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存钰,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校长,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咨询专家组成员,宁夏首届“塞上英才”,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
求真务实的学校领导集体
六盘山,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这个毛泽东带领红军最后翻越的一座大山,由于干旱少雨,相对封闭,六盘山区迄今还是全国闻名的贫困地区。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路径自然非止一条,而让这里大山的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从根本上提升其文化与精神境界,才是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
200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部门决定:在宁夏首府银川兴办一所专门招收南部山区贫困学生的高中学校。于是,六盘山高中应运而生。
六盘山高中建在哪里?开始的时候,人们的意见并不一致。有的认为,应当建在六盘山山区,让孩子就近入学;可是,在那里,不可能吸引一大批优秀的师资。没有优秀的教师,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就只是一句空谈。
在商讨与争辩的过程中,人们的意见渐趋一致:就建在银川,让六盘山里的孩子来银川上学。
六盘山高中,好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况且,校址就在银川市,而且自治区党委、政府部门一开始就高投入地建起了一座高规格的高中学校,成为整个银川市一道诱人的文化风景。
六盘山区的老百姓是贫穷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渴望自己的孩子未来不但不贫穷,而且经济富裕、精神富有,进而改变六盘山的经济与精神面貌。而当这里的孩子一个个走进六盘山高中后,老百姓看到了与渴望链接在一起的希望,看到了一抹美好而又绚丽的曙光。
2013年6月上旬,笔者专程来到六盘山高中,拜访了金存钰校长及一些教师与学生。从他们那里,我看到了六盘山的希望,感受到了大山里的孩子那种发自心底的幸福感。
让六盘山区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
中国最古老的一篇教育学的论著《学记》开宗明义:“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就说明了办学的目的是“化民成俗”。那么,六盘山高中办学当然也有明确的目的——
一是扶贫教育。六盘山区的孩子的家庭经济困难,支付不起正常的学费。那么,招收的所有学生都不收学费与住宿费,对于农村户口的学生,一年再给1000元生活补助费。假期之外的10个月,每个学生每月可以享受100元的生活费。
二是民族教育。六盘山地区是宁夏回族的集聚地,为了尽可能多地让少数民族的孩子进入六盘山高中,对他们实施特殊政策:升学考试降低20分录取线,从而让他们感受到中国这个多民族大家庭里的和谐与温暖。
三是优质教育。大山里农民的孩子很少走出山区,有的终生与山为伴,难以接受优质教育。而六盘山高中的开办,为这里的孩子燃起了与大城市里的孩子接受同等优质教育的希望。
要想让学生接受优质的教育,当然就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六盘山高中平地而起,原本就没有一个名师;而要想在银川市区调来优秀老师,几乎没有可能,因为他们不可能为这个前途未卜的学校而离开原本不错的学校。
如何办?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主要领导决定,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教师,对于应聘而来的名师实行年薪制,工资相当于宁夏一般教师的两倍。于是,2003年和2005年,全国一批优秀教师相继来到六盘山高中。2006年开始,又面向全国招聘大学生,一些优秀大学生又落户六盘山高中。连续8次的全国招聘,六盘山高中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规模,一些名师也被吸引过来。
尽管也招聘来一些名师,但从总量上来说,大多数还是年轻教师或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教师没有教学经验怎么办?一是培训。每年陆续从全国各地请来多位名家名师,为全体教师作报告和讲课。同时,每年派出许多教师去上海、北京、山东等地学习,金存钰校长称之为“借船出海”。这样的学习,让老师们大开眼界,也学到了实际的教学经验。二是联系全国名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征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亲临学校,为老师们开设讲座。六盘山高中每年选派教师到人大附中学习,中层或副校长到人大附中挂职锻炼。而且,还通过互联网远程互动教学活动,免费享受人大附中的优质资源。2010年9月9日,在第26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国家领导来到人民大学附中,在学校的远程教室观看人大附中与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进行远程互动教学,并通过视频与远在六盘山师生通话。他勉励边远地区的学生充分利用远程视频系统,努力学得更多一些、更好一些,长大以后成为建设国家、建设家乡的有用之才,这给六盘山高中的师生以极大的鼓舞。于是,名师有了施展才华的更大舞台,走上了“更上一层楼”的教育境界;而那些学校占大多数的平均只有三十四五岁年龄的教师,因心怀热忱,积极工作,努力学习,不太长的时间,有些已经具备了优秀教师的品质。
