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小县办大教育 穷县办富教育 山区办名教育

[db:作者]  2013-09-05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桂东县重奖“一品教师”

    “全国模范教师”曾庆祥在森林中给学生讲解生态自然环境课。

    李植全校长给孩子们讲解放飞梦想的故事。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和追求。而在桂东的大山深处,生活学习在这里的孩子、工作奉献在这里的教师、建设发展桂东教育事业的各级党政领导和见证桂东教育快速发展的百姓,才能够品味出幸福的深刻含义。

    多年来,桂东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用他们无悔的人生,诠释着桂东教育的幸福与未来……

    “大教育、大奉献”铸就桂东“山区名教”新丰碑

    一栋两层楼房,一个袖珍庭院,这就是桂东县黄洞乡南华小学。在这所中国最普通的山村学校,却吸引了许多关注的目光。因为这里出了个全国模范教师——曾庆祥。在桂东,提起曾老师无人不晓。县领导曾这样评价:“曾庆祥老师将教师工作、教育工作做到了极至,他就是桂东县最优秀的一品教师;也是全县学习的榜样。” 

    ——“在我家的地里建学校,一分钱不要。”黄洞乡是桂东县海拔最高的地方,原来3个行政村各有一所简易小学。按照全县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需要新建设一所寄宿制小学,以使这里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进入新世纪,香港“苗圃行动”决定捐建,但由于征地出现问题,捐助行动没能如愿,来自香港的捐助成员只好乘车离开了高桥村。

    当时,正在现场参加商议的小学教师曾庆祥听到这个决定,眼泪刷地流了出来。想到那么多的孩子,眼睁睁地看着已经远去的汽车。曾老师心如刀绞,泪染衣襟。他扪心自问,难道学校就这么黄了?情急之下,他冲出屋去、飞奔快跑、翻山越岭,硬是抄近路追上了远去的汽车。

    当曾庆祥拦住汽车,气喘嘘嘘地说出:“在我家……地里建学校……一分钱……不要”,香港“苗圃行动”捐助成员被他的精神深深感动。就这样于2002年,一所新学校在曾老师的责任田中拔地而起,南华小学从此告别了干打垒的历史。

    乔迁新校那天,全校50多名师生欢呼雀跃,当地的领导和百姓欢欣鼓舞,无不称赞曾庆祥为新校建设做了一件大好事。当曾老师看到一大群仅有10岁的小学生,还有四五岁学前班的孩子,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又一次流出了幸福的泪水……

    可谁曾知道,为了办学曾老师拿出了3亩责任田,自己只剩下1亩土地,这给4口之家带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又作为农民尤其是山里人的基本生活资源,一旦失去了它就像失去了生命一样。可曾老师全家没有这么想,为了照顾好孩子们,他们又将仅有的1亩地改种了菜田,每天让全校师生都能够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这样一来,这副担子就落在了曾老师妻子的肩上,从2003年到2006年的4年间,曾老师的妻子一日三餐义务为全校50多名师生做饭做菜,从未向政府要过一分钱。“他做梦都想办一所好学校,我有啥理由不支持。”曾庆祥的妻子这样评价自己的丈夫。

    后来,就连曾老师两个跑运输的妻弟也参与到了学校行列。只要学校有事,不论是什么时候,也不管有钱没钱,他们都会全力支持……

    什么叫相濡以沫?什么叫心心相印?在罗霄山脉的大山深处,我们感到了强烈的震撼,见证了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当地干部说,曾庆祥举家兴学,献出的何止是土地,而是整个家当。当地百姓讲,在华南小学经他教过的学生有4人后来考上了重点大学。有个学生叫黄益民,还成为了桂东县高考的佼佼者。用孩子们的话说:“曾老师如父般的教育使我们终生难忘。”用他女儿的话说:“大学毕业我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了和父亲同样的道路。他既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榜样……”

    当我们问及曾庆祥老师所做的一切时,他饱含深情地说:“学生就是我的一切。学生的冷暖、学生的苦乐、学生的成长就是我的幸福、就是我的快乐、就是我永远的牵挂!”

    34年来,最受人们敬仰的桂东县“一品教师”——曾庆祥,就这样深深地植根于桂东的大山之中,镌刻在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心里……

    ——“孩子交给你了,一定让他把山里孩子带好。”再次重复说出这句话,孔敏飞校长泪如雨下。近年来,桂东县为了优化山区教师队伍,县里每年都要从当地优秀学生中选拔一批,免费送到湖南第一师范大学进行培养,毕业后再回到家乡充实到教师队伍中。罗正康就是这批队伍中一名年轻的教师。

    作为新生代,小罗走向教师岗位还要感谢他的父亲。当年填报志愿,父亲的一句话,使他走上了教师这条道路。“上一师(湖南第一师范大学)以后也能为山里孩子做点事儿。”罗老师说,那时家里很穷,父亲身体不好,上大学就是一种奢望。去拿录取通知书时,从父辈的眼神和双手捧着的通知书中,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期望。到一师报到那天,父亲又语重心长地说:“政府花钱培养你,不要给家乡丢脸。”那时,我才感受到父亲的伟大,这句话也成了我人生的座右铭。毕业后,自己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

    孔校长接着说,那是2012年9月4日,正是新学期最忙的时候,罗老师的父亲生命垂危,他母亲一再叮嘱,说他工作忙,不要干扰他。当罗老师赶回家中的时候,再也没能听到父亲的话语。“不要给家乡丢脸”成为了罗正康永恒的追求。在罗老师的父亲病重期间,学校几位领导都亲自去看望。最令孔校长一生都难忘怀的是:“孩子交给你了,让他好好工作,一定把山里孩子带好。”这句临终前的遗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山里人,对自己的孩子和大山深处渴望读书的孩子的由衷寄托……

