “有了家委会这个组织后,家长义工实现了两大转变:义工活动由最初的学校组织变为家长委员会自发组织,家长义工活动由最初被动地听从学校教师安排变为主动由家长义工们自己设计安排。”毛秀蓉说,“虽然在凤岗宣传教育文体局的学校花名册上,油甘埔小学只是其中一所学校,但实际上我们是一园两校——一所是教师面向孩子教育教学,另一所是几百名家长义工面向学校给孩子提供服务。两者就像是为孩子服务而并行运动的两个同心圆。”

    油甘埔小学家长义工的小范围实验,在凤岗镇乃至东莞市的学校中产生了震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加入实验,越来越多的家长与社会热心人士加入凤岗镇各中小学的家长义工行列。截至2012年底,凤岗镇中心小学、镇田小学、雁田小学、端风小学等所有公办学校和大多数民办学校都成立了家长义工队,家长义工超过1200人,仅500多名学生的油甘埔小学,家长义工就达到368人。

    2.小学校来了一群“大助教”

    学习之余,孩子们不仅能和家长义工同读一本书,同写一篇读书笔记,而且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上,家长和子女同台表演节目,同台领奖,一起去工厂体验劳动过程,去班级的自留地里种菜,到野外学习做饭……

    按照油甘埔小学家长义工章程,家长义工的职能,只要是能帮助孩子成长的,家长义工在能力范围内都可以做,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重在参与。

    表面上,这些来自几百个家庭的家长,各有各的家庭,各有各的工作,根本无法有效组织起来。但是,当几百位家长义工被分成若干小组后,这个看似庞大的“家庭”在校园内却能自动运转起来:参加安全管理组的家长义工,平时在校门口引导、提醒孩子礼仪,维护秩序,对有特别需要的孩子进行护送;每到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客家山歌、书法、摄影、象棋等助教组的家长义工,便成了教师的帮手,参与主题教学活动的组织;帮扶问题孩子组的家长义工,则以一对一的方式通过家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陪伴问题孩子走出困境……

    只要谈到家长义工队,毛秀蓉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到一连串学生家长的名字——张东胜、吴伙明、刘爱坚、李小茜、许杏兰、张碧梅、刘水兰、胡素蓉、罗佩、英籍华人赵厚荣、洋义工罗兰……

    每年新生开学,是各学校老师们最为繁忙的时候。2010年秋季开学第一天清晨,许杏兰等4名身着绿色工作服的家长义工自发分成两组,一组疏导学校周边交通,另一组巡视校园,排查安全隐患,忙得不亦乐乎。随后,其他的家长义工也不约而同地来到学校,引导新生报名,为新生家长们答疑解惑,让学校很快运转起来。

    “当我们的孩子第一天进学校,看到家长都站在学校门口迎接他们,他能不努力学习吗?”家长义工龚桂琴说,“这几年,每到学校开学,我们家长义工首要工作就是协助学校搞好安全,帮老师查看学校纪律,以及保持学校卫生,车辆或其他的安全问题,需要我们的,我们都会自己去做。”

    每周,油甘埔小学都有两次30至70分钟的大课间时间。这也是校园里最热闹、孩子们最盼望来到的时刻。每到这时候,家长义工们就在操场上和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开展拔河、踢毽子、赛跑、跳兔子舞等各种各样的阳光体育运动。

    家长义工们的到来,打破了校园过去的沉寂。在孩子们眼中,校园不再是那个院墙高耸、每天早晚只开两次大门的校园,校园里不再只有老师、桌椅板凳和课本。学习之余,孩子们不仅能和家长义工同读一本书,同写一篇读书笔记,而且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上,家长和子女同台诵读诗文,同台表演节目,同台领奖。每逢节假日,孩子们还能在家长义工们的组织下,参观科技馆,去工厂体验劳动过程,去班级的自留地里种菜,到野外学习做饭……

    这些“大助教”在给孩子们送来笑声的同时,也借助校园义工这个平台相互“取暖”。许女士是油甘埔小学的一名家长义工,儿子小钟是个盲童,2003年9月,进入广州盲人学校读幼儿园。但是,由于许女士家境拮据,短暂入学后只能退学。得知这个消息后,家委会决定利用此前由家长义工们在学校捐资设立的“爱心基金”,资助小钟继续求学。可是,正当许女士满怀希望再次走进小钟从前就读过的那所学校时,因为小钟是外地户籍,不能接收!