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当好父母
对于什么是优秀教师,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金存钰校长认为,优秀教师需要比较高的教学水平,但首要的则是师德好。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追求经济效应,只是为了高工资,那是绝对当不好老师的。因为在六盘山高中,首先要有教育信仰,要有吃苦精神,要有教学生三年,想孩子一生的思想。因为,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每个孩子一生只有一个高中阶段,任何学生都耽误不起。在六盘山高中,不关爱学生的教师可以一票否决。因为这里80%以上的学生都来自数百里之外的山区农村,他们最缺失的是亲情,最需要的是关爱。所以,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就是学生的第二父母。
一、拒绝有偿家教成为定律
在六盘山高中,有一条铁的定律,那就是拒绝有偿家教。一是这里的学生与家长没有钱,二是良知与道德上说不过去。每天晚自习期间,每个教室里都有老师为学生辅导,每逢周末,教师辅导学生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自然感动了学生,他们谈起自己的老师,几乎个个都激动地说:“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做人,就对不起爱我们的老师!”老师的爱心与责任心,每天感动着学生,于是,就有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景观。而当学生自己想学爱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二、教会学生说话与生活
张天信老师告诉笔者,学生刚入学校的时候,见了老师也是不说话,有的说起话来也是不礼貌。这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从小在家里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老师要给他们补上这一课。在这些孩子的生活经历中,水一直是匮乏的。高一新生一进校门,平生头一次用水龙头,只会使劲掰。开学没几天,学校的水龙头就坏了不少。不少孩子连基本的生活习惯都没有,不知道怎么洗衣服,不会使用冲水厕所。每年录取的新生周末上街,他们不认识斑马线,不懂城市交通规则……所有这些,六盘山高中的老师们几乎从零开始,就像教自己的孩子,一点一滴,手把手地教。功夫不负有心人,教就有收获,六盘山高中的孩子,很快也就学会了这些生活常识,也就有了相应的文明行为。
说起自己的学生,高三七班班主任张天信老师很有成功感,因为他经常会从家长那里受到表扬。这些山区的农民,不会客套,可是,真诚至极。他们说,你们六盘山高中的教师怎么这么会教育孩子呢?没上六盘山高中之前,见了人低头走,即使大人跟他说话,也是不敢抬起头来,说起话来也不那么好听。可是,现在不同了,他们见到村里人,老远就打招呼,笑着问好,乡亲们都说我们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三十二班李晓璇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开始的时候,他非常不理解,原来在初中上学的时候,每天都要学到深夜,而且从教师到学生再到家长,都认为这样学才能取得好成绩。可是,到了六盘山高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晚上晚休铃声一响,教师就要求学生回宿舍睡觉,如果再学习,就会受到制止。不长时间,他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按时起床,而且要按时睡觉。由于晚上休息好了,第二天学习的时候精力也充沛了,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高了,学习成绩当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三、全心全意做好学生的“父母”
在六盘山高中教学楼的走廊里,有一块精致的牌匾格外醒目。上面写着“教师誓言”:“我们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学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我们像热爱自己的家庭一样热爱学校,尽职尽责,不遗余力;我们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事业,创造价值,追求永恒。”誓言是这样写的,老师们更是这样做的。