    在桂东,像罗正康这样的新生代不止他一人,还有一批优秀的年轻人走出了大山,又回到了大山。虽然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同,但唯一相同的是:为了桂东教育,为了桂东的孩子与未来,他们躬耕在大山深处。这里不乏有“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的方玉涛;“从小就想当老师”的郭朝霞;“甘愿放弃城市生活享受清贫”的冯伶俐;还有一大批已经在大山深处默默耕耘几十年、十几年的教育功勋。是他们构成了桂东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还是他们为桂东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守望革命老区教育的大山之子。”朴素的穿着、刚毅的脸庞;与学生交流时,满眼充满着慈爱。这就是被称为“郴州市百佳校长”、“湖南省优秀教师”的桥头中心小学校长李植全。35年如一日他守望着大山,把满腔的热血奉给了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

    初来桂东,路上县教育部门的一位领导就说,李植全是一名好校长又是一名好教师,还是学生的好父亲。他为了山里的孩子倾注了自己无尽的爱,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他总是拿出微薄的工资去帮助;投身贫困山区教育,他总有使不完的力量,就喜欢与心爱的孩子朝夕相处;局里调他到机关工作,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孩子们的中间。 

    为使山里孩子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他带领全校师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先后建起了30亩茶叶基地,1个生猪养殖场,1个沼气池,2个鱼塘,还喂养了12头生猪……学校成了“郴州市标准化实验室示范学校”、郴州市勤工俭学示范学校”和“桂东全面工作先进单位”。

    现在,学校隔三岔五就会飘出菜肴香,猪呀、鱼呀、鸡鸭应有尽有;每到节假日,这里跟过年一样热闹非凡。特别是学生毕业,学校都要杀猪打渔,做上可口的饭菜,几百人的大家庭和乡亲们围在一起,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举行隆重的毕业庆典。

    然而,透过欢乐的背后,却很少有人知道李植全这名山里汉子的辛酸。他有一个女儿患有重病、长期卧床,他却无暇照顾。多年来,李植全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学校70%的留守儿童和师生们,彰显了一名教育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的博大情怀。

    六年级寄宿学生郭超同学说:“李校长是同学们最想感谢的人。因为他照顾我们学习、生活的时间比父母还要多得多。”陈金亮老师讲,挚爱教育这方沃土,是自己力量的源泉,但远远比不上李校长。有一年,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冲毁了自己的家,房屋倒塌了,惨不忍睹。次日,李校长和县教育部门的领导便来到我家送来了温暖;还有一年,学校遭遇了特大雪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雪封死了道路。他硬是绕道江西把教师安全地送回桂东过年,自己一个人却坚守着他心爱的学校。

    面对学校和家庭,李校长的妻子黄喜来说,“你管的是小家,我管的是大家,不要因为咱自己的事儿,影响到大家!”这是丈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每当听到这些,做妻子的既感欣慰又感愤恨。欣慰的是自己的丈夫不愧是一名好校长;愤恨的是他不是一个好父亲,愧对自己女儿的又太多太多……“20年来仅有的一次,还是女儿病重,家里急得不行,没承想他看到女儿病情稳定后,又回到了孩子们的中间……”李校长的妻子黄喜来如是说。

    当我们见到了李植全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每天看到教师和孩子就看到了希望!”后来,我们在他的日记中找到了答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李植全的无悔选择。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李植全的所作所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人们可以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正能量:一个大山之子,为了大山的教育发出的呐喊;一个大山之子,为了大山的教育所做的无私奉献;一个大山之子,为了大山教育35载初衷不改的无悔人生。这就是桂东县光荣的——人民教师!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到底该怎样评述桂东县教育发展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到底用什么来回答,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奉献?什么又是责任?什么是博爱?有的说,“扎根大山,躬耕教海就是幸福”;有的说,“走出大山,再回到大山就是幸福”;也有的说,“夫求贤者,上以承天,下以为民就是幸福”。用郭齐将、邓永齐这对教师夫妻的话说,作为一名山区教师,眼泪中的感动,辛酸中的甜蜜,完美中的缺陷,失去中的收获,就是幸福。用邓健校长的话说:“我们作为万花筒,让那些充满着阳光的蜜蜂,吸吮花蕊、吐露芬芳,酿造出甘甜的知识之蜜,送给千家万户,就是我们由衷的幸福。” 

    用桂东县领导的话说,千秋伟业,今日奠基;继往开来,重任在肩。桂东县各级党政部门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着力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成就了“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山区办名教育”的经典,这就是桂东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县人民的幸福观。

    回眸桂东,发展鼎承。如果说,“大发展、大均衡”凝聚了桂东“三苦三不苦”的精神;那么,“大整合、大跨越”就催生了桂东“教育强县”的新模式的诞生。如果说,“大手笔、大创新”谱写了桂东“党政重教”的新篇章;那么,“大教育、大奉献”就树立起了桂东“山区名教”的响亮丰碑。

    再次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连接处,再次审视全国老少边穷地区教育的发展现状,如何在贫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湖南省桂东县“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山区办名教育”的经验,很值得人们深思、很值得全国同类地区学习借鉴。桂东县的新鲜经验,把党和国家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落到了实处。它所创造的种种教育发展奇迹,就犹如一朵朵奇葩傲然怒放于罗霄山脉的大山之中……(郭卫平 刘 江 方勇兵)

    (请关注8月29日、9月1日、9月4日4版的湖南省桂东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发展纪实之一、二、三)



/jiaoyu/zatan/2019-08-24/1840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