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团队活动促进教师个体提升

[db:作者]  2013-09-04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近日山东省开展了初中教学远程研修活动,图为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的教师在电子教室进行集体备课。

????刘庆河?王敏?摄

    目前一些教师团队或者集体活动,如教师沙龙、教师论坛、集体评课等,经常带有行政命令的性质,教师因为是被动参与,对其中的一些活动缺乏兴趣和真心关注,相互之间的合作比较表面化,无法收到应有的理想效果。

    ■高鹏

    教学团队的作用

    教学团队应当是相互合作、资源共享、平等交流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教研相长、协同合作与共同成长,是教学团队存在的最大目的与价值。

    助推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技能。不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高效的教学团队恰恰能够为减少这种差异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相互展示,取长补短,尤其是青年教师可以从优秀教师那里汲取宝贵的经验。青年教师通过与其他教师讨论,可以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教学团队中的优秀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来帮助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更加关注同事的能力发展,学习同事的教学长处,从而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说,青年教师个体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最大受益群体——加速青年教师培养也应是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

    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教师的显性知识主要是指可以通过言行直接表达和交流的知识,教师的隐性知识则是指那些隐藏在教师头脑中的价值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判断等经验性的知识。实践表明,隐性知识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教学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隐性知识通常较难进行传递和交流,而在教学团队中,通过耳濡目染与多向的交流互动,经验较为欠缺的教师可以直接观察和体验,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摹仿学习优秀教师,可以使隐性知识得到高效的传承,最终起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自然发展与提高的作用。

    团队精神的文化引领作用。教师团队精神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意愿和作风的集中体现。在外在言行上,团队精神既表现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自豪感、归属感,又表现为教师思想、心态的高度整合和行动上的默契、互补。积极的团队精神,有文化引领的作用。

    优化教学团队的有效做法

    设定共同发展的目标。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每一位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分团队目标(如各年级学科备课组的工作目标)、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最终都会大力促进教学团队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团队中,制订个人的发展规划和个人奋斗目标时,应理解教师之间因教龄、教学实践能力以及经验不同而存在的差异,一定要允许教师的规划、目标和实施细则存在差异,以保证每一位团队成员给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这种合理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正确地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快乐地找准自己的位置,进而能够高效地工作和快乐地成长。

    合理定位。对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定位和要求要因人而异、切实可行,否则仅仅制订一个不可能实现的远大目标,不仅不会让团队成员产生工作激情,甚至还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团队的师资建设中,对不同资质教师的定位和要求应该不同:资深的老教师要“把好关、做榜样”;中青年骨干教师要“挑重担、唱主角”;上岗不过三四年的青年教师则可以“严要求、大压力”。

    营造宽松氛围。教学团队是教师的一种学术交流组织,要以教师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基础,以平等沟通为手段。团队成员之间只有开诚布公,坦诚相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其他教师分享,才能保障整个教学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对教师的肯定、表彰也应以群体为导向,在肯定、表彰学科备课组的集体成绩中肯定与表彰个体成员。这样能使每一位教师为集体荣誉而工作,对整个教学团队有“归属感”,进而努力为整个教学团队和自己所在的学科备课组小团队加油,献计献策。

    团队活动需要制度保障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团队活动良好运行的必备条件。在促进教学团队建设中,学校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团队建设的有效平台。为了保证团队的顺利运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要全,要事事有章可循;内容要细,条例应明确且操作性强;执行要严,纪律严明且赏罚分明。因为只有那些能够涵盖团队管理各方面内容且完全符合学校实际、教师实际的规章制度,才能够保证团队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与落实。

    细化常规教学流程。好的工作氛围是建立在同伴合作和学术争鸣的基础之上的,目前许多学校都出台了一些促进教学合作的集体备课工作规则或者制度,但由于一些规则不够细化,集体备课往往流于形式。成功的经验是:在同一个学科备课组内,同一年级的任课教师每人负责一个或几个单元的教学设计,而后将教学设计提供给其他教师,经过大家集体讨论、修改之后,形成初步的指导性教案,然后再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教案,进行班级教学。这样的分工合作,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做到了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他们的工作负担,有助于提高备课与研究的实效。

    将各类教研活动制度化。将各项活动流程制度化,能确保活动目标明确、分工明确、主题明确,确保所有参与者都有充足的心理准备,确保活动过程中有明晰的记录,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后续任务的分配和落实等。这样有助于全体团队成员形成比较一致的思想与思路,每次活动都能为教学团队及所属的学科备课组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最终达到最佳的团队整体效应。

    将“青蓝工程”落到实处。好的合作氛围还体现在“传、帮、带”上。为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教学团队应坚持实施传统的“青蓝工程”,签订师徒协议书,开展对青年教师的“一对一”帮扶。为了确保它的落实,应将师徒协议内容精细化,比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师傅对徒弟的教学设计应进行认真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师傅和徒弟相互听课要形成制度,课后应共同进行交流和反思。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迁中学)



/jiaoyu/zatan/2019-08-24/1836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