六盘山高中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山区农村,远离父母,一年很少回家一次,思念亲人情结在所难免,尤其是入学之初的那段时间,更是思念之切。为此,从2005年开始,学校实行“学生健康成长导师制”,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分别指导本班6—8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教师经常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生活困难,人际关系,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建立指导学生成长的记录,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培养健全人格。
学校有很多教师夫妻分居两地,可是,为了这些学生,他们长年吃在学校食堂,住在集体宿舍,以校为家,把满腔的热情化作滴滴甘露,融入了学校的每一项工作,融入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所以,教师都有两个身份:一是要教书育人,二是要做好父母;上讲台教书育人,下讲台当好父母。
六盘山高中的学生全部寄宿在校,节假日、周末学生回不了家,有的教师将学生请到自己的家里,包好水饺,与学生共享美餐。有的还将十几个学生带到商场里,买点小礼物,赠送给他们。有的教师则带着东西直接送到学生宿舍学生的手里。王生银副校长在端午节期间,则将蒸好的粽子送到学生宿舍里,与学生快快乐乐地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端午节。
马信同学也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他说他们男生宿舍的叔叔阿姨可有爱心啦!他们与学生像一家人一样,看着我们睡了,才能安心去休息。他们个个外表上非常严肃,可是,心地却特别善良。按照规定,学生是不能晚回来的,可是,总有那么一些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回来晚了,他们一边批评,还是把门打开,让学生进入宿舍,并督促学生快快睡觉。
三十二班的马悦说起他们的老师感慨万端,他说,为了让学生按时休息,教师中午与晚上都要检查学生休息情况。一天下雨,将近11点了,王晓荣老师还在轻轻地告诉没有睡好的学生赶快睡觉。马悦说,王老师家住在外面,不知道那天她是几点到的家。他说他的班主任是一个男老师,见了班主任,总觉得就是自己的父亲,特别的亲切。他在对我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已经湿润了。他说:“老师的恩情一点儿也不亚于我们的父母,他们不但在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关心我们,而且在一些重大的人生选择上,也成了学生的主心骨。比如我们是选学文还选学理,是报考这个大学还是那个大学,老师都要一一推敲,直到感到最好为止。”
师生的感情都是相互的,学生爱自己的老师,老师也爱自己的学生,高三年级吴建琴老师说,全校六千多名学生,不可能没有学生不出现心理问题,为此,学校给每个年级配备了一名心理学专业老师,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而孩子们呢,则对老师无话不谈。这种爱,这种情,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出那该有多么的深!每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也是老师们最伤感的时候。特别那些女孩子,抱着老师哭个没完没了,她们说,舍不得离开老师,舍不得离开六盘山高中。
每当高三学生毕业的时候,在优美的《毕业歌》旋律中,高三毕业生代表都满怀深情地致辞——
“一直以为自己很坚强,可每次回想在校的日子,想起您细雨润物般的教导,总能让我泪湿眼眸。六盘山高级中学的老师们,您永远是我们心底最温暖的记忆……”
一个个学子,和着旋律,泪水不由自主流了出来,而感动、不舍之情,也在这旋律里回荡不去……
四、尽责尽职做好教学工作
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称其教师教学的时候“循循然善诱人”,而六盘山高中的学生说起他们的老师来,认为也如孔子一样,循循善诱,让他们走进了乐学与善学的境界。
田燕同学说起他们的班级,快乐与欣慰马上洋溢在了她的脸上。她说班主任王晓东老师非常爱他们,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都叫“亲爱的”。他一般不将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结果,学习不但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也有了学习的幸福感。
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心里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六盘山高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高中,它是党委政府的民心工程,是老百姓的期待。山区的孩子英语差,有的在初中就没有学过英语,即使学过者,水平也很不理想。2003年招来的首届学生的英语平均成绩只有七八十分,可是,到他们毕业的时候,有的学生竟然达到了130多分。老师的付出,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感受那是多么艰辛。
感恩母校的“知”与“行”
在六盘山高中教学楼的走廊里,还有一块精致的牌匾格外醒目,上面写着“学生誓言”:“我们像渴望雨露一样渴求知识,我们像崇拜太阳一样尊敬师长,我们像热爱家园一样挚爱母校,我们像回报父母一样报效祖国!”学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有的学生考上大学后,家里贫困,就把自家炒的黄豆或者亲手纳的鞋垫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更多的孩子,则唯有以自己的刻苦和勤奋回报师恩。
