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和局长们在参观中国学前教育课程资源馆。
■本报记者 刘华蓉
2013中国学前教育年会举办地无锡,是一个历史丰厚、文化蕴藉之地。年会的局长论坛在一个引人神驰遐想的地方——湖上书院举办。
当本报总编辑翟博和滨湖区教育局长钱江将礼物——新采摘不久的莲蓬送给大家时,会场气氛更加活跃亲切。没有指定发言人、没有讲稿,没有官话套话,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局长和区域学前教育负责人一杯清茶,就着莲蓬,围绕学前教育发展找问题,讲困惑,交流方法,从下午两点一直谈到六点多钟。
被感动,带感情,“作为一名教育局长,
不为学前教育奔走是不称职的”
湖上书院,名取之于钱穆《湖上沉思录》,由无锡格致中学校内几间闲置的老房子改造而成。红色的古砖墙上,很多砖上还依稀可见当年制砖人的名字;小小的院落内,蓬然生长的桂花树、粗大的紫藤,提醒人们这些树、这些房子的悠久历史。本届年会发起成立的中国学前教育课程资源馆,就设在这里。
翟博总编辑在开场白中和大家分享参观书院的感受:“这个地方文化氛围很浓,是个读书的好地方。”继而介绍本次年会的宝贵“遗产”,“我们中国教育报牵头组织的中国学前教育课程资源馆放到了这里,和滨湖区教育局共同建造,以后大家有好的资源,欢迎继续提供,也欢迎更多教师和研究人员到这里来,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中,学习、研究、交流,或者一块谈一些问题。”
窗外烈日当空,红花碧树,窗内讨论热烈,从幼儿教师的发展、待遇,到小区配套园怎么收回、公民办园怎么公正对待、农村园怎么发展、外来打工子弟如何呵护……没有指定发言人,走上讲台的局长们却不曾间断,谈的全是各地正在面对或正在逐步解决的问题。
局长论坛上率先“抛砖”的是身为东道主的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局长钱江,他先结合自己小时候上幼儿园的经历,谈自己作为一把手局长,对幼儿园带着情感的关注和支持,接着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滨湖区6万学生中有48%是外来的,怎么尊重和帮助外来学生,值得关注。
钱江向局长们推荐本次年会上获得微电影大赛一等奖的作品:滨湖区华庄中心幼儿园拍摄的《微微笑》,讲述的是一个幼儿园老师怎么关心一个外来子弟的故事。故事是真事,电影中的所有演员就是真实的当事人。5分钟的放映结束,钱江站起来说:“我昨天晚上看了几遍,非常感动,今天第二次看,还是很感动。”说到这里,他声音哽咽,与会的局长鼓起掌来。钱江说,我们怎么推动幼儿教师更加关注细节,更加关注每个孩子面临的独特困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可能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4个多小时时间里,局长们说心里话,说实话,带着真感情谈教育,彼此被感动着。南通市崇川区教育局姜永良局长,专门赶来参加局长论坛,本来没准备发言,但是听了局长们的发言后,“感动,心动,心痛”。“作为教育局长,怎么去帮助幼儿园,怎么用先进的理念去引领幼儿园,给我特别多的启示。”他说,心痛的是现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还不是很够,有的地方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我们作为教育局长,如果不为学前教育奔走、‘搏一搏’就是不称职的,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为学前教育鼓与呼。”
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教体局张成霞副局长发着烧来参会,本来“就打算坐着听听”,“但是大家无私的交流中很多碰撞让我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眼看论坛结束时间已经过了,张成霞向主持人申请,用5分钟分享青岛发展学前教育的经验。发烧中的演讲,得到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来自甘肃省嘉峪关市教育局的周哲副局长讲述了自己满含热泪给幼儿教师“争待遇”的故事,真诚地说,办学前教育是需要带着感情的。
头发花白的原国家教委专职委员郭福昌先生、陕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吕明凯先生,主动要求来参加局长论坛,他们和局长一样,被论坛氛围所感染,站起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争论。
谈热点,论难点,“做地方教育局长的,不能懈怠,
应努力推动解决能解决的事”
经验丰富、深谙基层实际的吕明凯先生,一下子就抛出了地方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五大瓶颈:解决公办幼儿园教师的编制问题、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移交、社会力量办园的政策配套问题、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重点问题、保育员定位和早期教育的管理问题。
局长们在讨论中提出,增加幼儿园教师编制与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口的改革大趋势是矛盾的。由于编制问题解决不了,待遇等问题就很难解决。下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应该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积极争取增加公办教师编制的前提下,对聘用教师的管理要有人研究,使他们的基本待遇得到一定保证。南通崇川的姜永良局长建议,在目前不能通过增加编制情况解决幼儿园教师供给的情况下,弱化身份的界限,实行同工同酬进行过渡性的安排,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来弱化编制身份,保持队伍稳定,逐步解决问题。