    于是,学校和家长义工们四处打听,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钟顺利进入东莞市特殊教育中心就学。

    发生在家长义工和学校中间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学校家长义工的行动感动了常到学校指导学生活动的客家山歌协会会员们。2011年秋季开学,客家山歌协会全体会员申请自愿加入油甘埔小学家长义工队。如今,他们每周四都会来到学校,手把手地教山歌兴趣班的孩子们唱客家山歌。2012年,油甘埔村党总支部全体党员也加入了油甘埔小学的家长义工队,参与学校管理。

    作为凤岗镇家长义工组织的最初实验者,毛秀蓉始终忘不了一位家长,而且每次提及这位家长,她总会在惊喜过后无意识地落泪。每年的秋季开学,由于学生毕业,学校家长义工队都会进行一次正常的“大换血”。可是,让毛秀蓉没想到的是,儿子已经以优异成绩从油甘埔小学顺利考入华侨中学的一位家长义工张运朝,一天清晨却又满脸笑容地走进了她的办公室。

    “毛校长,我今天专程来,是想请求油甘埔小学让我继续留在这里做家长义工,虽然我的孩子上中学了,但我觉得做家长义工很有意义,也想借此对辛勤培育孩子的老师们表达感恩。” 

    3.“凤岗义工模式”能否复制

    凤岗家长义工模式最终能走多远?在全国各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大环境下,凤岗能否搭上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便车,实现家长义工、家庭教育的系统化、课程化和网络化?

    从7年前亲历家长在教室内对老师大打出手,到而今每天早上7点半钟家长义工们活跃在学校各个岗位上,不仅毛秀蓉看到了学校教育的另一面,整个凤岗甚至东莞市的许多中小学也开始加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融合实验。如今,凤岗家长义工正在成为一种独特的模式,不断发生着“化学反应”。

    2012年4月,凤岗“家长义工参与学校管理实践及研究”被列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重点科研课题。凤岗镇政府拿出50万元启动经费,整合宣教文体局、凤岗镇妇联、凤岗镇关工委力量,开展家长义工培训、家庭教育讲座,研究并推广家长义工。全镇22所学校,先后成立了家长义工队,2万多名家长走进学校接受家庭教育培训。2013年5月31日,旨在系统培养更多家长义工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凤岗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基地正式开班。

    在凤岗,现在,每学期开学前,各校班主任都会提前制定好一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列出需要家长义工帮助完成的内容。开学后,各班家长委员会制定相应的家长义工实施计划。这样,凤岗形成了镇家庭教育协会——镇家长义工总部——学校家长义工委员会——班级家长义工委员会参与班级管理的四级服务管理“梯级”模式。在这些学校内,二级家长义工不仅参与学校安全、卫生等日常管理、师生评先评优、学校重大事件讨论和决议、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外活动创新,而且还参与师生矛盾调解、家长与学校矛盾调解等事务。

    这些做法,不仅吸引了凤岗本镇的学生家长,而且每周日举办的家庭教育培训,还吸引了不少深圳平湖、东莞塘厦、清溪等周边市镇家长前来听课。

    事实上,在欧美一些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家长义工曾有过许多有益探索。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有比较完备的法律规定作保障。比如,《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第八条就提出:“所有的学校都要促进他们与家长的伙伴关系,使家长更积极地参与促进儿童社会知识、文化知识和培育情感的活动。”在欧美和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家长主要通过专门的家长教师协会这一政府承认的专门家校合作机构开展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在学校、社会以及任何政府机构和其他组织做出影响儿童的决定前,支持并为儿童代言,帮助家长掌握养育和保育儿童的技能,鼓励家长和公众参与公立学校的教育,做好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工作。协会成员均由教师、家长、学生及热心学校和社区事务的市民组成。在英国,有家长咨询委员会;在法国,有“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协调人制度”,等等。

    虽然凤岗家长义工实验缩短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距离,但是,家长义工作为校园里的一种新生事物,也面临众多挑战。

    有着35万人口、4万多名学生的凤岗镇,户籍人口仅2.4万,超过70%的人口及学生都为“新莞人”。这些“新莞人”家庭多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背景、生活习俗造成各个家庭不同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由此形成了文化素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家庭教育状况的差异,形成了多元共存的家庭形态。移民城市的这种特殊性,虽然客观上迫切需要学校通过家长义工的形式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但也给家长义工模式的复制和持续推广带来了不少现实困难。

    在一些学校成立家长义工队之初,争议四起。由于义工队伍扩大和活动小组增加,一度给这些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增加了许多额外负担,甚至一些老师对此产生了抱怨和抵触情绪;也有些教师认为,家长义工参与学校管理,往往是与考试科目无关的,还霸占了这些考试科目的上课时间,而且家长义工插手班级管理,弱化并挑战了自己的管理权威;有的学校校长私下里议论,每次组织家长义工工作,要费尽人力、物力,这是给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增加负担;也有校长和家长认为,能够应付正常教学就已经不错了,还搞什么家长义工,况且家长们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哪有闲心做家长义工……

    实际上,在嘈杂的争议声背后,凤岗家长义工之所以取得了许多新突破,与凤岗家庭结构多元、人口结构严重倒挂等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然而,在争议之下,人们禁不住要问:凤岗家长义工模式最终能走多远?在全国各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大环境下,凤岗能否搭上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便车,实现家长义工、家庭教育的系统化、课程化和网络化?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更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无障碍的互联互通?如何探索出一种家校教育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性平台,使家长义工成为社会的共识,成为未来学校教育的自然延伸,并使之成为一种可复制、具有普适性的模式?关于这些悬而未决的疑问,将由时间来给出答案。



/jiaoyu/zatan/2019-08-19/1795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