学校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那些远走高飞、离开宁夏好多年的学生,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到母校看看,在感恩石前照像留念,看看老师,向恩师汇报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取得的成绩。金存钰校长说,再过若干年后,这些学生就会走向社会,就会努力工作,用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回报社会。这些现在还看不见的素质,将成为六盘山高中一笔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高三八班班主任瞿军讲了一件2010届高三班的事情,他们到了大学一年之后,有一天打来电话,说要每人给学校捐100元钱,一共5000元,被瞿军老师拒绝了,他知道,这些孩子家境非常贫寒,尽管每人只有100元,可对他们的家庭来说,都是一个不少的数额。结果,后来他们专门来到学校,执意每人回馈学校100元钱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他们说,这些钱不是从家里要的,是我们从奖学金里节省出来的。他们也知道家里非常需要钱,可是,在六盘山高中上学的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更需要钱。
六盘山高中的孩子也特别懂得感恩父母,为了节约几十元钱的路费,大都是一学期回一趟家。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要定期给家长写信,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感受、理想,倾吐拳拳之情。学校食堂早餐晚餐都提供免费的菜汤。免费菜汤加馒头,就是一些孩子的一顿饭。他们每月省出10元、20元,再寄给父母,补贴家用。
在汶川地震刚发生后,六盘山高中不少学生就把自己的奖学金、特困救助金捐给灾区。要知道,这可都是孩子们从牙缝里一分钱一分钱节省出来的。有位领导考察六盘山高中,为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你们本身并不宽裕,为什么还要接纳灾区的师生?”金存钰校长憨厚地笑了笑,只说了一句话:“因为我们更理解什么是苦难。”
据金存钰校长讲,从六盘山高中考入北京大学的一个学生,今年毕业时,他被招聘到新疆克拉玛依发改委工作,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还作了报道。当年,他家里十分穷困,他失去了到县城上学的机会,她的母亲送他到乡初中上学。2006年六盘山高中给予照顾录取了他。到校之后,他积极努力,不负众望,考上了北大。他说,没有六盘山高中,我就不可能考上北大。我要感恩母校,而感恩的最好方式,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回报社会对他这个穷家孩子的关心。
无教师监考的诚信考量
《中庸》有言:“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看来,中国儒家先师就特别重视诚信的教育。六盘山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六盘山山区农村,他们生性纯朴善良,有着诚信教育的基础。那么,如何让学生守持诚信美德呢?学校讨论决定实施无教师监考。金存钰校长认为,应当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正如《大学》所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地诚信考试了。
曾经有记者采访的时候问及有没有作弊的学生时,金存钰校长坦言:“还有。”高一年级两千多人,作弊的最多有十几个人,到高二高三几乎就没有学生作弊了。为了区区十来个学生,而让老师们监控大部分学生,是得不偿失的。一旦有学生作弊,全班学生都看在眼里,这样的学生也就在群体学生中失去了信任。他们也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作弊不但不会赢得信任,更是害了自己。考场上的诚信,带来的是全部生命历程的诚信,带来的是一个人的人格的升华。
2013年6月2日上午,笔者在六盘山高中采访,恰逢高二学生正在进行月考,悄悄地看了七八个考场,真是安静极了,没有老师监考,没有学生作弊。考后,几个学生提起无教师监考,他们说得更加直接:以前考试,老师双眼盯着我们,不但不把我们当成人,而且当成贼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我们的考场我做主,我们是人,我们就要做人的事,不作弊,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是的,还是孔子说得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来行走呢?毫不夸张地说,无教师监考是用诚信呵护了诚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尊、自重、自立、自律、诚实的道德素质。
送考的壮观场面
六盘山高还有一道特殊的风景——送考。
每年的6月2早晨,是送考的第一个场面,如果不在现场,很难想象那是一种何等激动人心的场面!