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移交在一些地方难以落实,主要在于组织移交的责任不明确,没有办法落实。但是来自大连、无锡、山东等地的局长们表示,他们已经比较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参会的其他地区局长纷纷表示要“结对”,前去学习经验。局长们也希望中国教育报能多报道这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好经验。
在谈及社会力量办园的政策时,民办园教师的待遇保障和专业发展引起大家讨论。南京市教育局戴兴海处长提醒大家关注幼儿园教师在公办和民办不同体制下的收入差距,关注怎么发挥编制的最佳效益。其次关注公民办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享有同等地位问题。局长们提议,要研究怎么进一步发挥好政府资金的作用。
在谈到农村学前发展时,大家提醒,现在一些县区财政投入把钱基本投到了园舍建设上,建县、乡中心园,教师培训、玩教具配备、课程资源建设等相对“软”的东西,常常没有专门经费安排。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中,农村学前教育的资源建设重点怎么确定,包括软硬件投资投入的结构怎么确定,应该在全面系统深入的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拿出决策预案。
同时,大家提出,要分地域,分类别,分层次研究和解决学前教育机构的成本核算和收费标准的制订问题,一些地方的保教费标准还是10年以前制定的,应该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地区,调整不同的标准,才能够保证各级各类幼儿园在基本保证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前提下健康平稳运行。
大家提出,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特别重要,督察考核各地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时,应当把法规建设和政策建设上的作为和创新,作为督察考核的重要内容。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副局长刘仁富建议,要加强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比如按照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统筹好教育、人事和财政部门的关系;要完善制度和政策,比如在鼓励民办园发展的同时,要有退出机制,对无证办园、质量不高的幼儿园要有切实可行的治理办法;发展思路上要讲究科学性和前瞻性,做好规划,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
与会代表还提出,现在早期教育机构有点“乱”,0至3岁早期教育的管理和引导问题,确实需要加强研究,教育部门应当有所作为。
不少局长建议,学前教育发展要借鉴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做好普及和提高,避免少走弯路。
“我们做地方教育局长的,没有能力解决一些顶层设计的问题,但是不能懈怠,可以努力推动解决能解决的一件一件的具体事,推动学前教育有切实的进步。”这句话激起大家的共鸣。
聚焦质量和教师,
办好每所幼儿园才能幸福每个孩子
关注大的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和环境的同时,局长们也关注“重心下移”,特别关注怎么办好每所幼儿园。
包钢幼教管理处的蔡彦萍处长说自己是“带着问题来的”,学前教育的质量该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评价?幼儿园的教育质量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评价?有些什么指标?这些问题得到了大家的讨论和回应。
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李生滨局长指出,幼儿园的质量怎么提升,需要改变和完善评价教师和幼儿发展的标准,西岗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抱团发展”,是一些地方行之有效的提高质量经验。
成都市最好的幼儿园和最差的幼儿园几乎都在武侯区。刘仁富副局长说,这里发展学前教育的一个经验是捆绑发展,用优质园带动其他园发展。同时,抓师资队伍,对公民办园的园长和教师都进行培训,同时,正在建立教师管理中心,想通过这个管理中心,对民办幼儿园老师的聘任、待遇和社保等问题进行监督。
姜永良局长介绍,崇川实行了派公办教师到民办园担任园长、副园长,同时实行公办优质园和民办园联合办学,效果明显。
周哲副局长说,嘉峪关市有公民办幼儿园七八十所,这里实行公民办划片帮扶,抱团发展,效果也很明显。
山东临朐教育局张慧玉副局长介绍说,当地已经解决了小学零起点教学问题,严格规定了小学一年级课程进度,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来自不同地区的代表有不同的诉求。湖南娄底教育局的谢平升科长从事学前教育管理24年了,她说,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到位比较难,在农村要实现毛入园率像普九一样达到90%多非常难。来自西部的周哲副局长说:东西部的差距非常明显,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进度完全不一样,幼儿园水平和教师水平差距很大,应当引起重视。
有好的老师才有好的幼儿园。张成霞副局长介绍,青岛培训幼儿园教师不分公办民办,同时探索建立奖励幼儿园发展的机制,借助学前教育专项督导来推动事业发展。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怎么当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并回应部分问题的同时,郭福昌先生最后说:“这次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会,大家刚才都说不虚此行,我也感觉到不虚此行,收获很大。成事在县,学前教育要发展好,重点就在县一级。局长们的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