清晨,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站在校园道路两侧,为高三的同学送行。高三学兄学姐气壮山河的口号声此起彼伏,犹如远征的战士,胸有成竹地奔向战场。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高喊口号、挥动旗帜为他们助威。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口号,而且制作了韵味无穷而又特点不一的祝福标语。最后,相互而又有序地相聚于广场上,或赠送礼品,或送去祝愿,而有的,则激情地相拥在一起,泪流满面。
2013年6月2日早晨,一位高一的女学生脸上还挂着几滴泪珠,激动而兴奋。她说,高三的学兄学姐就是我们的榜样,希望他们考出好的成绩,希望他们步入一个理想的大学。一位高三男学生则表现出来一个男子汉的铮铮钢骨,他说,我们从穷山沟里走出来,但我们要走向大城市,要在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上学,要为我们的父老乡亲争光,我要成为他们的自豪。
据冯雄主任讲,第二天是毕业典礼,也是为高三学生送行的第二个场面,将会是更加激动人心。有校长致词,有学生祝福,高三学生要为学校留下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虽然没有昂贵的礼品,可是,却都会用自己的心,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为母校留下美好的眷恋。冯雄主任说,从明年开始,学校将采取种树的方式,让毕业生为后来的学生留下更多的绿荫。
6月7—8日,是高考的日子,也是送考的第三个场面。一班一队,六个任课教师,有的给学生送糖果、巧克力,有的抚摸学生的头、有的与学生击掌、拥抱,有的还在对着学生的耳朵说悄悄话,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缓解学生的压力、稳定情绪,送学生走进考场。老师们给予学生的全是鼓励,进而让学生更加充满信心。在进考场前,大多数班级的老师和学生一道呐喊助威。打仗需要气势,也需要呐喊助威。考试亦然,因为这“助威”中,有鼓励,有期待,也有祝福!
送考的第四个场面是填报志愿。这些学生的家长都是山区农民,学生也没有填报志愿的经验,绝大多数学生,就又回到学校,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报考志愿。为了填好志愿,老师们对所有高校招生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每个学生的考分进行理性的分析,反复斟酌,才确定下来。家长们看在眼里,有的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送考的第五个场面没有前面的场面轰轰烈烈,可是,让不少学生感动终生。有的学生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却因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而忧虑,家长无能为力,有的连去大学报到的路费都凑不齐。为此,学校通过联系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为他们筹措学费,解决他们的困难,用金存钰校长的话说,把这些学生扶上马,再送一程。
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有的学校,在高二下半学期就将必修课教完了,而后便进入迎接高考的复习之中。因为他们认为,选修课内容没有列入高考,所以,干脆不开,抑或走走形式,只是一种摆设。据邓树栋副校长介绍,开始的时候,六盘山高中也很少开设选修课程。可是,自从与人大附中成为联谊校之后,发现他们竟然开设了一百多门校本课程,供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学习,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六盘山高中四百多名教师,有着各种各样的爱好,可谓藏龙卧虎也。于是,学校确定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尝试让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开设校本课程,2008年3月首次举行校本课程推介会。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推介会上,学生纷纷报名,可谓人头攒动,盛况空前。
开设校本课程,尽管对于高考成绩的提高不一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可是,却对学生的后期发展大有好处。为此,学校九大学科的选修课的开设,已经达到85%,文科学生必须选学生物,理科学生必须选学政治。所以,六盘山高中在高三之前,是绝对不允许提前进入高考复习状态的,因为没有必需的校本课程的生命滋养,虽然一时可以考出高分,却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实现教育信息现代化,也成了六盘山高中的必行之事。2004年,政府投资两千多万元,全面实现办公与教学的信息化。四百多名教师的网上教研与学习,以及与人大附中的互联网教学,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八班李恃帆同学来自宁夏六盘山区一个小县城,从小喜欢玩电脑,以为到了六盘山高中,不可能再玩这些玩艺儿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学校开设了很多校本课程,当然也有计算机课程,他就报名参加了进来。结果,不学不知道,在这个初中被学校禁止玩的东西,还有那么多的玄妙,而且对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果不到学校里认真地走上一遭,是很难想象六盘山高中的内部设施配备会如此齐全,又是如此高品位的。笔者去过很多高中,即使那些大城市里的重点高中,也很少能有像六盘山高中这样大气的通用技术实验室。在一般人看来,只在职业技工学校,才会开通用技术课,才能拥有如此好的设备。在这样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是不是多此一举?
金存钰校长认为,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极其必要。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在高中学校要开设通用技术课。这些看似与学生的高考没有多大关系的课程,恰恰是培养学生动手习惯与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学生对通用技术的热心,超乎人们的想象。校本课程的开设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反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的生命世界更宽广
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固然重要,考出好的成绩也很重要,可是,如果不能开阔生命世界,没有丰盈的精神,还是不可能拥有更好生命前程的。
一、阅读提升人生境界
金存钰校长认为,阅读是开阔视野、丰盈精神的一个有效方式,因为好书中无一例外地蕴藏着精神的营养,阅读的过程,既是提升人生境界的过程,也是增强其文化素养的过程。为此,学校开设了三个大阅览室,每年为学生订阅13—15万元的报刊,高一高二的课程安排,就有一周一次的阅览课,学校阅览室周末向学生开放。同时,学校安装网霸,开设绿色网吧,让学生上网学习。学校图书馆藏有35万册图书,而且年年更新,图书的质量高,数量大,满足了学生的借阅要求。每年4月,全校60位语文老师各给学生推荐两本书,并附有一二百字的推荐语,还将这120本书作成大展板,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图书阅读。
二、两个“六点半现象”
大凡到过六盘山高中的人,都知道有两个“六点半现象”。
一是每天早晨六点半学生上操之前,校园里到处都是读书的学生。每周星期五早操结束后,各年级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台上有人领诵,下面两千人合诵古今中外诗词名篇,气冲霄汉,令学校周边的行人伫足观望,感叹不已。
二是每天下午六点半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之前,伴着夕阳,整个校园都是读书的背影,个个那么专注,让你不由得感慨于相对喧嚣的当下社会里,还有这么一片宁静以致远的神圣之地!是啊!这些从山区里走出来的孩子,多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啊!他们骨子里有一股吃苦的精神,而当转化为读书的时候,则有了特殊的愉悦与幸福感。
三、走出校门见世面
六盘山高中位于宁夏首府银川,山区孩子来到这里上学,城市孩子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则有可能是见之未见,甚至闻之未闻的事情。为此,每年开学之际,学校都要组织新生走进银川,让他们了解城市的建设和规划,感受城市的变迁和新貌。每逢节假日,大多学生无法回家和家人团聚。学校就组织孩子们走进城市中心,了解社会变迁,感受城市文明。
十六班的孙立荣同学从六盘山山区走来,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高一时由学校组织去了北京,高二暑期,她被选派到香港大学进行了七天的学习交流。谈及此事,她既激动又自豪,她说,自己的父母一生没有走出过六盘山区,自己不但来到了宁夏首府银川,而且还走出了宁夏。她成了整个乡镇第一个到香港的人,而且是免费而去。她说,如果没有六盘山高中,我也许像自己的父母一样,终生在六盘山里劳动。孙立荣同学不但品学兼优,还参加了健美操比赛并获一等奖,成了社团活动的积极分子。她的老师说,她考上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没有任何问题。大学之后呢?她还会飞得更高更远。
学校办学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援助,六盘山高中每年派出8名高二学生到人大附中,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和生活。八班的李月同学来自六盘山区,也是一位特别优秀的学生,她便是去人大附中就读的一个幸运者。人大附中的开学典礼,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刘彭芝校长的讲话使她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所以,她很崇拜刘校长。她想如果有哪一天自己也当了老师,也要想着当校长,也要让爱充满校园,让更多的家乡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走进北京,走向世界。
并非结尾的结语
六盘山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高,老百姓的信赖度也随之水涨船高。诸如北京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也已关注这所山村孩子的城市学校,关注从这所学校里走出来的大山里的孩子,并将北大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的名额给了六盘山高中。它已然成为了宁夏高中教育的一个品牌。
六盘山高中的故事很多很多,六盘山高中的精神很强很强,它不只是让六盘山山区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而且,它的影响会更加深远!有的家长,就是因为孩子上了大学,而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想想看,一万多个山区的孩子,改变了多少家庭啊。何止是脱贫致富,还有精神层面的影响,还有社会风气的优化。 (陶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